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兩邊的「定海神針」,決定著青藏公路的存亡,好奇吧!

西藏是一個離雲端最近的地方,一個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近幾年自駕一番西藏不知不覺成為眾多旅遊愛好者最理想的去出,每年三月春暖花開之際至十月秋風紅葉之時都是全國各地四面八方進藏旅遊的最佳時機。

青藏公路兩邊的“定海神針”,決定著青藏公路的存亡,好奇吧!

在可可西里路段,路邊會經常看到一排排整齊的“定海神針”,高約三四米,像柵欄一樣立在路邊,自駕進藏的朋友應該對這樣的畫面很熟悉,但也很好奇吧!路邊的杆子也許很多人會認為是掛經幡的吧、是標識杆?No,搞錯咯,一起來普及一下吧!

青藏公路兩邊的“定海神針”,決定著青藏公路的存亡,好奇吧!

這些杆子叫熱棒(又叫無芯重力式熱管、熱虹吸管)是一種高效熱導裝置,原理說起來非常簡單,5米埋入地下,地面露出2米,熱棒上部裝有散熱片,熱棒的下部直接埋入多年凍土中,內部是一種汽液兩相對流循環的單向導冷系統,是青藏公路在運營過程中處理凍土病害、保護動土有效措施。

青藏公路兩邊的“定海神針”,決定著青藏公路的存亡,好奇吧!

當年修建青藏鐵路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科技難題就是凍土問題,同樣青藏公路也存在這個問題,所以走過的人都知道,青藏線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土坑,青藏線路面硬化基本上是達到了100%,但是路面不平,起伏較大,尤其是進藏的一邊更是如此,雖說青藏線路況很好,但也跑不快。

青藏公路兩邊的“定海神針”,決定著青藏公路的存亡,好奇吧!

​拉薩街頭矗立著一塊高大的英雄紀念碑,它就是拉薩公路通車紀念碑。為修築青藏公路、川藏公路,3000多名建設者因高原病獻出了寶貴生命。普通人在高原上多少都會有些不適,更何況還要一天到晚重體力勞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