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最經典一戰,細想之下卻疑點多多,根本原因在一句話里

每每談及《三國演義》,總能聽到讀者們侃侃而談其中的戰役與典故,也有很多人夢想著能成為像關羽、呂布、諸葛亮等那樣的英雄人物。像趙雲“七進七出”救主公;關羽千里走單騎;馬超潼關戰曹操……如此精彩的戰鬥多如牛毛,讀者們也感嘆這些高明的計謀。但是這裡面也有個例外,有一場戰鬥就讓人很費解。

《三國》裡最經典一戰,細想之下卻疑點多多,根本原因在一句話裡

長坂坡一戰,趙雲七進七出救下阿斗,這一段是有曹操放水行為的。畢竟曹操惜才,說了句不許放箭要抓活的。而文聘率兵在後猛追不捨,就在這危難之際,張飛率軍前來協助趙雲,將文聘大軍擋於當陽橋外。文聘看到了橋的東面有大量的塵土四起,怕有伏兵,加上他對於張飛有幾分忌憚,並沒有與張飛進行直接交手。此時曹仁、李典、張遼等近千名將士人在當陽橋與張飛 望橋而視,也沒有與張飛交戰而是在等曹操到來。

《三國》裡最經典一戰,細想之下卻疑點多多,根本原因在一句話裡

曹操趕到後,夏侯傑卻被張飛的三聲大吼嚇死了,而後曹操便率軍撤退,不敢與張飛交戰。文聘本身就不是張飛的對手而且他心有埋伏才沒有與張飛交戰的,而曹操手中的大將實力不弱,要群毆張飛也不難。原文是說第一因為關羽在曹營留下的名聲太響亮,誅顏良殺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又附帶給張飛打了個廣告,所以曹營無人敢戰張飛。第二張飛讓20匹馬作為疑兵,弄得煙塵四起,而曹操剛經歷了火燒博望坡,心有餘悸。但火燒博望坡畢竟是小打小鬧,而且劉備的實力早就被摸透,也不夠數千人的部隊。自古以來軍力上有絕對優勢之後是完全忽略各種計謀的,10萬大軍面對數千人馬,任你各種計謀也可以忽視了吧,然而曹操就是選擇了止兵不前,最後導致孫劉聯盟。

《三國》裡最經典一戰,細想之下卻疑點多多,根本原因在一句話裡

不讓放箭射趙雲是因為惜才, 想要抓活的,那在張飛那小小的把戲前止步呢?又是什麼原因。曹操十萬大軍一路過來,而劉備是帶著整個城市的老百姓拖家帶口的逃難,居然不會派一支快速的先鋒部隊纏鬥拖延劉備,這也不符合曹操一貫的軍事作風。再結合曹操後來寫給孫權的戰書裡寫的“今治大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總體來看,長坂坡曹操壓根就沒準備滅掉劉備,此時的曹操手握重兵,根本沒把區區幾千人的軍隊看在眼裡,所作所為,正符合“會獵”的特徵,就是讓大軍把獵物趕往一個方向,最後聚而殲之。只是沒有想到,最後會獵不成,反倒讓獵物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