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科技史上有什麼趣聞?

愛迪生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那麼關於愛迪生歷史上記載的都有哪些趣事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關於愛迪生的黑歷史~(不是和特斯拉的那一段)。

在中國,要說哪個外國人認識的人最多,那無疑就是愛迪生了。一個只上過三個月學校卻持有1093項專利的成功人士,不過憑他的企業家手腕,1093項成就當然不稀奇,這在貴乎早已是眾所周知的黑料了。

最廣為人知的,當然就是愛迪生髮明燈泡的故事,版本又多又勵志,嘗試了6000多種材料,7000多次實驗。正標誌著偉大的電燈被髮明瞭出來!更印證了愛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

懂點編故事套路,都能指出這些只談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勵志故事,是如何破綻百出。只是大家應該不能清楚說出百分之一靈感怎麼來的吧?

人類科技史上有什麼趣聞?

愛迪生是直接順來的想法,想法來自英國人約瑟夫·斯萬。約瑟夫·斯萬爵士是英國知名的化學家、物理學家和發明家。他早年在家鄉的藥店當學徒,跟隨一位藥劑師學習,出師後一直從事化學方面的工作。

斯萬個人最感興趣的研究不是化學,而是在當時頗為神秘的,電與光之間的神秘聯繫。早在1848年,20歲的斯萬就開始著手研發電燈了,並在燈絲的材質選擇上有重大突破。

人類科技史上有什麼趣聞?

約瑟夫·斯萬

斯萬當然還不是最初的發明者,他也是改良。在他之前一般用鉑絲做燈絲。但鉑絲成本非常高,並且它1768攝氏度的熔點導致耐用性較差,並不是一種好的選擇。斯萬嘗試用碳來替代鉑絲,碳的熔點高達3500攝氏度,不容易因為通電後的熾熱而熔斷。碳在空氣中易燃,斯萬還為此做出了真空碳絲電燈,這才能長時間工作。斯萬的燈泡算是最原始的白熾燈,雖然只亮了13.5個小時就燒壞了,但這不妨礙它成為一個偉大的突破。

那一年,愛迪生1歲。

人類科技史上有什麼趣聞?

愛迪生

由於當時電燈的前置基礎技術不成熟,用於供電的電池性能差電壓低,真空技術也沒能完全發展起來。斯萬的電燈已經是時代的巔峰,斯萬在研究了12年,也沒能有所改變,旋即放下了這項研究工作。

待到斯萬又重新拾起最初的電燈研究,已經又過去了15年。這一年,愛迪生已經是發明了留聲機、自動電報機的“大發明家”。

斯萬重拾電燈研究,自然是因為技術的進步讓他看到了機會,一方面是因為英國物理學家克魯克斯為研究真空放電現象而改進了抽真空技術;另一方面是比利時的工程師格拉姆和德國的西門子製造出了性能出眾的直流電動機。

回到當年的問題上,因為有了更好的抽真空技術,碳絲自然能夠更完美地發光發熱。但如今家家戶戶用上直流發電機,碳絲的電阻太低,顯然不足。斯萬需要再尋找一個更合適的電阻絲。

人類科技史上有什麼趣聞?

一種斯萬式馬蹄形碳絲白熾燈

巧的是這一年,愛迪生在去懷俄明看日食的路上,閒談中從物理學家巴克的口中得知了斯萬的白熾燈。沒有什麼文化的他,商業嗅覺卻是異常敏銳。

他有著整一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這可是大優勢。為了搶佔先機,他立馬指派手下的科學家進行研發白熾燈的工作。而與此同時,愛迪生成立了新的電燈公司。並且還登報宣傳他已經解決了電燈的各種配套問題,吸引了不少投資者。

其實此時的白熾燈的研發還遠沒到能應用的地步。

人類科技史上有什麼趣聞?

“贏是必然的”

不過這消息,卻把斯萬逼急了。他早早將自己還不成熟的白熾燈拉上臺面展示。1878年,斯萬在紐卡斯爾的學會上公開展示了他的白熾燈,但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燈絲還是由於過大的電流而被燒壞了,這個問題在次年的再次展示上才被解決。

而愛迪生投入的大量財力人力也沒有白費,1879年他的實驗室採用碳化棉絲製成了持久的白熾燈,並在年底公開展示了他的白熾燈。

斯萬得知後心裡當然不爽,一個沒文化的小輩還想彎道超車?他在《自然》雜誌上刊文指出:“15年前,我就根據白熾燈原理將焦化紙和焦化紙板用於製造電燈,確切地說,我曾將它製成馬蹄鐵的性狀來使用,正如愛迪生現在使用它的樣子。”

斯萬狂自然是有道理。1880年末,斯萬的白熾燈在英國獲得了專利,成為了英國第一個白熾燈專利。 而愛迪生的專利就沒那麼順利了,雖然申請日期比起斯萬早了幾個月

,但在1883年被美國專利局判定是基於他人發明的微創新,專利無效。

人類科技史上有什麼趣聞?

斯萬的白熾燈專利

愛迪生上訴了6年之久終於在1889年才重新拿到了白熾燈的專利。即使愛迪生的商業天賦再高,也無法撼動斯萬白熾燈在英國的地位。愛迪生公司的商業帝國觸及英國市場,也不得不花高價購買斯萬的專利授權。

最終雙方合夥在英國成立“愛迪萬”(EdiSwan)公司,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Happy Ending!

人類科技史上有什麼趣聞?

才怪。故事講完,你難倒會以為白熾燈肯定就是斯萬發明的?那就未免錯得有些離譜了。

如果說電燈是英國人斯萬發明的,那俄國人肯定就不願意了。在他們的國家,前有洛德金於1872年發明的白熾燈,後有亞布羅契科夫於1875年發明的“蠟燭”碳棒電燈。

人類科技史上有什麼趣聞?

亞布羅契科夫的蠟燭拿到了俄國第一個電燈專利

如果說電燈是俄國人發明的,那德國人就肯定不願意了。

德國人亨利·戈培爾1854年發明的碳化竹絲白熾燈當時就可持續照明400個小時,那時他還沒有加入美國國籍。

人類科技史上有什麼趣聞?

戈培爾的發明被認為是第一個實用的白熾燈

如果說電燈是德國人發明的,那英國又會重新不願意了。

因為在1801年,大化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戴維就通過實驗讓鉑絲通電發光。8年之後,戴維和他的學生法拉第一起研製了碳棒弧光燈,但因為亮度太高損耗太快而不適合家用。

人類科技史上有什麼趣聞?

戴維的弧光燈開啟了電燈時代

電燈究竟是誰發明的?

這已經很難推出一位能夠服眾的人物,唯一能知道的,是把電燈推廣到每家每戶的愛迪生,只是第23個發明人(還是公司發明哦)。

電燈就像是,人類科技發展道路上一個必然的里程碑。

沒有直流發電機技術,沒有成熟的真空技術,沒有電學理論的基礎。就算帶著現成的電燈回到那個年代也仿造不出合格的產品,斯萬的經歷就是最好的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