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的九江會是這樣!常住人口爲590萬人左右,城鎮化水平達74%

近日,潯陽晚報記者獲悉,《九江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的草案已經編制完成,於2018年8月28日至2018年9月27日進行為期30天的公示。根據該規劃草案,2035年九江市域常住人口為590萬人左右,城鎮化水平達到74%。本次規劃還提出,到2035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80平方公里以內,人均城市建設用地100平方米。此外,草案中還提到統籌空間、產業、交通三大要素,優化產業佈局和空間結構,努力把九江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示範城市。規劃期限為2017-2035年,其中:近期為2017-2020年,遠期為2021-2035年。

2035年的九江會是這樣!常住人口為590萬人左右,城鎮化水平達74%

九江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草案)

構建“T軸兩翼、一主兩副兩區”

保護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劃定生態空間佔市域總面積約61%。保障農業空間提質增效,劃定農業空間佔市域總面積約32%。促進城鎮空間緊湊集約,劃定城鎮空間佔市域總面積約7%。

市域形成“T軸兩翼、一主兩副兩區”的空間結構。T軸即沿江城鎮發展軸和昌九城鎮發展軸、兩翼即西部城鎮特色發展帶和東部城鎮特色發展帶。在T軸地區形成一主兩副城鎮發展核心區,即九江-瑞昌-廬山主核心區、共青城-德安-永修副核心區、湖口-彭澤副核心區。兩翼地區突出特色發展,形成都昌特色發展區、修水-武寧特色發展區。

優化產業空間佈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構築五大產業平臺。聚焦城西港產業平臺、城東港產業平臺、共青城-德安產業平臺、永修產業平臺、彭湖產業平臺(湖口產業片區、彭澤產業片區),強化先進製造業集聚效應,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打造長江中游地區的智造基地,發揮區域引領作用,實現產業升級。

優化現代服務業空間佈局。八里湖新區:集聚商務金融、文化體育、行政辦公、會議會展為主的現代綜合中心。鄱陽湖生態科技城:集聚以高新產業研發孵化、生態展示、產業創新等功能的科技研發創新中心。賽城湖新區:集聚旅遊休閒度假、健康養生、文化體驗等功能的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旅遊服務中心。共青城南湖新城:集聚教育培訓、金融、文化創意設計、通用航空等現代服務業的文化創意中心。

規劃形成“一核、兩圈、兩帶”的旅遊功能格局。一核,建設九江文化休閒旅遊核心區。兩圈,打造環廬山旅遊經濟圈和廬山西海旅遊經濟圈。兩帶,打造沿鄱陽湖旅遊經濟帶、沿長江旅遊經濟帶。

發展大交通,當好經濟發展“先行軍”

近期推動廬山機場改造升級,積極拓展新航線,加密航線班次,與昌北機場聯動發展,合理分工,突出旅遊客運和貨運服務職能,建成軍民融合的支線機場。同步啟動新機場建設前期工作。適時啟動建設共青城、修水、廬山西海(巾口)、瑞昌、武寧通用機場。

對接國家高鐵網絡,構建“十字”型的高速鐵路網絡。規劃池九城際,與武九客專形成連接武漢、長三角的東西快速通道;規劃安九客專、京九客專,形成南北向國家快速通道。

完善環鄱陽湖城市群城際鐵路網絡。預留九江-都昌-鄱陽城際鐵路,加強鄱陽湖兩岸城鎮聯繫,規劃咸寧-修水-南昌城際鐵路,提升修水與區域的快速連接。規劃形成“放射”型的普通鐵路網絡。規劃新建常嶽九鐵路、咸宜井鐵路、九江-長沙鐵路,改造升級銅九鐵路、合九鐵路,與京九鐵路、九景衢鐵路、武九鐵路形成多向聯繫的放射格局。

構建“兩橫五縱多聯”的高速公路格局。形成“七縱五橫八聯”的國省道幹線路網。規劃形成長江一橋、長江二橋、安九客專鐵路橋、瑞碼快速跨江通道、赤瑞快速跨江通道、彭澤(經棉船鎮)-望江跨江通道等6處跨江通道,預留九江-宿松公鐵兩用橋、繞城高速-小池跨江通道(經江洲鎮)、長江大道-小池跨江隧道。

加大教育、醫療設施建設,保障百姓民生

加強和完善義務教育設施佈局,小學服務半徑原則上為500米左右;中學服務半徑原則上為800-1000米。完善幼兒園配置與佈局,服務半徑原則上為300米。大力發展服務產業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到2035年,建設一批專業示範性實訓基地。加快高等學校建設,重點建設九江學院、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支持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創辦江西會計學院,支持將九江職業大學列為“實施江西省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高職院校,支持九江廣播電視大學開展國家開放大學試點地方學院建設。

建設一批高水平醫院,將九江建設成為贛北區域醫療中心。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服務均等化水平。到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醫療機構床位7張。


潯陽晚報記者 葉濤

2035年的九江會是這樣!常住人口為590萬人左右,城鎮化水平達7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