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赚钱逻辑

一、

一位朋友给我讲了个故事:一个会议室里,除了他自己,在场的都是身价在10亿人民币以上的富豪。会议在讨论的是某基金投资的一个商业项目,话题进行到了这个项目是否能够盈利,这个商业项目在国内属于一个全新的投资领域。“我们不需要成功,我们有定义成功的能力”,开口说这句话的是国内某家一线风投的大佬,他这句简短又霸气的表达,瞬间给我的那位朋友开辟了一个充满想象的新世界。

资本的赚钱逻辑

大佬那句话的意思是,即便这个商业项目本身从财务回报上看,很可能会亏钱,但是他并不关心这些。这听起来就有点儿奇怪了,投资不就是为了赚钱么,怎么会不关心亏钱呢?先说结果,大佬所投资的这个项目后来赚钱了,而且回报很丰厚,是因为后来有其他机构接盘。大佬和那位财经作家的合作也就一直在进行,很多新的商业项目不断孕育。

你可能会想,接盘的机构是不是被骗了?它们都拿了一个个烫手的山芋。如果这么想,就是没有明白资本赚钱的逻辑。

二、

谈到资本,就必然会想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内在的底层特征有两个:一个特征是分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的”分工产生效能”,成为现代经济的理论基石;另一个特征是增量,这个特征就会关联到资本。

在农耕文明时期,分工水平低下,经济产出与土地和劳动力数量基本成正比,中国在明清时期经济呈现出相对高水平的长期停滞,本质原因就是没有出现细化分工。市场经济产生后,随着分工越来越细化,财富暴涨,一部分财富从生产环节流动出来,成为资本。资本的本能就是要不断扩张。

资本的赚钱逻辑

资本的扩张,通常有两个渠道,一是在原有领域扩大再生产。但是因为竞争使得行业的平均利润下降,资本开始走入第二个扩张渠道:助推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产生,也就是寻找增量市场,也叫“新赛道”。但是,每个新行业、新领域的产生,都需要创业者、资本家有足够的想象力,能预见到商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新领域能够真正创造财富和价值之前,常常需要去探索并验证商业模式是否可行,这常常需要前期大量的资本投入,在新商业模式尚未形成规模之前,信心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这个时期,资本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资源,帮助新商业模式完成孵化和验证。这个过程中,资本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但是,一旦商业模式验证成功,资本往往会有巨大的投资回报。

三、

在国内,资本主要分成两类: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

从国家层面看,黄金的流通属性基本消失,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货币就变成了”货币符号”的纸钞,全世界都是如此。央行代表国家行使发钞权,国家“看不见的手”更加有力,常常听到的词汇就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央行常常用超发货币刺激经济,叫“积极的货币政策”;用增加负债的方式,让政府建设基础设施,叫“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两项措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凯恩斯主义。货币增发,导致物价上涨,叫“铸币税”,等于国家向民众收税。当然,如果央行不受节制地发货币,其实就是财富掠夺。超发的货币有时也会被有寻租渠道的机构和个人拿来,当做资本进入市场竞争环节,央企和国企常常是受益者。

于是我们也能理解大城市飙涨的房价背后,其实只是等量的货币增加,并没什么新鲜的。有的人看中了这个经济规律,明白中国经济所处的大周期环境,选择每年买一套房,最终保证了货币没有贬值,甚至成了富翁,这就是有效的投资理财。

超发的货币有时就像洪水一样不可管控,流到哪里,就会出现相关领域的要素涨价,也会给经济带来麻烦。

从私人角度来看,无论是红杉这样的纯资本属性实体,或者阿里、腾讯这样财大气粗的企业,它们通过公开市场募集资金,或者公司上市的方式,手中持有大量现金,这些现金会流向资本家和企业所看重的未来有蓬勃发展趋势的行业和领域。

