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賺錢邏輯

一、

一位朋友給我講了個故事:一個會議室裡,除了他自己,在場的都是身價在10億人民幣以上的富豪。會議在討論的是某基金投資的一個商業項目,話題進行到了這個項目是否能夠盈利,這個商業項目在國內屬於一個全新的投資領域。“我們不需要成功,我們有定義成功的能力”,開口說這句話的是國內某家一線風投的大佬,他這句簡短又霸氣的表達,瞬間給我的那位朋友開闢了一個充滿想象的新世界。

資本的賺錢邏輯

大佬那句話的意思是,即便這個商業項目本身從財務回報上看,很可能會虧錢,但是他並不關心這些。這聽起來就有點兒奇怪了,投資不就是為了賺錢麼,怎麼會不關心虧錢呢?先說結果,大佬所投資的這個項目後來賺錢了,而且回報很豐厚,是因為後來有其他機構接盤。大佬和那位財經作家的合作也就一直在進行,很多新的商業項目不斷孕育。

你可能會想,接盤的機構是不是被騙了?它們都拿了一個個燙手的山芋。如果這麼想,就是沒有明白資本賺錢的邏輯。

二、

談到資本,就必然會想到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內在的底層特徵有兩個:一個特徵是分工,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闡述的”分工產生效能”,成為現代經濟的理論基石;另一個特徵是增量,這個特徵就會關聯到資本。

在農耕文明時期,分工水平低下,經濟產出與土地和勞動力數量基本成正比,中國在明清時期經濟呈現出相對高水平的長期停滯,本質原因就是沒有出現細化分工。市場經濟產生後,隨著分工越來越細化,財富暴漲,一部分財富從生產環節流動出來,成為資本。資本的本能就是要不斷擴張。

資本的賺錢邏輯

資本的擴張,通常有兩個渠道,一是在原有領域擴大再生產。但是因為競爭使得行業的平均利潤下降,資本開始走入第二個擴張渠道:助推新的行業和領域不斷產生,也就是尋找增量市場,也叫“新賽道”。但是,每個新行業、新領域的產生,都需要創業者、資本家有足夠的想象力,能預見到商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新領域能夠真正創造財富和價值之前,常常需要去探索並驗證商業模式是否可行,這常常需要前期大量的資本投入,在新商業模式尚未形成規模之前,信心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這個時期,資本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資源,幫助新商業模式完成孵化和驗證。這個過程中,資本承擔著很大的風險。但是,一旦商業模式驗證成功,資本往往會有巨大的投資回報。

三、

在國內,資本主要分成兩類:國家資本和私人資本。

從國家層面看,黃金的流通屬性基本消失,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貨幣就變成了”貨幣符號”的紙鈔,全世界都是如此。央行代表國家行使發鈔權,國家“看不見的手”更加有力,常常聽到的詞彙就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央行常常用超發貨幣刺激經濟,叫“積極的貨幣政策”;用增加負債的方式,讓政府建設基礎設施,叫“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兩項措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凱恩斯主義。貨幣增發,導致物價上漲,叫“鑄幣稅”,等於國家向民眾收稅。當然,如果央行不受節制地發貨幣,其實就是財富掠奪。超發的貨幣有時也會被有尋租渠道的機構和個人拿來,當做資本進入市場競爭環節,央企和國企常常是受益者。

於是我們也能理解大城市飆漲的房價背後,其實只是等量的貨幣增加,並沒什麼新鮮的。有的人看中了這個經濟規律,明白中國經濟所處的大週期環境,選擇每年買一套房,最終保證了貨幣沒有貶值,甚至成了富翁,這就是有效的投資理財。

超發的貨幣有時就像洪水一樣不可管控,流到哪裡,就會出現相關領域的要素漲價,也會給經濟帶來麻煩。

從私人角度來看,無論是紅杉這樣的純資本屬性實體,或者阿里、騰訊這樣財大氣粗的企業,它們通過公開市場募集資金,或者公司上市的方式,手中持有大量現金,這些現金會流向資本家和企業所看重的未來有蓬勃發展趨勢的行業和領域。

故事中的那位風投大佬,他所擁有的資本就屬於這種屬性。他們看中了某條新賽道,優選頭部資源,做大量投入,此時雖然從財務數據來看,這筆投資是暫時虧損的,但是在早期的行業或領域,如果他們確認未來這個行業會有大爆發,那麼資本會用“未來的想象力”來對項目進行估值,而非當下的財務數據本身。

