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曆程(1)——我和我的單位的故事

水治則天下寧。

我們從幹古聞名的黃河峽谷出發,到長江,到淮河……— 條條安瀾的江河見證了我們60年的輝煌。從小浪底到三峽工程,從臨淮崗到南水北調……我們用一個個重點工程築起了 新中國一個又一個治水豐碑。從閉塞的洛河峽谷到鄭州、到深圳、到武漢……我們市場開拓越來越廣,產業鏈不斷延伸。 從尼泊爾到贊比亞、到伯利茲、到阿曼、到委內瑞拉……我 們以勇者無畏的精神走向亞非拉美,走向世界!

60年間,我們歷經幹錘百鍊,大浪淘沙,創造了 一個又一個奇蹟。我們順勢勇為,大步前行;匯聚正能量,點燃新 希望。我們在不斷地尋找,不斷地追求,不斷地創造。這是 我們最好的姿態!這是我們最美好的年華!

60年曆程(1)——我和我的單位的故事

2015年是充滿激情喜悅的一年,我們檢閱碩果,但是不 會停下,要從跨越百億的節點再度出發。我們披閱風雨,卓然而立,走過60年的我們仍像少年一樣,凝望著無限的太空 暢想自己的未來。

因為夢想,所以遠方!因為遠方,所以前行!成長路上, 不斷尋夢的人是幸福的;向著太陽追趕,最值敬佩。

向60年的歷程致敬!幾代水電人用創新的力量激越時光;

向未來的百年致敬!我們會更加努力,腳步鏗鑭。

讓我們走進十一局的歷史長河中。講述60年,一甲子的 燃情歲月。這是一曲蕩氣迴腸的激揚長歌,扣人心絃;這是一幅氣勢恢宏的波瀾畫卷,澎湃人心。伴隨著時間指針的擺動,天地之中,大河之南,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於2015年12月 6曰迎來了自己的甲子華誕。

60年曆程(1)——我和我的單位的故事

長歌入蒼穹

十一局,這個伴隨“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的建設而誕生的國有企業,六十年來,踏著新中國建設、改革與發展的節拍,憑著對祖國的滿腔熱情、 對責任的堅守、對理想的追求,揮師大河 上下,輾轉大江南北。從單純執行計劃經 濟任務到經歷市場經濟陣痛、再到在國際 市場上勇立潮頭;從走出洛河峽谷的荒涼 閉塞到在鄭州打造對外的窗口;從依託國 內水電市場到轉型升級、多元發展;從年 產值不足億元到跨入特級企業、營業額超 過100億元;

十一局一路走來。60年,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間,卻積澱了老一輩水電人和新 時期電建人難以忘懷的記憶,承載著幾代十一局人的辛勤和汗水、榮耀與夢想。

60年曆程(1)——我和我的單位的故事

【序歌鏗鏘】

拂去歷史的塵煙,三門峽,這個舉世聞名的 峽谷,曾經的時代烙印清晰可見。60年前的錚 錚誓言還在耳畔響徹,激情燃燒的歲月仍在眼前 呈現。這是新中國治理大江大河夢想開啟的地方......

1952年10月,領導視察黃河,用他 那深厚、剛勁的世紀之聲發出號召:“要把黃河 的事情辦好!”;

1955年.全國人大通過了《關於根治黃河 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決議》,決定興建我國第—座大型水利樞紐黃河三門峽工程。肩負

著黃河兒女的千年渴盼與黨和人民的諄諄囑託,十局的前身---黃河三門峽工程局應運而生。點名劉子厚擔任局 長。工程於1957年4月13日正式開工,揭開治理黃河的偉大序幕。

三門峽的老艄公說得好:“膽小 的人,黃河上沒有他的路;有黃河就 有敢治黃河的人。”

是啊,我們就是敢治黃河的人! 報紙這樣號召:“我們不光要向黃河要水、要電、要糧、要土地。 我們還要時間。我們要騎上黃河飛跑, 騎上黃河追趕時間!我們要騎上黃河 跑上三峽的絕頂!我們要騎上黃河追 太陽。”

河谷風起,黃沙彌漫。幾萬水利精兵齊赴三門峽,鑿開峭壁,戰天鬥 地。1958年11月25日,截流成功, 橫鎖黃龍;1959年大戰“龍宮”, 創造了混凝土年澆築量超百萬方的記 錄;1960年底,萬里黃河第一壩巍然聳立,比原定工期提前兩年完成大 壩建設任務!大詩人激情難 抑:“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 中來!”

黃河三門峽工程的建設,鍛鍊、造就了 一支能打硬仗的水利水電工程 施工隊伍,總數近兩萬人;經歷工程 洗禮而成長起來的領導T部、高級工 程師近千人。三門峽施工的高峰期過 後,建設者們西上南下,組成了幾個 新的工程局,足跡遍佈全國20多個 省、市、自治區,先後建設了青銅峽、 鹽鍋峽、劉家峽、李家峽、龍羊峽、 龔嘴、安康等18座大型水庫和水電 站,總裝機達到980萬千瓦,為新中國建設立下赫赫戰功。三門峽工程因 此被譽為“新中國水電建設的搖籃”。

60年曆程(1)——我和我的單位的故事

【華章激越】

逐水而生,依山而動。11局人將最初的夢想不斷延伸。1978年,11局奉命轉戰洛河故縣, 經歷了 “四上三下”的曲折歷程。1985年, 當時水電部的一位領導說:“要把水電施 工企業推出去,置於死地而後生。”時逄 國家壓縮基礎規模,故甚工程投資銳減, 每年僅有4000萬元投資任務,11局陡然 走到了生存、發展的十字路口。

“斷奶”之後怎麼辦? 8000名職工半數窩在故縣工地,猛然間的失落,使11 局人焦慮、迷茫。敢問路在何方?他們在迷茫中仰望北斗,在陣痛中反思求新。認識到只有鳳凰涅槃,才能浴火重生。面對 即將失去國家指令性計劃的陣痛,11局 及時作出“搞好大轉變,開創新局而”的戰略決策,確立了 “以三門峽為依託,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積極打人國際市場”、

“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等經營策略,將局機關從偏僻、閉塞的故縣深山溝轉移到三門峽市,開展對外投標,拓展建築業。 全面推行項目法施工,實行多項制度改革, 在痛苦中逐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

1989年,企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億元關 口。滾河石漫灘水庫復建工程取得當年中 標、當年幵工.當年截流的勝利;組建聯 營體承建的三峽永久船閘地下輸水系統工程創造了良好信譽;山西小沙灣、南幹一、 總幹二享譽西北市場。

1994年,在有著“小聯合國”之稱的 小浪底工程現場,11局又一次亮劍黃河。“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打鑽三不停:下雨下雪不停,交接班不停, 吃飯不停”。而對工程規模及結構複雜程度堪稱世界之最的小浪底工程,11局 人以錚錚鐵骨書寫出大禹傳人的鐵軍風 採,進水口塔群提前四個月達到竣工髙 程。11局人在和眾多國際一流施工企 業的合作碰撞中,思想觀念、經營管理 和施工管理逐步與國際接軌。

60年曆程(1)——我和我的單位的故事

改革的探索,市場的適應,人才的 培育,為企業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 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