故事中的那位风投大佬,他所拥有的资本就属于这种属性。他们看中了某条新赛道,优选头部资源,做大量投入,此时虽然从财务数据来看,这笔投资是暂时亏损的,但是在早期的行业或领域,如果他们确认未来这个行业会有大爆发,那么资本会用“未来的想象力”来对项目进行估值,而非当下的财务数据本身。

在很多人通常的理解中,企业里的劳动者都在做一件件实际的事情,而资本常常在“空手套白狼”,资本家也就成了“掠夺者”的形象。

四、

实际上,这是一种对资本的曲解。

市场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常常不是问题,消费力是最终瓶颈,原因是消费能力相对固定。所以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本质上常常是“生产过剩”。

当已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已经饱和,资本会与创业者一起寻找新的“增量”需求,之后提供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个过程就是寻找“新赛道”。

当新赛道由创业者们发现之后,对它的价值和未来市场空间的衡量,靠的基本上是资本的“想象力”,此时,资本在一个人迹罕至的世界里凌波微步。

当然这个赛道最终的真正实现,是要靠大众以生产者、消费者的身份,一步一步实践出来。但是资本的提前布局,抢占了最大的红利。

资本获得高额的回报,也是合理的。首先,资本需要承担风险,不是所有的想象最终都会被市场买单;其次,资本最先发现和构筑了商业文明的新边疆,靠的是大佬们与创业者超强的智力、前瞻力和毅力,这部分能力理应获得溢价;最后,很多资本背后有非常广阔的资源,靠近某些上层关系,靠近某些有价值的圈子,高额回报也是价值兑现的结果。资本流动的逻辑,与实业是完全不同的。

在不违背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的前提下,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猎场,在这一点上,资本无疑是在食物链的顶端。

五、

宏观环境是我们必须忍受的,微观环境才是我们能够有所作为的。当前,我们生存的经济环境有这几条暗逻辑:

中国四十年的高速增长,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城乡”二元经济”,更直白地说是城市对农村的掠夺。强制用计划的手段压低农产品的价格,后来释放出的大量廉价剩余劳动力进城当了农名工。当贡献结束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又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城市,这种不公平长期存在;

如果仅仅向靠着工作而不懂得产生被动收入,即便是那些年薪百万的高管,某天离开工作岗位,也会在生存着的大城市里瑟瑟发抖。在中国,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进入到了资本横流的时代,这个趋势,才刚刚开始;

二级资本市场里,大量期待暴富又没有理性和投资能力的“韭菜”,但是“钱多、人傻”的逻辑从来没有改变过。吴敬琏先生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中国的股市本质上就是一个赌博市场,大众一如既往地非理性和健忘;

国家是财富最终的管控者,所有的资本行为都要遵循国家意志,所有逆势而行的资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约束和影响;

中国的人情社会特征比较明显。“近权贵,得富贵”,私募基金的大佬,银行业的大佬,他们是资本的具体操作者,“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离钱进,离信息进,信息也会变成钱;

如同“折叠北京”一样,与物理空间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其实生存在不同的思维架构下面,每个人都是自我认知的囚徒,看不到自然没有可能想到。

六、

每个人都要能先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禀赋,在市场中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这是个体未来生存的第一要务。资本大佬有的是搅动大海造势的能力,但是他们不会做出一双鞋,一件衣服,写出一本书。

培养自己的风险偏好能力,资本、股权会是中国未来经济领域替代“房子”的新热词。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向高势能人群靠近,找到资源尝试做对价和交换。

让自己离钱更近。就连文人,虽然斥责金钱为铜臭 ,但是也很少能离开它。如哈耶克所说,“金钱是人类发明最伟大的自由工具”。

未来通过房地产的交易来获取暴利,会变成一小部分人的生意。我们会快步踏入资本时代,股权投资时代。

资本的赚钱逻辑

多思考一下资本的赚钱逻辑,或许对我们会有所帮助。

马云峰在线微信公众号创始人 知名网络写手、商业评论员

特别感谢:马云峰在线对教源在线的独家授权转载

教源在线 ID:jiaoyuanshop

教育资源大本营

资本的赚钱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