在很多人通常的理解中,企業裡的勞動者都在做一件件實際的事情,而資本常常在“空手套白狼”,資本家也就成了“掠奪者”的形象。

四、

實際上,這是一種對資本的曲解。

市場經濟中,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常常不是問題,消費力是最終瓶頸,原因是消費能力相對固定。所以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本質上常常是“生產過剩”。

當已有領域的產品和服務已經飽和,資本會與創業者一起尋找新的“增量”需求,之後提供全新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市場的需求。這個過程就是尋找“新賽道”。

當新賽道由創業者們發現之後,對它的價值和未來市場空間的衡量,靠的基本上是資本的“想象力”,此時,資本在一個人跡罕至的世界裡凌波微步。

當然這個賽道最終的真正實現,是要靠大眾以生產者、消費者的身份,一步一步實踐出來。但是資本的提前佈局,搶佔了最大的紅利。

資本獲得高額的回報,也是合理的。首先,資本需要承擔風險,不是所有的想象最終都會被市場買單;其次,資本最先發現和構築了商業文明的新邊疆,靠的是大佬們與創業者超強的智力、前瞻力和毅力,這部分能力理應獲得溢價;最後,很多資本背後有非常廣闊的資源,靠近某些上層關係,靠近某些有價值的圈子,高額回報也是價值兌現的結果。資本流動的邏輯,與實業是完全不同的。

在不違背市場經濟競爭規則的前提下,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獵場,在這一點上,資本無疑是在食物鏈的頂端。

五、

宏觀環境是我們必須忍受的,微觀環境才是我們能夠有所作為的。當前,我們生存的經濟環境有這幾條暗邏輯:

中國四十年的高速增長,非常重要的一條是城鄉”二元經濟”,更直白地說是城市對農村的掠奪。強制用計劃的手段壓低農產品的價格,後來釋放出的大量廉價剩餘勞動力進城當了農名工。當貢獻結束的時候,他們中的很多人,又或主動或被動地離開了城市,這種不公平長期存在;

如果僅僅向靠著工作而不懂得產生被動收入,即便是那些年薪百萬的高管,某天離開工作崗位,也會在生存著的大城市裡瑟瑟發抖。在中國,尤其是一二線城市,進入到了資本橫流的時代,這個趨勢,才剛剛開始;

二級資本市場裡,大量期待暴富又沒有理性和投資能力的“韭菜”,但是“錢多、人傻”的邏輯從來沒有改變過。吳敬璉先生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中國的股市本質上就是一個賭博市場,大眾一如既往地非理性和健忘;

國家是財富最終的管控者,所有的資本行為都要遵循國家意志,所有逆勢而行的資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約束和影響;

中國的人情社會特徵比較明顯。“近權貴,得富貴”,私募基金的大佬,銀行業的大佬,他們是資本的具體操作者,“春江水暖鴨先知”,他們離錢進,離信息進,信息也會變成錢;

如同“摺疊北京”一樣,與物理空間不同的是,我們每個人其實生存在不同的思維架構下面,每個人都是自我認知的囚徒,看不到自然沒有可能想到。

六、

每個人都要能先成長為一個獨立個體,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稟賦,在市場中找到一個獨特的位置,這是個體未來生存的第一要務。資本大佬有的是攪動大海造勢的能力,但是他們不會做出一雙鞋,一件衣服,寫出一本書。

培養自己的風險偏好能力,資本、股權會是中國未來經濟領域替代“房子”的新熱詞。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時向高勢能人群靠近,找到資源嘗試做對價和交換。

讓自己離錢更近。就連文人,雖然斥責金錢為銅臭 ,但是也很少能離開它。如哈耶克所說,“金錢是人類發明最偉大的自由工具”。

未來通過房地產的交易來獲取暴利,會變成一小部分人的生意。我們會快步踏入資本時代,股權投資時代。

資本的賺錢邏輯

多思考一下資本的賺錢邏輯,或許對我們會有所幫助。

馬雲峰在線微信公眾號創始人 知名網絡寫手、商業評論員

特別感謝:馬雲峰在線對教源在線的獨家授權轉載

教源在線 ID:jiaoyuanshop

教育資源大本營

資本的賺錢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