Inspur World 2018|「雨神」來了?別怕!貴州有位氣象「神算子」

從6月下旬至今

貴州已連遭數輪暴雨襲擊

當地媒體稱

今年夏天的主角當屬“雨神”

連酷暑都沒能站穩腳跟

被接連不斷的暴雨“攆”跑了

作為氣象災害多發省份,貴州百姓“看天”生產生活已成了常態,但這一切正在發生改變。

今年,貴州來了一位能夠進行氣象預測的“神算子”,有望把暴雨預報提前到最長30天。不僅如此,貴州還聯合浪潮搭建了氣象防災減災綜合聯動支撐平臺“助陣”,把“雨神”引發的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Inspur World 2018|“雨神”來了?別怕!貴州有位氣象“神算子”

貴州當地有一句諺語,叫“十里不同天”。貴州屬典型的山地氣候,不同區域內暴雨和強降水天氣背景下的中小尺度系統活動規律並不好把握,因此暴雨預報難度較大,暴雨導致的洪災也較多。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貴州省氣象部門找到了從預警、監控到災害緊急處理等一系列問題解決的有效途徑,答案就是氣象AI。

“基於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我們開展了貴州夏季降水延伸期預報研究。”貴州氣象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提取貴州臺站降水空間分佈特徵及時間序列特徵,並採用美國環境預報中心和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再分析等資料,貴州氣象部門構建全連接神經網絡模型,同時使用深度學習高性能服務器對預報模型進行分佈式並行訓練,使人工智能具備提前10到30天預報降雨的能力。

這就是貴州氣象部門基於新一代人工智能找來的氣象“神算子”。它是貴州省氣象局與浪潮集團合作的成果之一。從2016年3月至今,雙方建成了氣象大數據實驗室,接入了氣象數據、行業數據、互聯網數據,支撐氣象大數據應用創新、共享數據標準化研究。

Inspur World 2018|“雨神”來了?別怕!貴州有位氣象“神算子”

氣象大數據平臺建成後,實現了氣象數據的集約整合和高效流傳。此後,雙方又利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以氣象大數據平臺為依託,融合國土、水文、林業等18個部門的數據信息,共同構建防災減災聯動平臺,支撐防災減災決策指揮調度,實現了多種災情監測、多種部門協調、多平臺聯動,將氣象災害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減小到了最低。

今年,雖然“雨神”在貴州賴著不走,但在遵義市桐梓縣、銅仁市玉屏縣,防災減災聯動平臺已經投入“實戰”,並取得防災減災的“戰績”。

某日凌晨2點12分,值班人員在平臺的監測雷達回波圖中看到一波較強降雨由西北向東南逼近縣城,並通過系統呈現的降雨、溫度、溼度等數據對天氣情況進行研判,隨即在系統對接的“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系統”上緊急發佈“暴雨黃色預警”。十幾分鍾後,根據天氣監測,平臺自動觸發多級聯動叫應,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及時傳達到各級政府與各應急搶險部門。

Inspur World 2018|“雨神”來了?別怕!貴州有位氣象“神算子”

8時18分,局部降水超過200毫米,氣象局將暴雨升級為紅色預警。此刻,當地公安、武警、消防、電力、通信、民政、衛生等多部門救災人員與物資已經整裝待發。這一次,“雨神”雖然發威,但氣象“神算子”跑到了前面!

目前,貴州多個地區已“邀請”防災減災平臺“入場”,一方面服務於氣象災害預警,一方面還綜合挖掘氣象數據價值,可為當地農業、旅遊、交通、林業、電力提供氣象服務,提高氣象數據產能。

利用大數據服務社會民生,貴州省氣象局與浪潮聯合打造的大數據產品成功入選世界氣象組織Commisssion for Basic Systems Technical Conference 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