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誰能真正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

心向往意彷徨


“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乍一看,這要求挺高,但只要換一種說法,大家更容易理解——“出將入相。由於中國古代出於權力制衡等考慮,採取文武分置的辦法,文武雙全還能盡情施展且大獲成功的人,不是特別多。

這裡,俺只說自己佩服的兩個人(看完再討論哈)。

第一, 范仲淹。



范仲淹在文上的成就就不用多說了,他官拜參知政事(相當於副丞相),發起慶曆新政,並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死後得到文人最高褒獎——“文正”之名,可以說是文人中的典範。

難能可貴的是,范仲淹在武的方面也絲毫不弱。

他在大宋西北最困難的時候,出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並主動要求出知延州,後來又知慶州,守衛邊鎮。他訓練新軍,開墾土地,幾次防禦戰都讓西夏鎩羽而歸。西夏人不由哀嘆:“不怕大範老子(範雍),就怕小范老子(范仲淹)”。

第二個是誰呢?

如果有誰可以超過范仲淹在俺心目中的地位,成為第二個出將入相的典範,那麼非於謙於少保莫屬。



于謙作為文官,巡按江西,平反冤案;巡撫豫晉,官聲赫赫;主持兵部工作,改革兵制,為國家節約大筆開銷。後來,“土木堡之變”發生,皇帝蒙塵落入胡人之手,朝中名將悉數遇難,精銳士兵傷亡殆盡。

京城人心惶惶。關鍵時刻,本來是文官的于謙毅然站出來,勇敢承擔起守衛京城的千斤重擔。他調集援軍,修補城牆,調度糧草,一切做得井井有條。京城裡的不安在他的鎮定中慢慢消失了,大家跟著於大人一起忙碌起來,為保衛首都盡心盡力。

當瓦剌大軍兵臨城下時,于謙又像一個統帥一般,毅然挑起指揮作戰的重任。他力排眾議,放棄守城,而是選擇依城野戰,幾次在野戰中打敗瓦剌,穩定了軍心民心,震懾了瓦剌,保衛了北京城,保住了大明的江山。

在筆者心目中,保住了首都的于謙,功勞超過保衛了西北的范仲淹,畢竟,首都的影響會更大。



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人物還很多,比如以不到兩萬兵力擊退幾十萬金軍的文弱書生虞允文;比如,組織湘軍平定太平天國的曾國藩等。但是,要說筆者最佩服的,還是文中提到的那兩位——范仲淹和于謙。

當然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哈姆雷特”,每個人眼裡“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的人選難免不同(比如隨著《軍師聯盟》熱映,不少人認為司馬懿也是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的牛人)。總之,歡迎留言討論。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毛主席,然後就是李世民、朱元璋、劉秀這些馬上皇帝,然後我想到的卻是一位被大家忽視的人物,他就是前四川省主席、川軍領袖劉湘劉甫公。

劉湘字甫澄,出生於四川大邑一個大戶人家,劉湘的祖父、父親做點小本買賣,家境殷實。劉湘自小性格叛逆,不愛學習,喜讀三國演義之類的閒書,並慨然以劉備自比。

1908年,劉湘考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後進入川軍一路升至營長,駐防瀘州。憑藉二次革命和護國戰爭中的出色表現,1916年,劉湘當上了旅長,成為川軍中層軍官。有了家底的劉湘隨後和熊克武為首的九人團合作,取得了驅滇黔軍,敗劉存厚等一系列勝利。1921年,劉湘坐上了四川省省長的寶座,成為川中實力最雄厚的軍閥之一。

此時的四川群雄逐鹿,劉湘憑藉高人一籌的能力先後打垮熊克武、楊森等實力派,並聯合鄧錫侯、田頌堯等軍頭與當時川中最強的軍閥劉文輝(劉文輝和劉湘是親叔侄)展開決戰,1932年,劉湘擊敗劉文輝統一四川。統一四川后,劉湘在四川勵精圖治,使的經歷了二十年戰亂的四川逐漸恢復了元氣,為四川出人出物支援抗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日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贏得抗戰勝利做好了鋪墊。

