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隔溝「吶喊」到手機「聊天」,你說這變化有多大

從隔溝“吶喊”到手機“聊天”,你說這變化有多大

從隔溝“吶喊”到手機“聊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變化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其發展變化是日新月異的。作為改革開放的經歷者、見證者和受益者,我們的感受是觸手可得。在盡情享受現代化通訊便捷的時候,一些遠去的記憶常常回蕩在腦際。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的小山村沒有電,更沒有電話。與外地的親人聯絡主要靠書信,然而村裡也沒幾個識字的,唯一的老師成了義務寫信員。寫了信,要到20裡外的鎮上去寄,很不方便,所以沒有要緊的事一般不會寫信。親戚朋友交流、相親會面,主要靠三天或五天一次的集市,這也常常受生產隊管束,不可經常請假趕集。相互之間有要緊的事,當事人無法會面的,就在集市上託人捎話,常常會出現捎錯話的,或無意間忘記的,因而捎話也要揀可靠的人。鄰村的聯絡靠“吶喊”,小時候,常常聽到隔溝鄰村老鄉咿咿哇哇的“吶喊”,有通知隊幹部開會的,有叫二哥(赤腳醫生)看病打針的,也有通知看電影、看戲的。總之,只要能“吶喊”答應,就不用翻溝跑近十里的山路,真是“見面面容易、啦話話難”啊!

後來,村裡裝了有線廣播,定時可以聽到中央、地方廣播電臺的新聞以及流行的歌曲或樣板戲,還可以得到公社有關的信息或通知。沒有見過世面的鄉親,覺得廣播很神奇。村上第一隻廣播開通的時候,全村老小都集聚在老隊長家裡,聽那神奇的“鐵碗碗”裡“洋娃娃”說話。村裡一個喂山雞的老伯聽到廣播,自言自語 “真是奇怪啊,這麼小的鐵碗碗還能裝哈洋娃娃”,惹得大夥一陣鬨笑。為是自己家也能聽到廣播,小夥伴們也做過大膽的試驗。秋高氣爽的日子,不知道誰出的主意,大夥湊到一塊,拔了很多細而又長的“木蘿蘿蔓”, 一根根連接起來,接到廣播線上,再拉到各家各戶,裝上用火柴盒仿製的“喇叭”,滿懷希望地等待“洋娃娃”開口。最終,不但沒聽到“喇叭”的響聲,還因耽誤拔豬草而受到大人的訓斥。真是天真愚昧、可愛可笑!

進入八十年代,鄉下的交通通訊還很落後,書信仍然是最通用的通訊方式,寄錯寄丟的事時有發生。1981年7月,參加完高考的我回到家,一面幫家裡幹農活,一面等待錄取的消息。過了大概二十天,聽說過了初錄線,分數還不低,上中專應該沒問題,那就放心的等吧。鄰村的一個同學收到了錄取通知,準備報到,我卻杳無音信,全家老小十分著急。由於交通通訊不便,只好一邊打聽,一邊苦苦地等。十月三日,在報到期的前一天,遲到的錄取通知終於來了。原來,因為招生人員大意,將收信地址“安河公社”寫成“安溝公社”,一字之差,錄取通知書轉了一個來回,讓我苦等半個月。後來,在寫通訊地址時有意把“安河”兩字寫工整,生怕誤認為“安溝”,同時,也以此為例,教育孩子寫字要工整細心。

通訊不便,也會引發一些誤會。延安上學時,用書信約定同磚窯灣的同學星期天到延安大橋會面,一同敘舊遊玩。那天,早早的吃了飯,步行來到東關車站,查看每一輛來自磚窯灣的客車,期待同學出現。然而,足足等了一上午,在人群中尋找了幾個小時,還是沒見到,只好離開車站。隨後在書信中埋怨他不守信,說話不算數。待收到信,才知道他也很掃興。當天,他坐的那輛車因為故障,在路上耽誤了幾個小時,到延安已是下午,沒找見我,為了不耽誤上課,只好坐車返校。這件事如果放在今天,這樣陰差陽錯的事應該是不會發生的!

九十年代初,程控電話還未普及,電話聯絡仍要靠人工接線中轉,很不方便。1994年秋,我到延安參加培訓學習。報到的前天下午,將自行車放在樓下,準備吃了晚飯送回辦公室。回到家,因為來了朋友吃飯聊天,盡興之際竟忘記了自行車。三天後,突然想起自行車還放在家裡的樓下。連忙請假趕到中心街電信大樓,給妻子打電話。報單-排隊-等待,足足半個小時以後,電話打到單位,妻子下班了,只好讓同事轉達。一個星期後,妻子捎話說自行車早就沒了蹤影。要知道,那輛自行車,是我們結婚後攢錢添置的第一個大件,更是當時家庭必需的交通工具,為此,後悔了好長時間。

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通訊事業也步入發展的快車道。九十年代中後期,程控電話走進普通人家,攔羊娃也戴上了傳呼機,IC電話佈滿街頭,人們真切感受帶現代化通訊的便捷。可是,沒過多少時日,互聯網電腦進入家庭,手機開始普及,傳呼機、座機電話步入歷史,我們已經邁進數字化時代。據報道,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應用內容的豐富, 近年來移動通信數據流量用量呈“指數增長”趨勢。

今天,無論走到哪裡,打開手機就能和親朋好友通話,也可以在網上辦公處理文件,還可以交談交流。那些個年近花甲、仍然堅守農村的老鄉、同學,有的開網店推銷自家種的紅薯、蘋果;有的在田間地頭與幾十年未曾謀面的老同學聊天。便捷的通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拉近了距離,縮小了空間,加速了信息交流,降低了流通成本(不限於金錢),真正是“平民不出門、辦盡天下事”!

40載改革開放,40年進步發展。我們在風雨中前行,祖國在砥礪中奮進。有比較才有鑑別,非親歷難以體會。回首往事,是為珍惜今天;憧憬未來,是為明天而奮鬥!

作者簡介:衛尚科,男,1962年8月出生,陝西延長人,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現任延長油田企業文化部(宣傳部)部長、公司職工文聯主席、陝西省職工作協副主席。出版個人作品集《石油情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