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共和國地理概況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the 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蘭西共和國地理概況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意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為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法國領土呈對稱的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陸,國境線共長5300公里,海岸線長約3120公里。

法蘭西共和國地理概況

法國基本上是一個平原國家,全國有80%的領土是平原丘陵,其中海拔250米以下的平原地帶佔法國總面積的60%,250~500米的丘陵地帶佔20%,高於500米以上的山地區域僅佔20%地勢為西北低而東南高,全國分三大地形區即:東南部山地區,包括比利牛斯山、中央高原、阿爾卑斯山、汝拉山和孚日山等;比利牛斯山橫貫法國西南邊境,自比斯開灣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岸,略成東西走向,長約435公里,阿爾卑斯山凡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西北部盆地丘陵區,包括巴黎盆地、阿摩裡康丘陵地和阿坤廷盆地、盧瓦爾下游平原。

法蘭西共和國地理概況

羅訥谷地,索恩—羅訥河谷介於中央高原和阿爾卑斯山之間,南北狹長,寬僅20~30公里,是法國南北交通的天然走廊。

法蘭西共和國地理概況

法國擁有西歐四條大河—塞納河、盧瓦爾河、羅訥河和加隆河。

全國氣候大致可分為四個類型:

西歐型氣候區:法國西北部瀕臨大西洋,受西風影響較大,冬暖夏涼,氣溫年差較小,終年溼潤多雨,雲霧多,日照弱。

中歐型氣候區:法國東部距海較遠,受大陸影響較強,冬季寒冷,夏季較熱,雨量顯著集中夏季,具有大陸性氣候特點。

地中海式氣候區:法國南部,冬季溫暖多雨,夏季炎熱乾燥,高溫是本氣候區的特點和優點。

過渡型氣候區:法國中部高原介於前三個氣候區之間,屬過渡性氣候,特點是氣溫較低,溫差較大,雨量較多,法國雨量適中,除山地外,一般年隆雨量均在500~800毫米之間,雨量分佈的趨勢是自西向東遞減。法國最主要的礦藏是鐵礦,次為鋁礬土和鉀鹽礦。

法蘭西共和國地理概況

此外,還有煤、石油、鈾和鉛鋅及小量的非金屬礦藏。法國是世界上鐵礦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估計蘊藏量有70億噸,居西歐之首;最大的鐵礦在洛林,蠅西歐最大的鐵礦,儲量有96億噸,佔全國鐵夏總量的80%,法國西北部克恩附近和翁熱西北的西加列有些小鐵礦,比利牛斯山東北麓月爾尼在黃鐵礦,中央高原有一些小鐵礦,藏量豐富,約有9000萬噸,居世界前列,集中分佈在地中海沿岸,最大礦區在布魯裡,厚約10米,含氧化鋁50~60%,煤礦儲量為210億噸,其中有100億噸為褐煤,僅14.7億噸有開採價值。

法蘭西共和國地理概況

其他礦藏,石油藏儲量為3000多萬噸,主要分佈在阿爾薩斯北部。在加倫河口地帶估計蘊藏2億~5億噸石油,為法國最大的油田;鈾礦儲量約5~10萬噸,鉀鹽主要分佈在孚日山東南側,有小量的鉛鋅礦。在非金屬礦中,有為數不多的硫磺、石膏和石棉礦,水力資源集中在東南山區,有利於補充該區所缺乏的能源。

法蘭西共和國地理概況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蘭西共和國地理概況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法蘭西共和國地理概況

法國位於歐洲大陸西部,西瀕大西洋的比斯開灣,西北隔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東南濱地中海,東、東北與摩納哥、意大利、瑞士、德國、盧森堡、比利時相接,西南同西班牙、安道爾接壤。

法蘭西共和國地理概況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大別山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