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葉面肥料的使用

經過多年來的應用,葉面肥料的作用已經得到廣大工作者的認可。但是目前對葉面肥的認識還過於單一和片面,有些操作也不太規範,特別是在花木生產上,沒有針對花木本身的特性將其充分利用。並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不同種類的葉面肥在市場上也開始大量湧現。如何根據需要選擇葉面肥以及如何操作才能夠得到最高效率等問題是合理使用葉面肥的關鍵。對此,本文特將葉面肥的有關原理以及應用技術簡要介紹如下,以備參考:

一、葉面肥料優、缺點1.優點

(1)經濟有效:第一,隨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普及,在使用殺蟲劑、殺菌劑的同時添加葉面肥,是相當經濟有效的操作方法。

第二,使用葉面肥補充葉部營養,經濟效益高,節省肥料。如磷、鉀及微量元素用量只相當於其他土壤追施用量的10%左右。

第三,因為能夠直接供給花木有效養分,解決了土壤對養分的吸附固定,進而使有效養分低的問題。

(2)見效快:養分吸收運轉快,利用率高,能及時滿足需要。例如,尿素施於土壤中一般需4至5天后才見效,但根外噴施1至2天內就能見到明顯效果。所以在防治缺素症時一般均採用根外施肥,效果很好。

(3)使用環境要求不嚴:一般來說,在無風、無雨、無霧的天氣均可進行。並且在天氣乾燥、久旱無雨以及養分有效性低的情況下,葉面肥是及時補充急需營養的最有效、最經濟的施肥方法。

(4)作用廣泛:一是補充樹體營養,促進花木茁壯生長的常用追肥方法。

二是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各種缺素病症,是維持樹體健康的必要手段。

三是解決花木生長後期、旱澇害後以及需要修復的衰弱樹體因根系活力下降導致養分吸收減少等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缺點(1)提供的養分數量有限:葉面吸收養分穿透率低,吸收數量少,尤其角質層厚的葉片,不足以滿足作物全部需要,特別是氮、磷、鉀大量元素。所以,葉面肥只能作為追肥的一種輔助措施。

(2)肥效短:肥效相對於其他追肥方式來說,其肥效是相當短暫的,特別是在補充不易移動的元素上,此點表現得會更突出。例如:缺鐵時,間隔5至7天就應噴施一次。否則,就會出現缺鐵症狀。

(3)易流失:第一,在噴施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或遇大風天氣,易從葉面滴落,浪費藥液。

第二,遇雨易淋失,一般情況下,噴後4小時遇雨需重施。

第三,如果天氣過分乾燥,藥液在葉面迅速乾燥影響吸收,進而影響肥效。

(4)易產生肥害:由於葉片本身的特性,其對藥液的抵抗能力比根系要差得多。如果使用濃度、使用時間、間隔時間等等選擇不恰當、不合理極易造成葉片燒傷。

二、葉面吸收原理以及花木的特性

吸收原理:營養物質一般以分子或者離子的形式通過氣孔和角質層進入葉片的韌皮部,參與花木的各種生理循環,從而促進其各種生理活動,達到促進和調節植株生長的目的。並且根據葉片養分的就近運輸原則,葉面施肥有利於植株生長中心的生長。

1.花木特性:苗木本身能夠存儲一些營養,在環境和樹體正常的情況下,其自身對其營養有一定的協調功能。所以,有時對樹體較強的苗木使用葉面肥後作用不是很明顯,但其作用卻仍是存在的,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增加樹體營養的積累,保持樹體健壯。

2.需肥特性:萌芽期間一般都是靠樹體來供應營養。所以,在萌芽時,處於敏感時期不建議使用,以免干擾其自身的生理循環,產生肥害。隨著葉片的展開,吸肥漸強。當生長轉入生殖生長時吸收的養料最多。以後隨著生長的減弱,吸收下降。到木質化結束後吸收微弱。

3.苗木的生育期較長,在其生育期內應該有一定時間間隔,並進行選擇性地追肥,但也應注意追肥過多會引起苗木的徒長,不利於苗木的越冬,進而影響第二年的生長髮育。

以下幾點值得注意:1.萌發新芽時,新葉一般和正常葉片相比較,較為黃綠,此時並不是缺肥的徵兆。可以使用葉面肥,但一定要注意濃度,特別是一些敏感樹種、品種,根據具體情況降低濃度或者不使用,以免產生藥害,影響新葉正常的生長髮育。

