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左傳》有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就是說國家的大事,在於祭祀和戰爭。戰爭歷來就被統治者和豪傑志士重視,孫子有曰“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戰爭作為一國大事的重要性不必多言,本期讓小編帶領大家來談談另一件極為重要的國家大事—祭祀!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中國曆來被外國人稱讚為禮儀之邦,就是說我們注重禮儀,很大一部分說的是我們在祭祀方面的禮儀。直到今天每年到了炎帝黃帝的誕辰,我們不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要舉辦盛大的禮儀來悼念中華民族的祖先,同時也是凝聚民族感情、增進海內外中華兒女交流,提升文化認同的重要場合和機會。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商代祭祀用品—後母戊方鼎

因此中華文明歷經浩蕩五千年,無論是地面還是地下留下了大量祭祀天神、地祇和人神的文物古蹟,在北京就有歷代帝王廟這一專門用來祭祀歷代帝王的場所。歷代帝王廟始建於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祀歷代帝王和功臣的場所,它也是中國古建築寶庫中的精品,更是吸引海內外華人祭祖炎黃、頌揚先賢、增強歷史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場所。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歷代帝王廟

相信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們,都曾經看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旦皇帝做了出格的事情,就會有正直忠誠的大臣勸諫皇上要學做堯舜禹商湯或者周文王周武王那樣的明君,不要做夏桀商周隋煬帝那樣的昏君。因此歷代帝王廟雖然祭祀的是歷代帝王,但那些亡國之君卻不能位列其中接受祭祀。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有這麼兩位皇帝雖然也是亡國之君,卻意外進入歷代帝王廟,接受後代祭祀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最著名的無道昏君、亡國之君-商紂王

為何這兩位亡國之君得以入祭,原因在於這兩兄弟和其他無道昏君相比還’有很大不同的,他們不似夏桀商紂那般昏庸無道、大肆屠殺忠臣,導致人叛國滅;也不像隋煬帝、秦二世那樣自作自受二代而亡:更不是宋徽宗趙佶、南唐後主李煜那樣的文人皇帝,錯生在帝王家。而是這兩位的覆滅是天意至此,前代之錯已經積重難返,非人力所能為也。

金哀宗完顏守緒是金代第九位皇帝,他於公元1224年即位,此時金朝早已不是百年前那個滅遼吞宋、驍勇善戰的女真部族,在金章宗統治末期金朝就開始逐漸走下坡路了,官僚腐敗墮化,軍隊也不再能爭善戰;同時北方蒙古部落強勢崛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於1206年統一了蒙古部落,開始了其稱霸東亞、征服世界的步伐。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金哀宗完顏守緒劇照

金哀宗即位之前,蒙古人早已開始起西征南侵的步伐,1211年蒙金野狐嶺一戰蒙古大破金軍,迫使金朝丟棄中都北京遷都南京開封府,西京大同府、太原等重鎮相繼丟守,金朝所能控制區域僅剩河南、淮水和關中一帶。同時前任統治者仍不思悔改,繼續南爭南宋、西討西夏、北抗蒙古,保持著三面受敵的局面,金朝形式岌岌可危!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金朝疆域在蒙古鐵蹄下所剩無幾

金哀宗完顏守緒就是在這樣內憂外患、瀕臨絕滅的情況下即位的,即位之後他勵精圖治,注重農業發展生產,停止入侵南宋西夏與之和解,重用完顏陳和尚等抗蒙名將,收復不少失地,一度使大金起死回生。然而不久蒙古第一次西征結束,開始騰出手來專心南征,1227年蒙滅西夏,金朝西北失去屏障,唇亡齒寒,蒙古開始全力滅金。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

金哀宗雖然千方百計想保留祖宗基業,卻也獨木難支、回天乏術,想要與南宋結盟南宋卻因兩者積怨太深不允,反而促成蒙宋合滅金的局面。蒙古通過均州之戰將金軍主力消滅殆盡,1232年12月金哀宗逃離汴京奔往歸德,次年6月再破歸德哀宗出逃蔡州,1234年蔡州城破金哀宗自縊身亡,時年37歲。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金哀宗正大通寶

