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鼠學校游——華中科技大學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於江城武漢,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前身為1952年建立的華中工學院)、同濟醫科大學(前身為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醫學堂)、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前身為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於2000年5月26日合併成立。

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高校,國家首批“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入選高校,是21世紀學術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臺、七校聯合辦學、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成員,與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共建醫學院,是擁有國家實驗室和國家大科學中心的四所大學之一,是與清華大學一同被美國製造工程師協會(SME)授予“大學領先獎”的兩所中國大學之一。入選《Nature》評出的“中國十大科研機構”,被稱作“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

截至2018年3月,學校佔地7000餘畝;有98個本科專業,21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8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14個學科進入A類,28個學科進入B類;專任教師3000餘人,其中教授1000餘人,兩院專職院士16人。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大門後,繞過毛主席像和南一樓,在背後的一條小路上發現有一個雕刻長廊。仔細看後,發現這個長廊刻畫的就是同學們的大學生活,讓我對以前的大學生活泛起了無限的懷念。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在長廊旁,是一片新栽的銀杏樹林。在學校內有這樣一片銀杏樹林,到秋天來臨時,不用出校門就能見到金黃的銀杏落葉景觀了。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逸夫圖書館,學校裡除了教學樓和食堂,就屬這裡最熱鬧了。每天人來人往,自行車停車位永遠都是滿滿當當的。現在已經和老圖書館打通,連成了一個整體。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華科機械學院。只有瞭解華科歷史的人才知道這裡原來是華科的露天電影院,現在改建成機械學院,只留下了這個以前放映電影時掛幕布所用的舞臺。以前學校有大型文藝活動時,也都是在這裡舉行。這裡承載著老華科的經典記憶,我猜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學校才將其保留下來,成為了一個懷舊的好去處。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位於華科主校區西邊的青年園,和一旁有名的“大學四年頂個球”雕塑。青年園,這可是華科裡有名的談戀愛的聖地,大學時期純真和青澀的愛情有很多都是在此萌芽。青年園旁的建築群也被列入優秀歷史建築名錄。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在華科東校區,韻苑學生公寓東頭,有一個休閒和交流的廣場。廣場上聳立著一個愛因斯坦的雕像,因此此廣場也被稱為“愛因斯坦廣場”。每到夜幕降臨,就會有許多同學在此進行交流和運動等活動。

武漢幾所有名的大學都是依山而建,例如武漢大學有珞珈山,華中師範大學有桂子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南望山,華中科技大學也不例外,背靠一座名為喻家山的小山頭。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喻家山,又名瑜珈山,位於華中科技大學北部。海拔149.5米,面積1.89平方公里,是武漢市中心城區最高峰。

喻家山是華中科技大學的一種標誌,也是每個華科人心中的驕傲。由於喻家山的原因,華中科技大學也被稱為喻園,由此可見喻家山在華科大人心中的分量。對每一個在這所大學生活過的人來說,喻家山或多或少的給他們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憶,成為他們未來人生道路上遙望過往的美好片段。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瑜珈草堂,一上山就看到這樣一個仿古的現代建築,門窗都是鎖的,不知何用。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上山的路,以前都是一塊塊石頭鋪成的,因為經常有人因為樓梯老化而摔倒,就翻修成現在這樣了。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薰風亭、不鳴不飛亭。山上有幾個亭子都是學校的老校友捐資修建的,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了喻家山在華科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山頂的路還保留著原來的味道。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這個看起來很奇怪的建築名叫鳳飛臺,在我小時候這裡並不是這樣的。上半部分是近些年才加上去的,以前這裡只有下半部分,大家可能看出來了,下半部分其實就是個碉堡。這是當年抗戰時期留下來的,也是對中華兒女的一種警醒。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從鳳飛臺上看華科,前方就是關山大道。一眼望去,不禁感慨還是學校的綠化好啊。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男孩子愛冒險,從小就知道喻家山上有一個防空洞,也向往著到這個洞裡去探險。關於喻家山的防空洞,經詢問,有三個說法:一說是日本人侵華時建的軍事工程;一說是以前的游擊隊挖的;還有一種說法則是上世紀60年代,全民動員備戰備荒時期修建的防空洞。查證資料後,在武漢地方誌上發現有記載:1956年,政府有關部門結合城市基本建設和民用建設,修建大量防空地下室。由於新建工業發展迅速,擬在武昌洪山、喻家山、蛇山等地開挖坑道式防空工程。到1963年,經市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從地方財政撥款,修建市防空指揮工程,各區防空指揮所、防空專業隊掩蔽所也開始有計劃地興建。而且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修建的一些大型和專業的防空工程施工標準也在提高,改用堅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那麼,由山頂的建築結構、材料、設計等方面推測,應當是這一時期所建的專業場所。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在防空洞附近,還保留著似乎是雷達站還是微波中繼站的老房子(具體作用不能確定,只是道聽途書)。在小的時候這些房子裡有的還有像雷達的那種大鍋一樣的天線。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山頂上的測量點。三角點,軍委測繪局,以前就是個水泥柱子,現在外面包了一層皮。

灰鼠學校遊——華中科技大學

在半山腰,有這樣一條環山路,沿路向東走,就可以看到一個類似門的地方。這裡在我小時候是有鐵門的,後來不知何時拆除了。進入這個門之後,就可以看到特殊事情修築的一系列建築。當然,現在這些建築都成了民居,但在當年據說都是駐軍所用。

喻家山目前現有瑜珈草堂、薰風亭、不鳴不飛亭、鳳飛臺等景點及見證歷史的碉堡和防空洞等“備戰”設施。清晨,人們迎著朝霞爬山、晨練、晨讀。朝陽透霧、蒼松翠柏、鳥語花香,除了偶爾一陣悅耳的鳥鳴,沒有誰忍心打破這裡的靜謐;傍晚,瑜珈草堂的長廊,不鳴不飛亭邊,鳳飛臺上不時可見對對燕語呢喃的情侶,或依偎、或拉手漫步。夕陽斜影、青翠幽靜的喻家山,彷彿又變成了愛的天堂。這片遠離城市喧囂的幽幽秀山,成為歷屆華科大人手中的珍寶、心中不滅的情結,成為華科大的驕傲。

此次的華中科技大學執行完美收官,喜歡的朋友請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