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七年了我仍然没能接受你

微信,七年了我仍然没能接受你

编者应该算是第一批微信内测用户,当时iPhone 1.0内测版发布,用了一阵儿后,发现Symbian S60 V5也发布了对应的版本,于是兴致勃勃的安装在那款颇有情怀的诺基亚手机上。没过多久,全部删掉了。

我是个俗人,不得不承认:和大众主流一样,觉得当时的微信,就是一款简洁的不能再简洁的手机QQ阉割版,而且唯一的两个好友,还都是我安利过来的。直到支持语音对讲功能,微信好友依然还是那两个人,对比QQ上的几百人,真的是天壤之别。于是,又删掉了。

主观上不再想删除微信时,已经是5年之后。是的,不要说什么附近的人,摇一摇,什么朋友圈,说真的,真要玩起来,前沿科技我玩得不次于任何人。但是微信,体验一下之后,该删还是删。我一直觉得:真实的人际关系为什么需要建立在这种虚拟的工具上?

把我捆绑在微信上的:是工作需要和方便联系老人。

不得不说,当你的圈子里几乎都是微信的俘虏,你不得不常常通过微信来探监。直到自己也变成了俘虏,这种感觉让人很厌恶,可是,你责怪不了微信,因为微信好像并没有什么过错。


微信,七年了我仍然没能接受你

微信,张小龙用来强迫了这个世界的工具

被称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对于IT圈内人士应该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吧?种种传奇事迹我想人人都能张口既来。烟瘾、睡懒觉、不遵守公司规定、传说中的沉闷不善沟通,这些都没有影响张小龙在IT界被“封神”。

张小龙的成长经历,以及个人特质,注定他是一个矛盾体、多重性格特征。对于产品来说,创始人的性格特质往往会影响产品的调性,并为产品注入其独特的风格。据称张小龙在饭否上曾有这样一句话:“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本来善于沟通的人们也变得需要微信这个介质来保持人际关系,有种捆绑和退化的感觉。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在朋友圈上是可以写纯文本的,需要长按右上角相机按钮。张小龙认为没必要主动去说,也不担心用户不会用,

你去找,自然就能找到

公知里张小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连他自己都说不善沟通,也不喜欢表达自己。可是我觉得张小龙并不是不善沟通,而是需要找到一个让他认可的场景。曾有一位知名美女记者兴奋的在朋友圈展示了她的惊喜:“腾讯的电梯里恰好看到了男神张小龙,他说:我看过你写的文章啊,非常好,你为什么不来采访我?”于是,有了张小龙5个小时的倾诉式的沟通。

据张小龙团队的某位朋友称:张小龙是个极度的完美主义者,有时候他会为了微信界面一个像素的变动而反复改动,直到觉得够舒适。我想,微信之所以是微信,少不了张小龙这种强迫症似的完美主义基因,这种基因在乔布斯主导苹果公司的iPhone等产品上也可以窥见一二。

张小龙只有过之而不及,整个微信用户群都被强迫在这种基因里,却没有多少反抗的声音,因为根本就没有察觉到。通过微信,无数本具良好沟通能力的人群被安利成了孤独患者,似乎只有给予的方式才是正确的,就如微信三改后的文案: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张小龙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产品经理特质?

大概有两点:一是 真正做到视用户体验为生命,最穷困潦倒的时候,都不曾牺牲Foxmail用户体验去变现,后来主导的QQ邮箱和微信也都是同类软件中体验最好的;二是 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坚韧性,一个人完成一万多行的Foxmail代码,独自完成前三个版本的迭代更新,在现在看来也是令人惊叹的,而这也拉开了他与其他普通码农的差距。

从今天微信的成功和张小龙广受喜爱的结果上看,他成为了最有“平民”意识的“国王”。如今的微信,显然不是张小龙最初期待的模样。他曾这样表示:“一个产品,要加多少的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


那些与微信拼过刺刀的产品,现在都怎么样了

-

——丁磊一度不信邪。联合中国电信推出了“易信”

并赋予易信以“正义之名”,在丁磊看来,易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保障中国的绝大多数微信用户不被腾讯欺负”。

易信上线发布会上,丁磊拉来张朝阳、齐向东等人站台,还对记者喊话:“易信拿出免费流量和短信后,腾讯肯定猴急,结果就是会开放很多特权,最后得好处的还是你们嘛!所以你们要给我们鼓掌啊!”

易信发布后的24小时里用户增长超过100万,但仅仅2个月后,增速就出现停滞。期间,电信的强势让丁磊不堪其扰,“电信的人每天都会问我各种数据,我第一次有打工的感觉”。这位32岁就成为首富的互联网创业者,在圈里以自由随性而著称。现在,还有多少人提起易信?

-易信免费流量免费短信,这么好的两张牌,就这样被打烂了。

——切了移动支付蛋糕后,马云推出了“来往”应战。

据称“来往”首期推广费就砸了2个亿,马云一度强迫所有家人安装来往,把朋友圈搬了过去。还拉来黄晓明、马伊琍、孙俪、何炅、赵薇夫妇,李连杰通过“来往”发起了“扎堆”“无明问无名”,史玉柱强势站台,任志强更是高调表态:“我不喜欢微信,我喜欢玩来往,因为圈子就在来往上。”

然而,耗费上亿美元后,“来往”最终在2015年11月改名“点点虫”,主打阅后即焚,彻底放弃了和微信的正面竞争。蚂蚁金服表态今后不再碰社交。

-就这样,不差钱的“来往”面对强势的微信,最后销声匿迹了。

后面又推出了,被问及钉钉的目标是什么?“十亿人使用。”钉钉很低调。

近期数据表明: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13.2亿,微信月活用户则超过了10亿。在微信占据绝对优势的社交战场上,还有一位比较突出的幸存者:陌陌。但和微信显然不是一个量级。

——最近的“子弹短信”让很多人燃起了对新故事的期待。

人称“老罗”的锤子科技罗永浩,却在一场投资人饭局上直言“子弹短信就是要卖给腾讯或今日头条的”。当然,究竟是用来迷惑腾讯,还是确确实实的有这种打算,都是后话。


无论怎样罗列。微信,七年了我仍然没能接受你

我也曾疯狂的尝试各种新APP,第一时间更新所有APP新版本,体验最新科技带来的乐趣。

然而现在,就连手机自带的程序,除了地图,其它能卸载都删除了。没有比电话更直接的。

如果非要在手机上沟通,我觉得手机“短信”文字方式,比任何社交软件都简洁、纯粹。


微信,七年了我仍然没能接受你


发表一下你的观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