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七年了我仍然沒能接受你

微信,七年了我仍然沒能接受你

編者應該算是第一批微信內測用戶,當時iPhone 1.0內測版發佈,用了一陣兒後,發現Symbian S60 V5也發佈了對應的版本,於是興致勃勃的安裝在那款頗有情懷的諾基亞手機上。沒過多久,全部刪掉了。

我是個俗人,不得不承認:和大眾主流一樣,覺得當時的微信,就是一款簡潔的不能再簡潔的手機QQ閹割版,而且唯一的兩個好友,還都是我安利過來的。直到支持語音對講功能,微信好友依然還是那兩個人,對比QQ上的幾百人,真的是天壤之別。於是,又刪掉了。

主觀上不再想刪除微信時,已經是5年之後。是的,不要說什麼附近的人,搖一搖,什麼朋友圈,說真的,真要玩起來,前沿科技我玩得不次於任何人。但是微信,體驗一下之後,該刪還是刪。我一直覺得:真實的人際關係為什麼需要建立在這種虛擬的工具上?

把我捆綁在微信上的:是工作需要和方便聯繫老人。

不得不說,當你的圈子裡幾乎都是微信的俘虜,你不得不常常通過微信來探監。直到自己也變成了俘虜,這種感覺讓人很厭惡,可是,你責怪不了微信,因為微信好像並沒有什麼過錯。


微信,七年了我仍然沒能接受你

微信,張小龍用來強迫了這個世界的工具

被稱為“微信之父”的張小龍,對於IT圈內人士應該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吧?種種傳奇事蹟我想人人都能張口既來。煙癮、睡懶覺、不遵守公司規定、傳說中的沉悶不善溝通,這些都沒有影響張小龍在IT界被“封神”。

張小龍的成長經歷,以及個人特質,註定他是一個矛盾體、多重性格特徵。對於產品來說,創始人的性格特質往往會影響產品的調性,併為產品注入其獨特的風格。據稱張小龍在飯否上曾有這樣一句話:“這麼多年了,我還在做通訊工具,這讓我相信一個宿命,每一個不善溝通的孩子都有強大的幫助別人溝通的內在力量。”

本來善於溝通的人們也變得需要微信這個介質來保持人際關係,有種捆綁和退化的感覺。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在朋友圈上是可以寫純文本的,需要長按右上角相機按鈕。張小龍認為沒必要主動去說,也不擔心用戶不會用,

你去找,自然就能找到

公知裡張小龍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連他自己都說不善溝通,也不喜歡錶達自己。可是我覺得張小龍並不是不善溝通,而是需要找到一個讓他認可的場景。曾有一位知名美女記者興奮的在朋友圈展示了她的驚喜:“騰訊的電梯裡恰好看到了男神張小龍,他說:我看過你寫的文章啊,非常好,你為什麼不來採訪我?”於是,有了張小龍5個小時的傾訴式的溝通。

據張小龍團隊的某位朋友稱:張小龍是個極度的完美主義者,有時候他會為了微信界面一個像素的變動而反覆改動,直到覺得夠舒適。我想,微信之所以是微信,少不了張小龍這種強迫症似的完美主義基因,這種基因在喬布斯主導蘋果公司的iPhone等產品上也可以窺見一二。

張小龍只有過之而不及,整個微信用戶群都被強迫在這種基因裡,卻沒有多少反抗的聲音,因為根本就沒有察覺到。通過微信,無數本具良好溝通能力的人群被安利成了孤獨患者,似乎只有給予的方式才是正確的,就如微信三改後的文案: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張小龍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產品經理特質?

大概有兩點:一是 真正做到視用戶體驗為生命,最窮困潦倒的時候,都不曾犧牲Foxmail用戶體驗去變現,後來主導的QQ郵箱和微信也都是同類軟件中體驗最好的;二是 他有著異於常人的堅韌性,一個人完成一萬多行的Foxmail代碼,獨自完成前三個版本的迭代更新,在現在看來也是令人驚歎的,而這也拉開了他與其他普通碼農的差距。

從今天微信的成功和張小龍廣受喜愛的結果上看,他成為了最有“平民”意識的“國王”。如今的微信,顯然不是張小龍最初期待的模樣。他曾這樣表示:“一個產品,要加多少的功能,才能成為一個垃圾產品。”


那些與微信拼過刺刀的產品,現在都怎麼樣了

-

——丁磊一度不信邪。聯合中國電信推出了“易信”

並賦予易信以“正義之名”,在丁磊看來,易信存在的價值之一,就是“保障中國的絕大多數微信用戶不被騰訊欺負”。

易信上線發佈會上,丁磊拉來張朝陽、齊向東等人站臺,還對記者喊話:“易信拿出免費流量和短信後,騰訊肯定猴急,結果就是會開放很多特權,最後得好處的還是你們嘛!所以你們要給我們鼓掌啊!”

易信發佈後的24小時裡用戶增長超過100萬,但僅僅2個月後,增速就出現停滯。期間,電信的強勢讓丁磊不堪其擾,“電信的人每天都會問我各種數據,我第一次有打工的感覺”。這位32歲就成為首富的互聯網創業者,在圈裡以自由隨性而著稱。現在,還有多少人提起易信?

-易信免費流量免費短信,這麼好的兩張牌,就這樣被打爛了。

——切了移動支付蛋糕後,馬雲推出了“來往”應戰。

據稱“來往”首期推廣費就砸了2個億,馬雲一度強迫所有家人安裝來往,把朋友圈搬了過去。還拉來黃曉明、馬伊琍、孫儷、何炅、趙薇夫婦,李連杰通過“來往”發起了“扎堆”“無明問無名”,史玉柱強勢站臺,任志強更是高調錶態:“我不喜歡微信,我喜歡玩來往,因為圈子就在來往上。”

然而,耗費上億美元后,“來往”最終在2015年11月改名“點點蟲”,主打閱後即焚,徹底放棄了和微信的正面競爭。螞蟻金服表態今後不再碰社交。

-就這樣,不差錢的“來往”面對強勢的微信,最後銷聲匿跡了。

後面又推出了,被問及釘釘的目標是什麼?“十億人使用。”釘釘很低調。

近期數據表明: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為13.2億,微信月活用戶則超過了10億。在微信佔據絕對優勢的社交戰場上,還有一位比較突出的倖存者:陌陌。但和微信顯然不是一個量級。

——最近的“子彈短信”讓很多人燃起了對新故事的期待。

人稱“老羅”的錘子科技羅永浩,卻在一場投資人飯局上直言“子彈短信就是要賣給騰訊或今日頭條的”。當然,究竟是用來迷惑騰訊,還是確確實實的有這種打算,都是後話。


無論怎樣羅列。微信,七年了我仍然沒能接受你

我也曾瘋狂的嘗試各種新APP,第一時間更新所有APP新版本,體驗最新科技帶來的樂趣。

然而現在,就連手機自帶的程序,除了地圖,其它能卸載都刪除了。沒有比電話更直接的。

如果非要在手機上溝通,我覺得手機“短信”文字方式,比任何社交軟件都簡潔、純粹。


微信,七年了我仍然沒能接受你


發表一下你的觀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