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迎着秋色向西走

丝路是一条路,贸易的路。这条路上流通过丝绸、香料、白银、玉石,番外的蔬菜种子,印度的佛经,各王国的使者……今天丝路上的城市已经没有了故纸中描述的阵阵驼铃,也不再是汉朝的使臣、唐代的和尚的城市。它们是现在人的城市,不可抑制的走进了现代化的进程里。但是它们有记忆,有痕迹,有传承,有回味。

河西走廊,迎着秋色向西走

兰州:西行从一碗牛肉面开始

甘肃兰州,这个荒芜贫瘠却生产甜美的百合和玫瑰的地方,在记忆里仿佛在粗粗粝粝中闪过一抹温柔。

在某种程度上说,西北记忆,西北的路,都从一碗牛肉面开始,没有吃到牛肉面的前十分钟,都不算来了西北。从这里向西,才是远方。

河西走廊,迎着秋色向西走

“张骞,李广,霍去病,还有玄奘……你说他们都吃过牛肉面吗?”我开车的时候和车上的朋友闲聊。坐在副驾的兰州兄弟在旁边哂笑道:“净满嘴胡喷,玄奘是大法师,牛肉面口味太重了。我们兰州的牛肉面是回族人马保子创于光绪年间,张骞,李广,霍去病可没有咱们有口福。”说完车内人一起大笑。

兰州是一座移民城市。不光是建国以后工业发展带来的移民,由于地理上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处,黄河穿城而过,自古而今就是多民族交融之地。马保子师傅融合了回汉饮食习惯,创出了牛肉面就是最好的证明。兰州有太多的牛肉面馆子,马占国,黄师傅,还有声名赫赫地处大众巷的马子禄、七里河滨河北路的吾穆勒。

兰州人不能没有酒,这是一座酒精里浸泡的城市。每天晚上这里都有大量宿醉的男男女女,酒喝多了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晨吃上一碗牛肉面。兰州人喜欢叫牛肉面“牛大”,为“大碗牛肉面”之意。即使离开了兰州,找到一个有类似味道的小饭馆,端起一碗牛肉面,这座城市的模样和味道就开始在记忆里抽搐。朋友们感慨,自从离开了这碗牛肉面,所有的日子都是虚度。那是一群有兰州情结的人们,穿越时间和地域,永远难以忘记的味道。

河西走廊,迎着秋色向西走

张掖:西北重镇里的温柔与刚毅

汉武帝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张掖是个老名字,一说名字由来乃是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旧称甘州,甘肃的甘字,也因此而来。

张掖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一是有一条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从祁连山流经张掖,奔内蒙居延海滚滚而去。丰沛的水土,溪流密布,使得张掖成为甘肃唯一一个生产稻米的地方。张掖乌江堡一带的乌江大米曾几何时是专供皇家食用的“贡米”,站在黑河畔,可望见祁连积雪,近处芦苇金黄,难怪有诗人经过张掖的时候会写下“不见祁连山上雪,错把甘州当江南”的诗句。二是张掖的概念不是一个小小的城市,而是一个广袤的地区,偌大的张掖地区,包括北面山丹军马场,南面广袤的肃南草原,一取六县,草原、山区、丹霞、戈壁各种地貌应有尽有。张掖属于新时期时代马家窑文化圈,曾经出土过大量的彩陶,石斧和磨制石器;一条长城绵恒而过,三是由于水土的原因,张掖人在西北人群中,不失爽朗的性格中带着格外的温婉。地缘环境生活富足,水草丰美,人不需要挣扎在生存的水平线上,自然也就不那么强势和生硬。

河西走廊,迎着秋色向西走

自从国家地理某一年的选美开始,又有名导张艺谋的电影上映,张掖的丹霞就一下子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张掖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肃南、临泽两个县,距离甘州区只有20多公里。现在成立了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景区有东西两个入口,分属两个县,西入口门票60元含观光车费,自驾车不能进,东入口门票40元可以开车进,但车不能通往西部景区,只有徒步可通过。

