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式青春》——原來我的小學生作文也能拿來做劇本

肆式青春》企劃剛出來時,打著“新海誠”的旗號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但因為叫獸小星這個名字,讓很多人對這部作品產生懷疑。

究竟是偏見,還是叫獸的證明之作,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觀看了這部片子。

《肆式青春》——原來我的小學生作文也能拿來做劇本

看完後不由陷入了沉思:“嗯,這確實模仿‘新海誠’電影的東西。”

“新海誠”電影的缺點,《肆式青春》都一個不落地學了下來。

在《你的名字》之前,新海誠講述故事的能力始終是為人詬病的,《星之聲》、《秒五》、《言葉之庭》,都是意大於形的作品,故事情節基本沒有,角色塑造基本為零,這些被大家公認的缺點,《肆式青春》學的很到位。

出戏的中文配音,幼稚的敘述方式,流於表面的角色塑造,在短短的十幾分鍾,就將人對這部電影的期待拉倒了低谷,讓觀眾不僅開始懷疑人生。

《肆式青春》——原來我的小學生作文也能拿來做劇本

新海誠的“優點”,《肆式青春》一個沒學到。

新海誠的電影雖然缺乏角色塑造和劇情的起承轉合,但它的靈魂足夠有趣。有相同經歷的男女通過他的作品能收穫很多共鳴。但《肆式青春》的故事,似乎只能感動作者自己。

為避免更多劇透,我們只分析第一個關於“三鮮米粉”的故事。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好的開頭尤為關鍵。

這是一個湖南人回憶童年,懷念家鄉米粉的故事。

回憶童年是適合煽情,且能引起大多數人共鳴的題材。故事裡也有個很容易引發共鳴的角色——祖母。

不少人的童年都是在鄉下祖父祖母家度過的,若能更多對生活細節進行描寫,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肆式青春》——原來我的小學生作文也能拿來做劇本

但這段的演出和配音實在是。。。

此外,米粉店老闆背後的故事、考試的壓力、單相思眾多吸引人的要素。如果能深入展開,也可以說引人入勝了。

這些要素有了,卻都點到為止。前六分鐘,有百分之90的時間都在講述三鮮米粉的做法,原料是什麼,湯汁有多鮮美,讓觀眾很容易串戲到《舌尖上的中國》。然而編劇的文筆顯然與《舌尖》差了十萬八千里。

《肆式青春》——原來我的小學生作文也能拿來做劇本

之後對單相思的描述同樣過重於形,輕於意。觀眾是來找共鳴的,並不想知道她用的是哪個牌子的洗髮水,秀髮多麼光鮮亮麗;米粉店不在,單戀隨之結束,幸福時光完全被抹殺這種事。自己不去主動創造機會,反而怪米粉店不開了?這種出戏且不合邏輯的橋段比比皆是。

《肆式青春》——原來我的小學生作文也能拿來做劇本

以小見大是講故事的慣用手法,導演希望以“三鮮米粉”為切入口,帶領觀眾回到童年的想法是能感受到的,但實際效果卻南轅北轍。

整個故事完全被“米粉店”束縛住了。

不是這屆觀眾不行,空洞的劇情不是一部電影不好看的根本原因,《秒五》雖空洞,但它很好看。可怕的是像《肆式青春》這樣,情緒調度完全不在點上,觀眾越去思考劇情深意,越覺得它什麼也沒說。

《肆式青春》——原來我的小學生作文也能拿來做劇本

我試著揣測了下導演的想法:整個故事是通過一碗米粉而引發出來的一系列個人思考,讓我不由想到課堂上學過的一個詞“意識流”。

導演有意的去塑造一部意識流作品,自以為這樣很藝術?

但意識流的核心是由一件小事進行的意識流動,是一種自發而無序的聯想展開。有著很明顯從童年到長大敘述軌跡的“工整”作品,並沒有意識流的靈魂,只像小學生作文。

模仿新海誠,只模仿了他的不足;想構築意識流作品,卻也只學到皮毛。在我看來,《肆式青春》就是這樣一部東施效顰的作品。

《肆式青春》——原來我的小學生作文也能拿來做劇本

我想這部電影最大的貢獻就是,叫獸小星給了每位觀眾做編劇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