2.葉片展開但未停止生長,此時為葉面追肥的一個良好時機。有促進枝條以及葉片、根系生長的作用。

3.新移栽苗木:因為新移栽的苗木根系較差,土壤追肥易產生肥害並影響成活率。在其有一定葉面積的同時,連續間斷地使用葉面肥是促進其成活和保持良好生長勢的一個有利手段。

4.受損傷苗木:無論是受澇害、旱害還是受凍害,應用葉面追肥是及時補救的有效措施之一。

5.較大規格並且生活力旺盛的苗木,原則上是不提倡過分追肥。追肥過多,不僅會影響樹體本身的平衡,還會引起苗木徒長,不利於樹體的健康生長。

三、影響葉面肥料吸收的因素

1.葉片:(1)葉片角質層厚度:一般來講,角質層越薄,葉面積越大,其吸收的速度和總量也就越大。

(2)葉片代謝活性:活性越高其吸收的速度也就越快,吸收量也就越大。

(3)葉片的新舊程度:因兩者的表層成分不同和生理活性不一的緣故,新葉較老葉吸收養分更為迅速且量大。

2.花木本身的營養狀況:

養分缺乏的花木吸收養分的能力強。這主要是從藥液的濃度和葉片細胞質體中離子濃度的差別來考慮。兩者的濃度相差越大,其吸收能力也就越強。所以,對於缺肥的苗木進行葉面追肥其效果也就越明顯。而對於一些生長較好的苗木,葉面肥使用效果雖然不明顯,但其所起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3.環境條件(1)光照:光照的強度不能太強,一般以上午10:00以前和下午3:00後較好,防止在強光高溫下使肥料溶液迅速變幹,這容易導致吸收率降低,甚至引起藥害。

(2)風速:風速不僅影響氣孔的活動,還會影響藥液在葉片上的存留時間,同時也會影響藥液噴布的均勻程度,並且風過大,容易浪費藥液,

(3)空氣溫度:研究表明,葉片在30℃、20℃、10℃時吸收的相對速率分別為100%、71%、53%。溫度下降,葉片吸收養分也慢。但是溫度過高,溶液在葉片上的存留時間短,也影響吸收。所以,以20℃至25℃為佳。

4.噴施液性質(1)濃度:噴施濃度要適宜。在一定濃度範圍內,養分進入葉片的速度和數量,隨溶液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濃度過高容易發生肥害。不同苗木對不同肥料也具有不同的濃度要求:一般大量營養元素的鹽溶液濃度大致為0.1%至2%,微量元素的鹽溶液大致為0.01%至0.1%。但幼苗期的忍耐力較低,配製的濃度相對要低一些。

有含有生長調節劑的葉面肥,亦應嚴格按濃度要求進行噴施,以防調控不當造成危害。

在保護性栽培條件下,葉面噴施的濃度應再低些。

具體情況還要根據所用葉面肥的介紹以及天氣情況而定。不能過高或過低。

(2)pH值:溶液的酸鹼度,影響著葉片對陰陽離子的吸收。據測定,在酸性反應情況下,葉片吸收陰離子較多,在中性反應時,吸收陽離子較多。所以當葉面噴施的營養液養分狀態以陰離子為主時,可將溶液的pH值調到弱酸性,如果溶液以陽離子養分為主時,可將溶液的pH值調至中性或微酸性。一般情況下溶液pH值在中性條件(7左右)利於葉部吸收。

(3)溶液的表面張力:花木葉片上有一層厚薄不一的角質層,溶液滲透比較困難,要充分粘附在葉片上。一般使用性能較好的噴霧器並且最好混合少量的潤溼劑、滲透劑或展著劑等。

例如:中性肥皂或洗滌劑(酸鹼性強的都不適宜),濃度一般用0.1至0.2%,以促進養分透入葉內。

加入有機硅農用助劑使之不易幹,易於吸收。

蔗糖、澱粉、蛋白質等水解物可降低元素對葉片的毒害作用,易粘合於葉表面。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市場上也針對此點,開發了大量的分散劑、乳化劑、潤溼劑、滲透劑和展著劑等增加溶液表面張力的藥物,只要根據有關介紹,合理使用即可達到目的。

第二,目前隨著農藥產業的發展,為了提高藥品的有效性,有很多新興的藥品在其成分中添加了有利於葉片吸收和附著的物質。針對如此現象,對所用藥品在使用前要有充分的認識,然後再應用,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4)養分在葉內的移動性:移動性最好:氮、鉀、鈉;移動性較好:磷、氯、硫;移動性較差:鋅、銅、錳。