1937年,劉湘率川軍出川抗日,一年後,憂慮成疾的劉湘與世長辭,馬革裹屍。

可以看到,劉湘不僅武力統一三川,在統一後也能憑藉出色的治理能力將四川建設的井井有條,劉湘無疑是文武雙全的一位傑出人物。


林屋公子


歷史上的賢人名士,都有一技之長。粗略分為兩類,要麼是謀士型的,如諸葛孔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要麼是武將型的,如常山趙子龍,千軍萬馬之中取上將人頭,如探囊取物。在兩種人之外,還有一類人令人驚歎,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今天有書君就和大家聊一聊歷史上的這類人。

“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馬上定乾坤。心存謀略何人勝,古今英雄唯是君”,這段話是《三國演義》中對蜀將姜維的評價。這樣的話,那我們就先來說說一代名將姜維。

說來也有意思,三國時期的名將基本上都集中在前半部分,這部分人也最為人們熟知;而到了後半段大家凋敝,偶有人才也鮮有人關注。再加上姜維是從魏國投降到蜀國的,是反叛之臣,名聲不好。這兩個原因就導致了,姜維的名氣不大,而名氣是不能直接和才幹劃等號的。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北伐大業就交到了姜維的手裡。雖然文學作品中將“姜維北伐”稱之為“九伐中原”。據統計,從二三八年到二六二年,姜維先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屢戰屢進,敗燒勝多。且又多次平定蜀國內外的叛亂,戰功顯赫,在三國後期大名鼎鼎,軍事上雄才大略自是不必多言。

姜維帶兵有自己的想法,思想見地上也是獨樹一幟,遠超眾人。他曾拜儒學大家鄭玄為師,這也就為後來得到諸葛亮的青睞埋下伏筆。諸葛亮被我們當做“智慧”的化身,文治謀略,曠古絕今。姜維就是諸葛亮唯一的學生,而且盡得真傳。羅貫中說姜維是“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馬上定乾坤”,此話不虛。

其次,我們再來說一說“鬼谷子”。

“鬼谷子”這個名字向來只存在於民間傳說之中,正史中很少有相關的記載。眾所周知的是,鬼谷子有四個弟子,分別是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在中國的歷史上,這四個人的名字震古爍今。他們之間的故事也是曲折悲壯,茶餘飯後,人們津津樂道。今天我們就來拿孫臏龐涓舉例,來證明鬼谷子也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人物。

當年孫臏和龐涓一起拜在鬼谷子門下,開始韜光養晦,修學長才。四年後,龐涓認為自己學業有成,可以下山一展拳腳,便告別師父鬼谷子和師弟孫臏,投靠魏國。魏王聽聞他是鬼谷子的徒弟,而且武功高強,善於用兵;便另眼相待,委以重任。這龐涓不負眾望,替魏國打了很多勝仗。

後來,龐涓將孫臏介紹給了魏王,也得到了重用。孫臏要比龐涓優秀得多,魏王交給的任務,他都能很好的完成,甚至比龐涓完成的都要出色。漸漸地,魏王冷落龐涓,寵幸孫臏。龐涓心有不甘,開始陷害同門師弟,致使孫臏被剜去了膝蓋。

再後來,孫臏裝瘋賣傻,逃離了魏國,回到齊國,受到大將田忌重用。孫臏開始掌權,幫助齊國壯大實力,開拓疆土。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圍魏救趙”,一計兩施;殺死龐涓,得報大仇。

鬼谷子人在山中,就能憑藉自己的兩個徒弟改變天下的格局,這樣的人一怒則諸侯懼,一平則天下息。文治武功,誰人能及啊!


有書快看


歷史上能真正做到“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只有偉大領袖毛主席!

首先說,毛主席如何文能提筆安天下的?

古往今來,會寫文章的人不少,寫得好的也不少,但是能通過寫文章安天下的,鳳毛麟角。毛主席就是其中之一。

井岡山上,革命群眾人心浮動,擔心井岡山上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毛主席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井岡山上的人心迅速安定下來,三年之後,不僅井岡山的紅旗保住了,全中國都插遍了紅旗,紅色政權遍佈全國。

抗日戰爭初期,全國上下籠罩在失敗情緒中,毛主席寫下了《論持久戰》,為抗日戰爭準備了最好的方法和策略,深入淺出的分析,讓全國人民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念。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的預測一一應驗,全國人民按照《論持久戰》的要求,走出了抗戰低谷期,最終走向了勝利。

再次說,毛主席如何武能上馬定乾坤?

