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你吃了多少抗生素……

我們現在的飯桌上,幾乎天天都可以見到雞鴨魚肉,然而近期一份抗生素汙染地圖揭露了隱藏在我們食物體系中的驚人事實——為了供養工業化養殖業,每年有數萬噸抗生素經由養殖動物和我們的身體,進入水土環境,致使各種病菌嚴重抗藥。

這一年你吃了多少抗生素……

國內首份抗生素汙染清單操刀者為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應光國課題組。應光國博士是國內抗生素研究領軍人物,從2006年開始研究抗生素汙染問題,足跡遍佈中國58條主要河流,以及廣東、廣西、湖南、河北等省份的主要養殖場。

此次研究選取36種最常被檢出的抗生素作為研究對象,總量達9萬多噸,其中畜用抗生素佔84%;大部分抗生素通過人畜排洩至體外,一年有超過5萬噸抗生素排放進入水土環境中。

中國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可劃分成明顯的東部和西部兩個部分,東部的抗生素排放量強度是西部的6倍以上。其中:京津冀海河流域、長江和西江是全國抗生素排放量最大的區域,而珠江單位面積中的抗生素含量排名全國第一。

從汙染地圖顏色可以看到,廣東、江蘇、浙江、河北等經濟相對較好地區顏色較深,即意味著是汙染重災區。這些處於汙染重災區的地方,意思就是喝水就能治感染唄!

與國外相比,中國河流總體抗生素濃度較高,測量濃度最高達7560納克/升,平均也有303納克/升,意大利僅為9納克/升,美國為120納克/升,德國是20納克/升。然而除了對比國外數據,我國自來水和地表水質檢測的國家標準中,均沒有將抗生素納入。

從下表可見,我國每千人抗生素日使用量是英國的5.7倍,達美國的5.5倍之多!

水中抗生素從何而來?危害有多大?

環境中抗生素的來源主要包括生活汙水、醫療廢水以及動物飼料和水產養殖廢水排放等。環境中的抗生素殘留又會通過各種方式可能重新進入人體,最主要的就是喝了含有抗生素的水、吃了存在抗生素殘留的肉類和蔬菜,另外還可以通過生態循環的方式回到人體。在生豬、肉雞、水產等養殖過程中,因養殖密度高,不少養殖戶為降低感染髮病率,提高效益,習慣在飼料中添加各類抗生素。比如生豬飼料中,硫酸粘菌素、金黴素都是常用抗生素,最多時一噸飼料能添加1斤抗生素藥物。

2013年,8名中國和美國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過一篇研究報告,三家中國商業養豬場中的糞肥裡發現了149種“獨特”的抗生素耐藥基因。

耐藥基因可通過環境、食用上述動物的肉製品等方式傳播至人體,有的形成“超級細菌”,導致人們難以甚至不可能通過常規抗生素來治療感染,而新藥的研發根本來不及跟上。

威脅已經在人體中暴露。2015年4月,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周穎副教授課題組,歷經1年,通過對上海、江蘇和浙江的一千多名8到11歲的學校兒童人群尿中抗生素的生物監測證實,近六成檢出1種抗生素,四分之一檢出超過2種抗生素,有些甚至有6種抗生素。

抗生素在動物中的濫用和抗藥性已經成了世界範圍內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問題之一,醫生面臨著選擇越來越少、沒有充足時間做決定等問題,他們常常被如何拯救病人生命的痛苦選擇所困擾。每年至少有200萬美國人患病,其中約2.3萬人死於耐抗生素感染。

遏制抗生素汙染迫在眉睫!中科院這份報告仍是對我們水土抗生素汙染的一個靜態調查,我們呼籲:國家應該建立自來水和地表水中抗生素的長期監測,將抗生素納入國家水質標準監控之中。同時,更為根本的是改造我們的農業、水產業的生產方式。東部地區,尤其是珠三角和環境更加脆弱的海河流域,以出口為導向的密集式的規模養殖業催生了每年數萬噸抗生素的生產、排放。難道我們不應該徹底反省和改造密集式、工業化的養殖業生產方式,重尋一條低成本的生態養殖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