(5)養分離子類型、價數、電荷:

不帶電離子>一價陰陽離子>二價陰陽離子>三價陰陽離子。

例如:葉片吸收氮肥的速率是尿素>硝酸鹽>銨鹽。

5.其他因素:(1)溶液保存時間:施葉面肥一般保持葉片溼潤的時間在30至60分鐘,此時的環境條件也是最適宜的。葉片吸收養分的速度最快,吸收量也最大。

(2)噴施次數與部位:根據葉面養分的就近運輸原則,葉片吸收後先將養分運輸到最近的生長點處,供其使用。所以,在治療缺素症時,一定要注意著重噴施在缺失的部位上(其他部位也不可忽視),這樣才能保證經濟有效(見表一)。

四、葉面肥料的種類以及使用注意事項

1.無機(礦質元素)型葉面肥(1)常用元素:此類葉面肥中以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等養分含量較高,主要功能是為花木提供各種營養元素,改善花木的營養狀況,尤其是適宜於花木生長後期各種營養的補充。

(2)稀土元素:稀土不僅可以促進花木對氮、磷、鉀的吸收和運轉,還可以提高葉綠素的含量和光合速率,進而促進花木的生根以及加快根和地上部分的生長。

稀土是一種既可以促進生長,又可以調節生長的葉面肥。另外,它還可以和其他葉面肥混合使用,並且長時間存儲不易變質。

2.常用肥料及濃度(1)氮:作用:噴後葉色濃綠,促進光合作用,還可以增加葉面積和葉片厚度。延長葉片壽命。

應用:葉面施肥一般用尿素,常用濃度0.1%至0.5%。時間間隔視苗木品種以及情況而定,一般為10至15天左右。

(2)鉀:作用:可以延緩葉片衰老,促進枝條的木質化和種子生長、種核發育。

應用:常用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磷酸二氫鉀以及草木灰浸出液,濃度0.3%至0.5%,時間間隔同上。

(3)磷:作用:磷在土壤中移動性較小,故根外噴施效果好。可以改善樹體內氮素狀況,促進碳水化合物運輸和新根產生及根系生長,還可增加樹體內束縛水及可溶性糖含量,提高苗木的抗逆性。

應用:常用過磷酸鈣或磷酸二氫鉀。如用過磷酸鈣,需經過濾,即按1%到2%的比例加入水浸泡一晝夜,然後過濾液體噴灑,使用濃度以0.5%至1%為宜。如用磷酸二氫鉀,則以0.3%至0.5%濃度為佳。

(4)鈣:作用:鈣有防止細胞液外滲和早衰的作用,缺鈣影響細胞的分裂和新細胞的形成。

應用:可在新葉期噴施0.3%至0.5%硝酸鈣液,或0.3%磷酸氫鈣液。

(5)鐵:作用:是氧化還原酶的成分,影響葉綠體的構造形成,缺失將影響光合作用,進而影響生長。

應用:在缺鐵或時,噴施0.3%至0.5%的硫酸亞鐵。

(6)硼:作用:硼可促進花粉萌發和花粉管延伸,給樹體補充適當的硼對授粉、受精有利。

應用:在芽後、開花前噴1%濃度的硼酸,盛花期和盛花期後各噴一次0.25%至0.5%硼砂。

(7)鋅:作用:參與生長素和葉綠素的合成,缺失易得小葉病。

應用:可噴施0.5%硫酸鋅溶液。

(8)鎂:作用:鎂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之一。缺失將影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動。

應用:可在新葉期噴施0.1%至0.2%的硫酸鎂。

以上只是針對濃度過大易產生藥害的礦質元素類肥料做的一個小結。在使用以上提到的肥料時一定要注意其濃度。

同時,隨著葉面肥的發展,市場上已經有針對各種缺素症的葉面肥出現。只要依據其說明以及濃度使用就可以達到所要目的。

2.有機型葉面肥:此類肥料較多包括氨基酸、核苷酸、核酸類以及海洋生物型等肥料。主要以分子的形式進入葉片,吸收速率相對較高。一般不僅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還具有提高樹體抵抗能力以及調節生長等作用,是新興的一類高效、多功能且不易產生肥害的肥料,利用空間廣泛。