毛主席的馬上定乾坤,不是靠優秀的騎射技術、也不是靠身先士卒的勇氣,而是靠智慧,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智慧。

長征中,紅軍被十倍於己的敵人不停圍追堵截,革命事業岌岌可危。毛主席臨危受命,接下了軍事指揮權。三個月時間,四次渡過赤水河,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被迫在崇山峻嶺中輾轉奔波,始終找不到紅軍的去處,紅軍卻抓住戰機消滅敵人,最終掌握主動權,跳出了包圍圈。

1946年,國民黨對陝北邊區發動重點進攻,胡宗南率領23萬大軍,來打西北野戰軍2萬餘人。毛主席運用“蘑菇戰術”,和朱德、彭德懷一起指揮解放軍,不僅沒有被胡宗南抓住,反而牽著敵人的鼻子走,忽南忽北,忽東忽西,將敵人拖到精疲力盡,然後集中兵力圍殲敵人,粉碎了國民黨的進攻。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武全才,當屬偉大領袖毛主席!


歷史知事


自然是毛澤東主席。

記得主席曾經在《沁園春·雪》寫道: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的確作為一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一代領袖,毛主席無疑是文武雙全的典範,所謂“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論文才,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下了那麼多的政論文,詩詞,書法。所謂出口成章,下筆千言。

毛主席的詩詞也是中國詩詞的典範,磅礴大氣,讓人叫絕:“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還有“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若說書法,毛體字也是一種獨特的書法藝術,現在很多的人都在臨摹。

作為一代偉人,詩詞創作僅僅是自娛自樂,更重要的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解放全中國的思路上去。為了讓全國的農民過上好日子,毛主席少年立志,不怕艱苦,投身革命,九死一生,為此獻出了妻子、兄弟等人的性命,可謂是滿門忠烈。

毛主席的軍事指揮更是讓人歎為觀止,他指揮的八路軍新四軍為趕走日本帝國主義立下不朽功勳,而後三大戰役更是徹底埋葬蔣家王朝。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齊家治國平天下,毛主席崇高的品質和卓越的才氣讓人讚佩。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唯有毛澤東敢帶領人民和美國這些老牌的帝國主義對著幹。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從此“帝國主義是紙老虎”便成為顛撲不破的名言。

“東方紅,太陽昇,東方出了一個毛澤東”,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他們自發的發出“毛主席萬歲”,來表達內心的崇拜。


李治亞文史博客


歷史上,“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人民領袖毛澤東主席,當之無愧!

毛澤東主席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軍事理論家;偉大的戰略家、詩人和學者!

1927年9月,毛主席在湖南發動了秋收起義,創建了井岡山根據地,創建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偉大理論,取得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圍剿的輝煌勝利。

長征時期,面對敵人的重重包圍,圍追堵截,毛主席鎮定自若,四渡赤水出奇兵,從容不迫,力挽狂瀾,殺出一條血路。挽救了紅軍的命運。

八年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開闢了陝甘寧、晉察冀、晉冀魯豫、蘇北,魯西北等根據地,牽制了百萬侵華日軍,取得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輝煌勝利。

三年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取得了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

解放後,美帝國主義糾集16國組成聯合國軍,發動朝鮮戰爭。毛主席毫不畏懼,命令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毛主席在《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論持久戰》等著名軍事著作中闡述的軍事戰略思想和戰術思想,永放光芒。毛主席的哲學著作《矛盾論》、《實踐論》,是世界哲學寶庫的經典。《毛澤東選集》一至五卷,是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毛主席高瞻遠矚,冷眼向洋看世界。毛主席關於三個世界劃分和永不稱霸的偉大理論,孤立了少數敵人,團結了第三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和人民,使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毛主席文韜武略,前無古人,天下第一,舉世無雙!

