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處暑:飲食注意防「秋燥」

今日处暑:饮食注意防“秋燥”

今日处暑:饮食注意防“秋燥”

處暑過

暑氣止

8月23日

處暑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在每年陽曆8月23日前後。曆書記載:「鬥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

全國各地也都有「處暑寒來」的諺語,說明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處暑以後的天氣真正轉入秋季了。小編溫馨提示,處暑養生六大注意事項:

今日处暑:饮食注意防“秋燥”

一、生活起居: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覺

依照自然界規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的就是貯存體內陽氣。

然而,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賴床不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為如此,大家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

同時,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於子時處於熟睡狀態,午時靜臥或小憩)。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候氣復。

現代研究發現,夜間24時至4時,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而中午12時至13時,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另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對於年輕人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今日处暑:饮食注意防“秋燥”

2、多開窗少開空調

秋季儘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盪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溼濁之氣。可根據個人喜好,在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臥室內,使空氣溼度保持在最佳狀態。

今日处暑:饮食注意防“秋燥”

3、堅持運動

入秋之後鍛鍊的好處在於,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但對於不同的季節,運動的類型和強度也應該有所調整,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

做一些既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

體育運動的時間適合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因此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的戶外活動。

今日处暑:饮食注意防“秋燥”

二、飲食:注意防燥

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一般來講,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空氣相對溼度是40%~60%,過高過低都會感覺不舒適。處暑節氣期間,氣候的顯著特徵為乾燥少雨、空氣溼度小,此時就要防燥了。那麼要如何防燥呢?

今日处暑:饮食注意防“秋燥”今日处暑:饮食注意防“秋燥”

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在吃方面,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百合、杏仁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在堅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應適當向能養陰、生津、性味甘潤的食品傾斜。具體說來:

一是清熱祛燥的粗糧雜豆類,如麥片、黃小米、玉米、綠豆、白芸豆等;

二是當季的蔬果類,如蘿蔔、綠葉蔬菜、芋頭、南瓜、黃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棗、荸薺等;

三是滋陰潤燥的葷食類,如鴨肉、河魚、河蝦等;四是可適當飲食進補,一來可補充夏季耗損,二來可為抵禦寒冬奠定基礎。

但進食不可隨意,宜採取清補、單補之法,從緩、從少、從素,不宜過多過猛,切忌突然大補。在飲食上還應注意暖腹,慎食生冷之品,故西瓜、香瓜、菜瓜等宜適量少食。

今日处暑:饮食注意防“秋燥”
今日处暑:饮食注意防“秋燥”

三款防“秋燥”食療方

CHU SHU

01

梨粥

梨2~3個,洗淨後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涼,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氣,兩者同煮為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作為預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02

百合銀耳粥

鮮百合50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將百合洗淨切碎,銀耳用溫水發開後,洗淨切碎,與大米同煮為粥。百合,味甘性微寒,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銀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氣健脾,三者同煮為粥,具有潤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適用於在乾燥的秋季食用。

03

銀百秋梨羹

銀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適量。將秋梨洗淨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時後,食梨喝湯,有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秋燥咳嗽、乾咳少痰者。

處暑節氣期間天氣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晴朗之日的午後仍可感到十分炎熱,但早晚比較涼了。除了預防“秋燥”外,還要注意天氣變化,小心受涼感冒。夜裡外出要注意適當增加衣服。

三、護臍很重要

今日处暑:饮食注意防“秋燥”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最易受涼。

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

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

今日处暑:饮食注意防“秋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