甘州区中心的镇远楼,是目前河西走廊留存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座钟鼓楼。夜色里古朴静穆,曾几何时多少商贾从这里走过,多少繁华凋败、喜怒悲欢的景象在周围上演,白天的喧嚣逝去,月亮高悬,和黑水城,骆驼城,许三湾这些偏居一偶,人迹罕至的古老城池一样,不管斗转星移,日落月升,都静静地讲着自己的故事,给愿意看它们的人展示自己雄浑的内在。

河西走廊,迎着秋色向西走

大敦煌:一把沙砾,一墙壁画

一把沙砾,一墙壁画,呼呼的风,千年的土。能和这些搭配在一起的没有婉转动听的丝竹之音,只有苍凉悠长的驼铃阵阵。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大敦煌的出名的确是因为莫高窟。以至于这个地名几乎成了莫高窟的代名词。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酒泉、敦煌、张掖、武威。张掖古称甘州,酒泉古称肃州,“甘、肃”二字自甘州和肃州而来。在这里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融汇。范围最广,自成体系。敦煌的壁画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藏,是先人们心中的色彩,理想天国的景色,蓬勃晴朗的精神。知道吗?敦煌的壁画连起来有45000千米长……

敦煌除了壁画,还因藏经洞出土敦煌文献而出名,提起藏经洞又不能不提起王道士。因为敦煌文献而声名赫赫的王道士,历史早有定论,不想再说,也无异于替他翻案。不过话说遥远的1900年的5月26日这一天,敦煌藏经洞被发现。这一天是各国联军在天津租界和义和团激战的日子;这一天全中国人的目光都在渤海湾;这一天不会有任何人面向这个遥远的西方、这个黄沙掩面,阴冷黝黑的洞里看一眼。

河西走廊是个时光隧道,只有骑马乘车才能感受得到——这条周穆王(穆天子传)、张骞、法显、玄奘、隋炀帝、张大千、常书鸿西行东归的路。三入敦煌,火车、汽车、开车,算是感受了一个遍。阳关,玉门关,锁阳城,石包城,大方盘城,古塞城……敦煌的历史被烽烟遮盖,被黄沙满过,却挡不住人们寻找记忆的脚步。

西北游玩的乐趣在于发现,比如去玉门关的时候向岔路口的另一条小路前进可以找到河仓城。另外敦煌石窟其实是个石窟群,除了游客常去的莫高窟以外还有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敦煌的驴板肠和驴肉黄面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如果来的时候是7月,李广杏下市,那简直就是天赐机缘。

河西走廊,迎着秋色向西走

祁连山:穿越戈壁的美景

西北的歌曲为何这么苍凉?因为我们向往远方,心生联想。大漠戈壁总是拥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兰州往西,是黄河往西,是祁连山脚,是苍凉的戈壁,祁连雪山的融水养育着我的兄弟。我们开车自兰州起,经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瓜州,敦煌,当金山,大柴旦,嗷唠山,德令哈,黑马河,橡皮山,日月山……到西宁止,围绕着祁连山脚下的路开车走了一圈。

河西走廊,迎着秋色向西走

窗外清晨宁谧的地皮雾,夕阳洒下的万丈光芒,大草原上引吭高歌,戈壁滩上把酒言欢。祁连山北是茫茫的戈壁,长河落日,风声呼啸;祁连山南是广袤的藏区,四下无人,湖光点点。转山的路实在值得走走,那心情只有坐在车里才知道。这些地方都有机场,有钱就“嗖”的过去了。然而坐飞机却买不来灰头土脸、古道牛车的历史感。

“祁连”系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历史上亦曾叫南山,还有雪山、白山等名称。祁连山具有原始、纯真、古朴的山岳自然景观,原始森林景区风光迷人,秋日伊始,山林之中由绿转黄。这里有云杉、圆柏、杨树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密林雪岭之中,还有许多游荡的鹿群或奔跑或徘徊,野趣浓烈。但在祁连脚下,戈壁连成片。

车开到茶卡的时候,我们为了盐湖停留了一天。天气已凉,鲜有游客。这天太阳害羞的躲了起来,四处雾蒙蒙混混沌沌,远处的雪山露出一片白色,仿佛孕育盘古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