毛主席以畢生精力致力於推翻三座大山,致力於縮小三大差別,為中國人民的解放為世界人民的和平,為天下大同,鞠躬盡瘁,奮鬥一生!

毛澤東思想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所向無敵!

毛主席詩詞和毛體書法,氣貫長虹!萬古流芳…………

如有不同觀點的朋友,請自行打開悟空問答頁面直接回答此問題,請勿致評於我頁面!自媒體時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人難稱百人心,一個觀點,亦然!

謝謝大家!












“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文武雙全,兩者造詣都很高。文采方面可寫出安定人心的文章。武略方面可以戎馬征戰、打下一片天地的意思。那麼古往今來有哪些人兼備文才武略、能做到以上兩點呢?

我縱觀華夏幾千年歷史,覺得只有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才兼備文才武略,只有他才名符其實的能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馬定乾坤”。

盧溝橋事變後,一年不到的時間中國領土淪陷大半,國民黨親日派大肆渲染:中國再戰必亡論,搞得國人人心惶惶,許多人被"中國速亡論"的陰影籠罩。紛紛有人準備投降日本的思想。在那關緊時刻,毛澤東為了穩定人心,他寫下了《論持久戰》。那時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給國人吃下定心丸。其論述思想讓國人相信日本必敗,中國不會速亡。試想一下在那個國破家亡的戰亂年代,寫出來的文章能起到安撫天下,穩定人心、振奮人神的作用,那得有多高的文采才能做到;那得是多麼了不起的事。難怪人們說毛澤東是當時中國抗日的精神領袖。

偉大領袖毛澤東除了文采好,武略上造詣也頗深,他四次反圍剿成功就證明其有很高的軍事才能。在抗日期間有效的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取得抗戰的煊赫戰績及戰後領導人民解放軍打敗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這些都正面的反應了其軍事才能及領導能力。都是武略的範疇。

中國古代兼備文才武略的人很少,就算是秦始皇、漢武帝這類偉大的人物在毛澤東看來也是武略有餘,文采卻略輸他人;唐太宗,宋太祖這類人也只是有武略同時略帶有點文采罷了。說白了在偉大領袖毛澤東面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偉人都不是兼備文才武略的人,都是兩者中只有其一精之輩。所以真正兼備文才武略的人只有毛澤東一人,毛澤東不僅兼備文才武略,還兩者都造詣很高,表現得很精通。

以上便是我對題主說的"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馬定乾坤"的認識及兼備文才武略的人物的認識。





子夜奇談


我們中國人自古就非常重視文化修養。歷朝歷代沒有文化修養的話就算身居高位也會遭人恥笑。吳下阿蒙的故事就是如此,所以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文韜武略兼具的人物。

一、曹操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曹操雄才大略,精通兵法,又重賢愛才最終在東漢末年天下的紛爭中成就霸業。他手下智囊雲集,猛將如雲。他消滅了四世三公的二袁,又平定了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又降服烏桓、鮮卑和南匈奴等夷族勢力,最終統一北方,成為三國鼎立中實力最強的。

在文學上曹操擅長詩歌,常常以詩歌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他的詩歌格局宏大,氣魄雄偉,在慷慨激昂中又時而透露出對人生苦短的感嘆,是建安文學的領袖人物。《龜雖壽》和《觀滄海》就是他詩歌的代表,他更是在征討東吳時在赤壁橫槊賦詩,當場做千古名篇《短歌行》,從此在文學史上留下濃重一筆。




二、諸葛亮

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在亂世中被劉備三顧茅廬而感動,未出草廬就定下了三分天下的策略。蜀漢在他的精心謀劃下終成基業。後受劉備臨終託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七擒孟獲,平定西南。七出岐山力求克復中原。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的文學造詣也極高,陸游評價他的《出師表》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三、岳飛

在金國勢如破竹,大宋搖搖欲墜的時候。為重整山河破碎的家國,為挽救金國鐵蹄下的萬千黎民,岳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他戰無不勝,戰功赫赫。可惜最終功高震主,死於昏君奸臣手中,沒能直搗黃龍而冤死風波亭。但滿載他家國理想的《滿江紅》震耳發聵,流傳千古。至今讀來扔能感受到他的壯懷激烈,不禁為他未能實現的“收拾舊山河”的夙願而遺憾哀嘆。

