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河湖長制信息化管理平台 河湖「全民共治」的積極探索

河湖管護責權劃分難?協調溝通不順?制度落實不到位?……海口市河湖長制信息化管理平臺(以下簡稱“管理平臺”)30分鐘內受理群眾關於水體類的熱線諮詢和投訴,精準高效地解決了水體“實時監管”難題。

2018年7月6日16時23分,海口市“12345熱線”話務組接到市民微信反映:秀英區東山鎮建及採砂場的證件過期,還在進行採砂。

16時26分,平臺轉秀英區政府辦件簽收;

16時30分,區水務局辦件簽收;

16時41分,水務局核實回覆:目前建及砂場已有采砂許可證,並上傳許可證照片;

17時41分,“12345熱線”後臺組工單回訪:市民未留下聯繫方式,無法聯繫告知職能局答覆,如市民來電諮詢請前臺告知,此單辦結。

…………

從接到市民熱線投訴,到辦結回覆,全程不過18分鐘。這種高效率的新型聯動模式,在海口市河長制湖長制推進過程中,充分發揮了“12345熱線”的“指揮棒”作用,鼓勵著200多萬市民一起參與河湖管護。

多部門協作,保障治水管理全覆蓋

水體投訴辦件高效有序流轉的背後,是海口市水務管理多部門聯動實現的全覆蓋。

海口市將水體管理接入管理平臺後,實施環保、水務、農業、林業、海洋、環衛、城管多部門環境監管“一體化”執法。通過整合11個部門職責,變“九龍管水”為“一龍管水”。

如今,海口市水務管理基本做到市民上報問題、辦件派發、現場處置、進展反饋、工單歸檔、市民回訪的全過程可視化管理,涉水辦件均可通過平臺實現在“12345熱線”各成員單位之間的高效有序流轉和跟蹤督辦。

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啟動以來至今年7月初,管理平臺共收到水體管理舉報投訴7022件,處理率、辦結率均達到100%。

海口市河長辦主任周磊介紹,管理平臺的實際成效,也反映在平臺收到市民關於水體投訴件數量的銳減上。以河道非法採砂投訴件為例,最初平臺每天能接到二三十件舉報,現在兩三天可能才會接到一件舉報。

四級大聯動,實現平臺熱線與網格化系統無縫對接

在管理平臺的屏幕上,可以看到水體治理、水體巡查、項目概況、工作動態、一河一策、媒體報道六大模塊。除了滾動播出的市民投訴信息及動態辦理過程,在平臺點擊任意一條河流,能立即在屏幕上顯示河流的位置、實時視頻監控畫面、河長信息、一河一策治理方案等。

海口市通過管理平臺,實現了市、區、鎮(街)、村(居)四級大聯動。全市結合“12345熱線”,構建網格化管理平臺,採取統一標準、統一劃定、一格統管的原則,劃分環境監管網格,繪製網格分佈圖,統一網格編碼,建立市、區、鎮(街)、村(居)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執法體系。

此外,“12345熱線”發動網格員和志願者,每天對水體周邊情況進行跟蹤巡查。根據《海口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試行辦法》,市民舉報環境違法行為屬實的,最高可獲獎金1萬元,有效調動了社會、市民河湖共治的積極性。

平臺快速反應,對違法行為“零容忍”

海口市河湖長制監督考核體系一系列指標的量化,確保了管理平臺能在30分鐘內受理投訴。

海口市出臺了《河長制工作考核辦法》《海口市水體水環境監督管理考核辦法》等考核規章制度,通過對水體自身理化、生物、周邊生態植被、群眾滿意度等情況的“指標量化”,對各項指標變化的“考核量化”,以及對責任部門的“問責量化”,有效將考評精準化、精確化,責任到人。

2017年8月至今,海口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作為督察組組長,先後開展17次工作督察,發出督辦函23份,共發現河長公示牌設計不規範、工作方案漏項、河道亂捕等問題100餘件,全部責令限期整改,實現了對河長履職的常態化監督。

此外,以“12345熱線”為平臺,海口市建立快速反應機制,開展綜合執法,實施嚴管重罰,對違法行為“零容忍”。

2017年,海口市共關停禁養區內及適養區內排汙不合格的畜禽養殖場753家,64家畜禽養殖場已通過環保驗收,關停不合格屠宰場20家,立案查處企業共計610宗,罰款3416.33萬元。

管理平臺集中展現了海口市在河長制湖長制“全民共治”上的有益探索,河長、志願者、百姓齊治河的立體式河湖管理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8年8月1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