在蔡州城破之際為了不做亡國之君,不至於無臉面見祖宗,哀宗傳位於宗室將領完顏承麟,完顏承麟即位不足半日,蔡州城破金國滅亡,是為金末帝,哀宗末帝誓死不降,也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了。金哀宗自評:“我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恨矣。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自古荒淫暴亂之君等為亡國,獨此為介介耳” 稷了。

另一位以亡國之君身份入歷代帝王廟祭祀的就是明愍帝了,說諡號可能大家不太清楚,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崇禎帝了。說起崇禎帝的亡國經歷,因為各種緣故大家在熟悉不過了,本期筆者也簡單談談這位遺恨亡國,卻深受大家尊重推崇的亡國之君。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崇禎帝畫像

崇禎帝朱由檢是明代第十六皇帝,也是明代保持全國統一時的最後一位帝王,他於1627年即位,年僅十六歲。崇禎即位之初因為哥哥天啟帝朱由校不務正業,醉心於木工活計,重用宦官魏忠賢迫害東林黨人導致吏治腐敗,政治黑暗;同時關外建州女真在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領導下日益強大,於1616年建立金國自立為汗,1619年薩爾滸之戰大破明軍奪得遼東七十餘城。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崇禎即位之初同樣也面對的是一個前任留下來的爛攤子,但與金哀宗相比,其整體形勢還是要好得多,就看其如何處理使大明再次中興了。他一即位就廢貶魏忠賢,大力剷除閹黨;重用袁崇煥委託其收復全遼;同時崇禎帝本人也宵衣旰食,勤於政事,企圖力挽狂瀾。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袁崇煥與紅衣大炮雕塑

當時為了應對後金的威脅,明政府早在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9年)開始徵收遼餉,以增加財政稅收來供給邊關軍餉。在國家危難之際適當增加賦稅本是無可厚非的事,但崇禎元年開始中華大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災害,北方多地遭遇旱災,赤地千里,同時又爆發了大規模的蝗災導致收成銳減,百姓多淪為饑民。明政府削減開支裁撤驛站導致了李自成的失業,李自成開始聚集饑民反叛起義,各地盜賊流匪四起,從此明政府開始不得不兩線作戰的窘迫局面。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明代持續的旱災蝗災導致大量民眾流離失所

為了應對農民起義軍崇禎十年開始加贈“剿餉”,崇禎十二年徵收“練餉”,加上之前的“遼餉”,合為三餉。三餉的徵收客觀上來說並不重,三餉合計不超過收成的十分之一,但在當時卻增加的百姓的負擔,加深了民眾的不滿,使得大批民眾倒向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加速了明代的覆滅。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闖王李自成

雖然崇禎志向遠大、勤儉節約、勵精圖治,卻剛愎自用、生性多疑,對外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自毀長城誅殺袁崇煥,逼走祖大壽;對內圍剿農民起義軍苛於求成,使得眾位將領不敢放手圍剿,促成了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做大做強。國家危亡之際,朝廷內部依舊黨爭不斷,十七年間首輔就換了多達十九任,內部方針政策始終不能統一,這也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崇禎帝景山自縊身亡

可嘆可惜可伶崇禎雖有大志,卻才華不足勝任,外無治國之謀,內乏用人之謀,即使六下罪己詔,卻也不能終不能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即倒。崇禎十五年松山、錦州失守,洪承疇降清;崇禎十六年李自成攻陷西安,自立為帝,國號大順;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京師淪陷,崇禎帝自縊於煤山(今北京景山),時年三十五歲,明亡!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崇禎帝自縊身亡處

崇禎帝自評:”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中國曆朝歷代以亡國之君身份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只有這兩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