四、王陽明

從小立志要做聖人的王陽明經歷無數困惑磨難後終於在龍場悟道。創立心學,成為明朝最有影響力的哲學思想並廣泛傳播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和孔子、孟子和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成為一代思想巨擘。

他在軍事上的成就也是不俗。他用兵詭異狡詐,一舉平定讓朝廷頭疼數十年的江西匪患。正德十四年,寧王舉兵十萬叛亂,結果王陽明只用三十多天就平定了叛亂,立下不世之功。

五、毛澤東 開國領袖毛澤東一生投身革命,他用兵如神,不拘一格,注重變化,善於以弱博強,並注重發動人民。最終他帶領紅軍經過長征,挽救了革命。他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論述了《論持久戰》的作戰思想。最終國共合作取得抗戰勝利。之後他帶領人數和裝備都處於劣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四年內戰的勝利。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豐功偉績,永彪史冊。

在文學上毛澤東主席的詩詞更是大氣磅礴,充滿了革命的浪漫主義精神。他的兩首《沁園春》在中國已是家喻戶曉的經典篇章。讀毛澤東的詩詞讓人不僅感慨:“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我們中國五千年曆史,像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比如劉邦、范仲淹、辛棄疾和曾國藩等等,由於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舉了,在這裡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留言,說一說你心文韜武略的英雄們。


朱鐵平


中國從不缺乏文武全才,但能“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者,舍毛主席其誰!毛主席只用“文房四寶”就可安天下、定乾坤,古今無人可及!

1934年秋,中央蘇區秋風蕭瑟,苦雨悽悽,紅軍主力反圍剿失敗,被迫向西突圍,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他們的目標是陝甘寧邊區。

前路坎坷,關山難越,後有追兵,前有堵截,所有部隊都輕裝簡從,確保行軍速度,除了生活必需品,行囊都是能帶多少帶多少。

然而,毛主席的馬背褡褳裡卻始終裝著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一直不離身邊。

很多人不理解,問毛主席:主席,你帶著文房四寶幹啥?又不能打仗。

毛主席笑著回答:“我要用文房四寶打敗蔣介石國民黨!”

歷史證明,毛主席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他不但用“文房四寶”打敗了國民黨軍隊,還打敗了兇殘的日本侵略、打敗了強大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甚至打倒了“四大家族”,推翻了“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中國歷史上的文武全才,都以“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為最高境界,但毛主席只用“文房四寶”就建立了一個新中國,開啟了民族復興之路。

毛主席的“文”不是一般文化人的“文”,不僅體現在他曠絕古今,足以與“三李一辛”(李白、李賀、李商隱和辛棄疾,都是毛主席最欣賞的詩詞家)比肩的詩詞,足以與“唐宋八大家”媲美的文章,足以與“顏筋柳骨”並駕的毛體書法,更在於他超凡的思想境界,高超的哲學水平,深厚的史學基礎,並將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的毛澤東思想體系。

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過管理員,沒有參加軍隊,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書生,但就是這個書生,他首先提出了“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槍桿子裡出政權”、“黨指揮槍”等最重要的軍事原則,建立了人民軍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不是史上最偉大的文武全才麼?

毛主席一生不配槍,更遑論開槍打仗,他很少策馬馳騁,衝鋒陷陣,卻用自己睿智的大腦,軍事的天賦,人格的魅力,統領著十大元帥、十大大將和眾多名將,指揮著千軍萬馬,縱橫捭闔,打敗一個又一個比自己強大的敵人,創造了數不清的軍事奇蹟,這不是史上最偉大的文武全才麼?

毛主席是一名出色的軍事統帥,都在軍事中度過,從來沒有專門學習過經濟學,卻可以在新中國建立後,高屋建瓴,深入剖析,提出社會主義建設面臨的“十大矛盾”,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建立了門類完整的工業體系,讓新中國從一個貧困落後的農業國短短十幾年舊貌換新顏,成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國家,提出這不是史上最偉大的文武全才麼?

