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太極,師傅只說一個字,我一頭霧水!

初學太極,師傅揹著示範,隨後轉身糾正學員動作。師傅目光如炬,敲打我肩,又握我手指,如雕刻一樁笨拙的木頭。

師傅只說一個字:松!我一頭霧水,傻傻瞧自己的手。模仿師傅伸手比劃,左顧右看,覺得不對勁,做什麼動作都覺得身軀僵硬,並且感到手腳都沒長自己身上。

師傅說太極用意不用力,便望文生義理解師傅說的“松”字。習練時有意將肩和臂力鬆懈下來,然顧此失彼,要麼身軀歪斜不中正,要麼手指皺揉成團,不得要領。師傅失笑,那情形,定是狼狽不堪。多日,腰背膝蓋疼痛,便失去練習信心和興趣

初學太極,師傅只說一個字,我一頭霧水!

那日,師傅做示範,引得眾人圍觀。師傅個子矮小,相貌平平,打太極時則換了個人。起勢便兩眼放光,靈魂出竅,如夜幕下來回移動的巨大發光體。她身輕如燕,如雲裡穿梭,又力拔山兮屹立天地,氣貫長虹。每個動作渾然一體,綿綿不斷。

師傅練習太極拳四十餘載,一個“松”字,非幾個月,幾年功夫能體會出來。師傅教學要求“松”,並不講如何“松”。觀摩師傅全套太極拳,我依然百思尋不出所以然,不懂如何“松”。

功夫在詩外,師傅領進門,讓我去悟,去苦尋。相關太極書籍中找不到關於“松”的論述,寫作不亦是這樣麼,除應用文外,很難找到一本書教你如何寫文學作品。人生亦然,家長總是嘮叨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要走正道,而在人生不同階段遇到問題,不是需要自己去琢磨,自己去把握、克服困難,悟出人生的意義麼。

好文章有一股剛柔力道,如師傅打太極,力量發散四周,看似無關的內容與主幹黏連,那股力若有若無存在。我讀到書中關於身形中正、虛領頂勁、沉肩墜肘、用意不用力,體會師傅講的要領,理解“松”便覺有些頭緒了。

初學太極,師傅只說一個字,我一頭霧水!

某日,師傅手把手教雲手,隨後找僻靜處練習。雙手上下翻飛,陰陽相合,面前擋開層雲,似乎覺得身體裡升騰一股氣,來回流淌,若有若無。一股力量傳遞,從足底,從腿部和腰部發出,發至全身,頓時肩部微微松沉,一股力量來源於軀幹。

這種感覺很美妙,似踏破鐵鞋,苦苦尋覓,剎那間獲得。在重心轉換中,雙手撥開眼前世界,重心隨腰動,轉換,兩手弧形交替,肩自然鬆柔下來。師傅點頭,說有些“松”了。

我有點小滿足,以為學到形神了。師傅隨即叫我繼續練習,做“白鶴亮翅”時,師傅叫停,皺眉,覺得哪裡不對。師傅糾正姿勢,提醒注意含胸拔背。師傅說我太極打出了視死如歸的味道,不對。太極為何有魅力?在於心靜體松,柔和自然。

原來自己只是懂點皮毛,沒有掌握要領,臂發力過猛,力未從腰間發出。

初學太極,師傅只說一個字,我一頭霧水!

清晨趁太陽還未跳上山崗,去森林公園練習太極。音樂起,古樂悠悠。起勢,耳旁林間鳥聲掠過,忽而一陣風起,林間松濤陣陣,太極音樂被森林呼聲掩蓋。

鳥鳴、松濤、風聲,此起彼伏,這自然的樂音即是太極配樂。此情此景,沒有什麼樂曲比這個更合適用來配樂。於是關掉音樂,聆聽森林奏鳴曲,以此為伴奏,深呼吸,起勢,行拳。打完一套太極,收勢,遂覺吸納天地靈氣,神清氣爽。

腳下山勢陡峭,遠山如黛,白雲悠悠。不親臨此境,以為我在描述玄幻虛境。此為實景,山為稜,以山為勢,心有太極,氣象萬千。此時把山,把草木,以及大自然歡唱著的生靈,裝在心裡,再揮揮手,扯片頭頂的雲。

心靜下來了,沉下來了,渾身也鬆下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來源於自然。回到練習太極的初衷,順應自然,與天地融合。

與我一起習練太極的多為年老之人,年輕人討厭這種慢吞吞的運動,還有人不願意承認自己老了。其實打太極與跳舞比較,前者更累。打太極需要全身協調,需要內在用力,全神貫注。稍走神,整個感覺就消失了。

太極綿綿移動,從無停止。老人打太極,打出人間煙火味,打出入世的境界。體味的是歲月,回味的是光陰。如慢生活,慢時光,年長者經歷歲月洗禮,體會慢的味道,松的感覺。

太極的慢便是鬆柔的過程,它從無靜止,流水不腐。它慢得沉穩、厚實。慢中靜而松,周身的血活起來。享受太極的境界,這便是太極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