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話分八大片,說客家話的你知道屬於那一片嗎?

客家話分八大片,說客家話的你知道屬於那一片嗎?

  • 客家語(Hak-kâ-ngî)

客家語(Hak-kâ-ngî),簡稱客語(Hak-ngî),在非正式場合又稱客話、客家話等,在部分地區還稱涯話、新民話、廣東話(或土廣東話)、懷遠話、惠州話(廣西等地)等,是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國際語言代碼:ISO 639-3 hak)。

客家語言一般認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 ,直到20世紀才開始定名為客家語。語言學者對於該將其歸屬至漢語方言,或當成一門語言仍有一定爭論;特別在中國國內,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語言學術研究中,以梅縣話為代表 ,但現實中惠陽話影響較大;在臺灣以四縣腔為代表。

客家話分八大片,說客家話的你知道屬於那一片嗎?

客家語集中分佈在粵東、閩西、贛南,並被廣泛使用於中國南方(含臺灣),以及馬來西亞等國一些華人社區。

  • 學界將客家話分兩類八片區

大陸方面,客家語按照中國社科院和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編的中國語言地圖集分類,其中,臺灣客家語則被籠統歸為粵臺片。根據大陸的分類,客語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型,即北片(嶺北客家音系)、南片(嶺南客家音系)。北片客家語差異不小,又細分為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汀州片;南片一般分為粵臺片、粵中片、潮漳片、粵北片,總八大片。

過去的分法,潮漳片沒有定名,粵中片則被細分為粵中片和惠州片;現經過重新調整,仍為八片。

客家話分八大片,說客家話的你知道屬於那一片嗎?

  • 南片

南片主要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東南部、臺灣的客語,香港、澳門和海外的客語也屬南片。詞彙上與北片差異大,土語詞彙多且詞彙內部一致性較高,入聲保留較為完整。總體而言南片面貌比北片古老。

1、粵臺片

粵臺片是主流客語的代表,主要分佈於梅州、河源、惠州東部一些縣。臺灣客語也多數也屬粵臺片。另外,粵西、桂南、海南等地的客語(涯話、新民話等)也從屬於這一片,可以稱之為“涯話小片”。四川、重慶的客家人也大多從粵東地區遷過去,原本也和粵臺片相差不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地方客語也受到日益受到四川話的影響。

2、粵中片

粵中片主要分佈於河源及惠州部分地區

,分類上包括東江本地話,或水源音。

粵中片涉及珠江支流東江流域中上游地區的一系列土語,主要分佈於河源和惠州部分地區。一些主流客語使用者稱東江本地話為“蛇話”(或“畲話”),略帶貶義意味。

特別注意的是,惠州話(惠城話)原單獨分為“惠州片”。事實上,惠州話與水源音的聯繫相當密切。

3、潮漳片

潮漳片主要分佈在與閩南語(包括潮州話)接壤的客家地區,如漳州、潮汕、海陸豐等地區。其中潮汕小片包括,豐順、揭東、揭西等地的客語,屬“半山客”,特點:詞彙受到潮州話的影響,具有與官話的蹺舌音不同的輕微卷舌音,平聲調接近官話。潮汕小包片以豐順湯坑話為代表;在泰國,不少華裔說這種客語。另外,海陸小片是指以陸河話、臺灣海陸腔為代表的海陸豐客家語。

4、粵北片

粵北片主要分佈於韶關


  • 北片

北片主要包括江西、閩西等地的客語。北部大片詞彙受贛語、官話、閩北語影響,與南部大片詞彙差異較大。各地入聲韻尾保留完整程度不一。根據北片特點,又細分為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汀北片。

5、汀州片

原來的劃分中,原汀州府地區客語比較籠統地劃為“汀州片”。但由於南部的上杭、武平、永定等三縣口音較為接近梅縣話、惠陽話等,可歸為“粵臺片”。而汀北片主要分佈在原汀州地區的北部,包括長汀、連城、寧化、清流、明溪等五縣

6、寧龍片

寧龍片的寧,指的是江西的寧都縣;龍,指的是江西的龍南縣;寧龍片則分佈在寧都到龍南一帶,包括寧都、興國、石城、瑞金、會昌、安遠、龍南、定南、全南、尋烏等地。該片主要有寧石口音和三南口音。

7、於桂片

於桂片的於,指的是江西的于都縣;桂,指的是湖南的桂東縣;於桂片則分佈在於都到桂東一帶,包括于都、贛縣、上猶、大餘、汝城、桂東等地。該片主要有老客口音。

8、銅鼓片

銅鼓片主要分佈在贛西北的銅鼓縣、修水縣等以及湖南的瀏陽市等地區。

客家話分八大片,說客家話的你知道屬於那一片嗎?

  • 香港客家話、海外客家話

注:香港的新界客語屬客語粵臺片新惠小片,與廣東深圳、惠陽、惠東的客家語高度接近,與其它主流客語都可以互通。約從1960年代開始,在廣東的客家地區有大批人員移居香港,他們帶來了廣東本地的客語。大多數移民的客語和新界客語可以互通。

海外客語以粵臺片為主,還有少量潮漳片。由於梅縣客家人曾於18世紀在加里曼丹島西南端的坤甸建立華人國家蘭芳共和國,因此今隸屬印尼的該地有一種坤甸式的客語,它跟大陸的客語幾乎不同,坤式客語內夾雜很多印尼語和當地土話,可以獨立分為一類,可認為是客語海外片的一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