當我們大踏步前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時,不能忘記毛主席和老一代革命家為我們奠定的良好基礎,吃水不忘挖井人,永遠緬懷毛主席!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曹操這個梟雄肯定算是一個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馬上定乾坤的人,而且他還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個文武全才。

先說曹操在文的方面,他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留有大量的文學作品存在世上。尤其是他的名作《短歌行》、《龜雖壽》上過學的人幾乎都知道,甚至會背誦他這些名篇。

關於武的方面當然是大家最津津熱道的了。

曹操的成名之戰,就是和他的好哥們袁紹打的官渡之戰。

當時曹操剛挾天子以令諸侯沒多久,他的實力還是很弱小的。和袁紹這種出生在四世三公的家庭來比,簡直是窮酸的很,雖說曹操的祖父曹騰也曾經牛上天過,是朝中最有權勢的大官,但是,他畢竟是一個宦官,拿不上臺面來說的。

曹操和袁紹比家族勢力,是處於極其弱勢的一方的。

曹操和袁紹打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僅僅只有二三萬人而已,他的對手袁紹有十幾萬,很顯然曹操屬於極其弱勢的一方。

袁紹就是率領著這十幾萬大軍來滅曹操的,要說當時的曹操不怕袁紹,那肯定是騙鬼的。曹操一聽說袁紹帶著十幾萬大軍來打自己的時候,他是嚇的要死呀。

但是,他還不能膽怯,大不了就是一死了,在氣勢上是絕對不能輸給袁紹的。更重要的是他要為士兵鼓舞士氣。

所以,曹操不得不硬著頭皮和袁紹作戰。

戰事剛開始的時候,袁紹確實是佔了先機,因為他們人多,所以,他們把軍營駐紮在很高的高地上。

曹操這邊就不比較困難了,他們住在低窪的地上不說,還經常吃對方射過來的箭。

當時曹營裡死傷的人數就有很多,不過曹操賬下的人才比較多,他們發明了一種投石頭的機械,向袁紹的軍營裡猛烈投石塊,總算是扳回了一局。

在就是兩軍對峙起來,袁紹一看曹操這邊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拿下的,所以,他也有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可以說正是袁紹的這個決定,給了曹操起死回生的機會。若是袁紹帶著十萬大軍再去猛攻幾次曹營,說不定曹操就玩完了。

可惜的是,他沒有這樣做。

時日已久,打持久戰的曹操這邊快吃不消了,因為他們快沒有軍糧了,就在曹操打算撤軍,不打了的時候,這時候袁紹的軍營裡開始內部鬧矛盾了。

袁紹的鼎級謀士許攸被逼走,來投靠曹操了。

曹操一見許攸來,他就知道這一仗自己肯定能勝了,因為最瞭解對方實力的人,投靠了自己,自己在打不贏這一仗,那跟豬有什麼區別。

許攸見了曹操就問他,曹公你的糧食還能用多久?曹操回答三年沒問題。

許攸說道,你說謊了,再給你一次機會,重新說。

曹操這會有點不好意思了,他說也就是夠用一年的。

許攸又說道,還是說錯了,重新再說一次。

這次曹操不得不說實話了,他說道,也就是僅僅夠用一個月的了。

這會許攸滿意了,因為曹操說了實話。

許攸為什麼要問曹操關於糧食的問題呢?

因為許攸就是要讓曹操去斷袁紹的糧道,只要把袁紹的糧道給斷了,袁紹必敗無疑。

許攸告訴曹操,袁紹的糧食都在烏巢呢,你率領一支人馬,去烏巢放一把火,把他的糧食都給燒了,這樣這一戰就算結束了,袁紹必敗無疑。

曹操聽說這個消息後大喜,他親自帶著一夥人馬,去了烏巢燒糧食,果然糧食一燒,袁紹那裡的士兵軍心就散了。

結果曹操去攻打袁紹,袁紹打了一個大敗仗,最終曹操取得了勝利。

這也就是官渡之戰的大致經過。

這樣的曹操肯定算是文能安邦定國,武能平定天下的人。更何況後來天下三分的時候,他一直都是最強勢的那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