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共和国地理概况

法兰西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语:the French Republic),简称法国(France),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半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

法兰西共和国地理概况

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为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法国领土呈对称的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国境线共长5300公里,海岸线长约3120公里。

法兰西共和国地理概况

法国基本上是一个平原国家,全国有80%的领土是平原丘陵,其中海拔250米以下的平原地带占法国总面积的60%,250~500米的丘陵地带占20%,高于500米以上的山地区域仅占20%地势为西北低而东南高,全国分三大地形区即:东南部山地区,包括比利牛斯山、中央高原、阿尔卑斯山、汝拉山和孚日山等;比利牛斯山横贯法国西南边境,自比斯开湾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岸,略成东西走向,长约435公里,阿尔卑斯山凡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西北部盆地丘陵区,包括巴黎盆地、阿摩里康丘陵地和阿坤廷盆地、卢瓦尔下游平原。

法兰西共和国地理概况

罗讷谷地,索恩—罗讷河谷介于中央高原和阿尔卑斯山之间,南北狭长,宽仅20~30公里,是法国南北交通的天然走廊。

法兰西共和国地理概况

法国拥有西欧四条大河—塞纳河、卢瓦尔河、罗讷河和加隆河。

全国气候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

西欧型气候区:法国西北部濒临大西洋,受西风影响较大,冬暖夏凉,气温年差较小,终年湿润多雨,云雾多,日照弱。

中欧型气候区:法国东部距海较远,受大陆影响较强,冬季寒冷,夏季较热,雨量显著集中夏季,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

地中海式气候区:法国南部,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高温是本气候区的特点和优点。

过渡型气候区:法国中部高原介于前三个气候区之间,属过渡性气候,特点是气温较低,温差较大,雨量较多,法国雨量适中,除山地外,一般年隆雨量均在500~80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的趋势是自西向东递减。法国最主要的矿藏是铁矿,次为铝矾土和钾盐矿。

法兰西共和国地理概况

此外,还有煤、石油、铀和铅锌及小量的非金属矿藏。法国是世界上铁矿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估计蕴藏量有70亿吨,居西欧之首;最大的铁矿在洛林,蝇西欧最大的铁矿,储量有96亿吨,占全国铁夏总量的80%,法国西北部克恩附近和翁热西北的西加列有些小铁矿,比利牛斯山东北麓月尔尼在黄铁矿,中央高原有一些小铁矿,藏量丰富,约有9000万吨,居世界前列,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最大矿区在布鲁里,厚约10米,含氧化铝50~60%,煤矿储量为210亿吨,其中有100亿吨为褐煤,仅14.7亿吨有开采价值。

法兰西共和国地理概况

其他矿藏,石油藏储量为3000多万吨,主要分布在阿尔萨斯北部。在加伦河口地带估计蕴藏2亿~5亿吨石油,为法国最大的油田;铀矿储量约5~10万吨,钾盐主要分布在孚日山东南侧,有小量的铅锌矿。在非金属矿中,有为数不多的硫磺、石膏和石棉矿,水力资源集中在东南山区,有利于补充该区所缺乏的能源。

法兰西共和国地理概况

法国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于17~18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之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先后经历两次帝国和三次共和国,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成为20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二战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被夏尔·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所取代。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

法兰西共和国地理概况

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申根公约和八国集团成员国,和欧洲大陆主要的政治实体之一。

法兰西共和国地理概况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西濒大西洋的比斯开湾,西北隔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东南滨地中海,东、东北与摩纳哥、意大利、瑞士、德国、卢森堡、比利时相接,西南同西班牙、安道尔接壤。

法兰西共和国地理概况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别山神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