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那點事兒


問:人什麼時候最急?答:拉肚子找不著茅房最急。又問:人什麼時候最舒服?答:拉肚子找著了茅房最舒服。雖然這是一句調侃的段子,但仔細琢磨還是蠻有道理,因為人每天都要吃,吃飽了就要去茅房,這個過程挺複雜,它關係到人的壽命長短。所以,來不得半點馬虎。

過來的人都經歷過“如廁難”,我小時候就生活在南方一個小城,當地人習慣在家門後放一個木製尿桶方便家人起夜。那個時期,家裡來客一般坐在巷口聊天,因為屋裡氣味實在難聞。

記得天不亮就能聽到巷口的吆喝聲,“倒尿、倒尿!”鄉下人挑著兩個大尿桶收集各家夜尿,每桶大概在一毛錢左右,農夫把這種有機肥挑回家種地,產出來的瓜果叫綠色食品。所以,肥水不流外人田是有道理的。

在家解大手就顯得不文明瞭,要就近找茅房。早起的男女不分貴賤,端著尿壺走街串巷集中在茅房門前排隊。這裡學問就大了,排隊的人又多,許多小道消息就是從這裡傳播開的。

尿急的人火急火燎,一些男人轉身就解決了,好像隨地大小便就是這樣滋長起來的。你來他往,尿液堵住了茅房門,講究一點的人會撿來幾塊磚墊上,進去的人要挽起褲腿,像走貓步似的可狼狽了。當時罵人:這傢伙就像廁所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大概就是指茅房裡這幾塊臭石頭。 女人當然不好意思,也沒這個膽,怕害羞,見有男人在撒尿都扭過頭去,捂著憋壞的肚子,到底文明多了。所以,女人不隨意脫褲子不知和這有關嗎?


當時的茅房沒有排洩系統,就是挖個大坑,上面鋪上一溜子水泥板,中間有個槽子。踩著臭石頭進來的後來者,見蹲坑的人就像似儀仗隊,整整齊齊一字排開,因為沒有隔斷,哪個“胖瘦”一目瞭然。所以,蹲坑的人不管有沒有文化,都會抱著一本書擋住臉,也算是保護個人隱私。就怕蹲坑的人不拉屎,把外面的人急得捶胸頓足。

那時的茅房有點像今天的垃圾桶,死貓爛狗都扔進去了,加之雨水灌入,池子很快就滿了。有人擔心糞便濺到屁股,就直接排在平板周圍,愛乾淨的人會找來小木棍撥到坑裡,有人嫌麻煩,提起褲子就走人,搞得茅房裡臭氣熏天,那時的人都喜歡點支菸緩解異味。所以,老菸民很難戒掉早上這支菸。

當年的茅房還是個性文化大舞臺,有人把男女那點事兒寫得非常透徹。愛好美術的也不甘示弱,畫得比寫得還逼真。經常聽說有人在茅房裡被強姦了,嚇得許多女人深更半夜不敢去,要不然就要家裡壯漢在外站崗。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茅房裡就像個信息世界,性病廣告鋪天蓋地,找人生娃、購買槍子彈藥……市場見不到的信息在這裡都能找到。

隨著文明的進步,茅房改為廁所、衛生間、洗手間,公廁也實行了收費,到底比過去幹淨多了,因為要僱人打掃,甚至24小時有人值班。但有人想不通,上個廁所還要花錢?沒辦法,觀念還沒改變過來。

有一次我去省城鐘樓開會,單位司機把我拉到東郊,我問來這幹啥?他說等會你就知道了。原來這裡有家免費公廁,這哥真摳,連5分錢都不捨得花,因為汽油不花錢,搞得我開會遲到了半小時。

人們常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廁所也一分為二,男女平等,不知拍板的人成家了嗎?連幼兒園裡的娃都知道男女生理上有區別,男女怎能平等?其實就是在歧視女性。所以,人滿為患的地方,見公廁排隊的大都是女性,現在比過去也好不到哪去。

如今各家都有衛生間,有的甚至好幾個,坐在自家馬桶上那才叫舒服,再噴點香水,掛張美人照,確實挺溫馨,真正感受到了文明。

十幾年前,我去歐洲逛了幾個國家,轉了一大圈感覺人家就是“乾淨”。 我們的大巴車在高速路上行駛,幾個中國遊客要司機停下來方便,他以為是在國內可以隨地大小便,司機裝著沒聽見,搞得大家很不愉快。不一會兒到了服務區,遊客才放鬆了一下。隨後幾天,遊客連水都很少喝,所以,文明是要花成本和代價的。

“乾淨”代表著國民素質:街道乾淨、空氣乾淨、語言乾淨……我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座城市“乾淨”。

別小看這個公廁,它確實反映出社會的文明和個人素養。對男性來說,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對女性來說,把公廁蓋大點,減少排隊時間,對政府來說,多建幾個公廁,方便百姓進進出出,這都體現出這座城市的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