3.微生物型葉面肥:利用與作物共生或互生的有益菌類,通過人工篩選培養製成菌肥,例如光合細菌肥、酵母菌肥、根瘤菌肥等。既能促進生長,又可以增強花木的抗病能力。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用作微生物肥料生產的微生物種類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可以產生對苗木有益的代謝產物,如生長素類(吲哚乙酸、赤黴素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等等,能夠刺激和調節其生長,提高生長量。

(2)微生物可以誘導苗木的過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參與苗木的防禦反應,有利於花木的防病、抗病。

注意事項:(1)微生物肥料是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直接或間接地促進花木的生長,抵抗病蟲害,可以與其他肥料合理的混合使用。一般可分為:微生物和有機物複合、微生物和有機物質及無機元素複合。也可多種作用同時兼有。

(2)微生物肥料不能完全取代化肥。

(3)微生物肥料最適施用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無雨陰天,這樣可以避免陽光中的紫外線將肥料中的微生物殺死。

(4)使用時,如果同時使用殺菌劑等其他藥物。在配製藥液時,先將其他藥品稀釋後再添加微生物肥料,防止濃度過高殺死微生物。

(5)不宜久放,拆包後要及時施用。施用前應存放在陰涼乾燥處,避免受熱、受潮及陽光直接照射。

4.調節型葉面肥:此類葉面肥中含有調節花木生長的物質,如植物生長調節劑與肥料的混合物與化合物,有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黴素、脫落酸、乙烯、從蜂蠟中提取的三十烷醇(也有其他成分)以及蕓薹素內酯等。主要功能是調控作物的生長髮育等。適於花木生長前期、中期使用。注意: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其濃度,不能過高或過低。

5.複合型葉面肥此類葉面肥多由生產廠家調配,種類繁多,複合混合形式多樣。其功能也有多種,一般既可提供營養,又可刺激生長調控發育,同時還可以用來補救一些因受旱、澇、高溫以及病蟲害造成的損傷,其作用是相當明顯的。所以,在使用時要根據花木的需要,仔細選擇藥品,以滿足不同需求。

五、施用技術1.選擇適宜肥料品種:根據花木的生長髮育及營養狀況選擇適宜的葉面肥品種。例如:(1)在生長初期,為促進其生長髮育選擇促生長類的葉面肥,例如無機類、有機類、微生物類等,也可以使用複合型葉面肥。

(2)營養缺乏或生長後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應選用無機類(礦質營養類)葉面肥。

(3)受澇害、旱害、凍害以及新移栽的花木,儘量選擇混合型的葉面肥,既可以提供一些營養,又可以促進根系的生長,以便更好地提高成活率。

2.選擇適宜的藥液:

藥液的要求:(1)噴施濃度要適宜。(2)pH值為中性。(3)混合少量的輔助劑、溼潤劑。

(4)選擇移動性較好的溶液物質。

合理混合使用:葉面肥的合理混用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肥料與其他殺菌劑、殺蟲劑的混用:混合藥液可以起到殺蟲、殺菌、營養的多重作用,是目前比較提倡的經濟有效的方式。只要其藥品在成分要求上沒有牴觸,不發生反應,即可混合使用。

(2)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成分和作用機理的葉面肥合理混用:主要是將促進生長和調節生長的兩類葉面肥進行混用。要注意的是濃度問題。如果是兩種單一藥物的混合,只要注意兩者的濃度均不可以過高並且按照原來的濃度適當降低即可。但是如果藥品中有混合藥物就要注意其主要成分是否重複,以免濃度過高產生肥害。

在肥料的混合中還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肥料或農藥都可以進行混合噴施。因各種肥料或農藥性質不同,如果搭配混合不合理會產生藥害。在混用時,藥劑是否可以混用在有關藥物使用的書籍中和藥物的說明中都有介紹,介紹中列出了可以混用或不能混用的藥劑類別,進行藥劑混用前應該查閱這些資料,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要注意以下問題:(1)酸鹼性會影響有效成分的穩定:

一般的藥物均不宜與鹼性物質混合,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像福美雙、代森環等二硫代氨基甲酸類殺菌劑,在鹼性介質中會發生化學變化而損失。另一方面有的農藥品種雖然在弱鹼性條件下相對較穩定,但也要注意要現配現用,若長時間放置其化學成分也會被破壞。因此,與鹼性藥物的混用一定要慎重。常見的鹼性化肥有氨水、碳酸氫銨、磷酸鈣等。

(2)保證藥液良好的物理性狀:

第一次進行幾種單劑試驗性質的現混現用時,可先在透明的玻璃容器中試驗少量的混合藥液,觀察是否會有浮油、絮結、沉澱或變色、發熱、產生氣泡等現象。凡藥液顯示出了化學變化或藥液物理性狀有惡性表現,均不適宜混合使用。

(3)注意混用時配置藥液的方法:

一般是用足量的水先配好一種單劑的藥液,再用這種藥液稀釋另一種單劑;而不能先混合兩種單劑,再用水稀釋,以免發生不良反應,包括有效成分的破壞與物理性狀的惡化。特別是微生物型藥劑,更應該注意此點。

(4)混合藥劑要現配現用。

3.選擇適當時間噴施:葉面施肥時葉片吸收養分的數量與溶液溼潤葉片的時間長短有關,溼潤時間越長,葉片吸收養分越多,效果越好。因此葉面施肥的使用時間以無風天氣的上午10:00以前或下午3:00以後為佳。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晴天中午太陽猛烈和大風下雨都不適宜進行,如果是陰天則全天都可進行。

(2)在有露水或霧氣的早晨使用,不僅會降低溶液濃度影響施肥的效果,還會因為藥液濃度不均勻產生肥害。

(3)若噴後4小時遇雨,待晴天時補噴一次。

4.噴施要求:最好採用霧化性能較好的器械,提高肥料溶液的霧化程度。以便增加與花木的接觸面積,提高肥料的吸收率。同時注意儘量使用雙噴頭,並且噴霧均勻。噴灑在葉片上要細緻、周到,尤其要注意生長旺盛的上部葉的正反面,都應以霧氣均勻且不往下滴水滴為宜。特別是針對一些葉片角質層正面比背面厚3至4倍的花木,更應注意噴灑葉片背面,以利吸收。因此,葉面施肥時,葉的正反兩面都要噴,儘量細緻周到。

5.噴施次數不應過少,應有間隔

葉面追肥的濃度一般都較低,每次的吸收量是很少的,與花木的需求量相比要低得多。因此,葉面施肥的次數一般不應少於2至3次,每次間隔10至15天左右。也可以與殺蟲劑、殺菌劑結合使用,間隔時間可以適當加長,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在花木體內移動性小或不移動的養分(如硫、鈣、鐵、錳、硼等),更應注意適當增加噴施次數,一般可以間隔5至7天。

(2)在噴施含調節劑的葉面肥時,更應注意噴灑的時間間隔問題,間隔期至少應在10天以上,並且噴灑次數不宜過多,防止出現調控不當,造成危害。

(3)如果生長期過長,也可以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葉面肥進行噴施。每種葉面肥料連續使用2至3次後,可再換用其他肥。

注意事項:(1)用微量元素進行根外追肥時,必須慎重。因為苗木對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很小,從缺乏到過量之間的變幅較小,微量元素的缺乏或過量都會造成苗木生理失調,使用前應根據作物的症狀或通過定量分析加以確診,使用時也一定要注意使用量。

(2)葉背不容忽視。因葉背大多是海綿組織,比較疏鬆,細胞間隙較大,氣孔多,養分容易滲入,而且葉背溶液幹得慢。所以,在葉面追肥時,應儘可能著重葉的背面,以提高吸收速度和肥料的利用率。

(3)不要將數種葉面肥放在一起施用,也不要過於頻繁地更換肥料。葉面肥的施用並沒有累加效應,噴多了甚至還會相互影響效果的發揮。一般來說,應根據當地情況選擇1至2種不同作用機理的肥料混合使用即可。

(4)要注意葉面肥的噴施時期,並不是在任何生長階段都適宜應用。葉面噴肥是靠葉片吸收,這就要求農作物要有足夠的葉面積,否則噴施的效果差,達不到目的。其他部位的吸收是極其微弱的。

(5)有些揮發性強的肥料,如氨水、碳酸銨等,噴施後揮發氨氣,會對花木的葉片造成燻傷。陽光過於充足的天氣也不宜使用尿素也是這個道理。

(6)注意保存,防止失效。葉面肥有效期一般在2年以內,因此應儘可能在有效期內使用,特別是微生物肥料。平時不用時,應保存在陰涼乾燥通風處。

最後還需指出,優秀的葉面肥雖然有著較為明顯的效果,並且對增強樹體營養積累和抗逆性能增強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它只能是在肥水供應充足、病蟲草害防治良好等相應的配套措施基礎上發揮綜合效應的,因此,葉面肥一定要和其他形式的追肥以及基肥相結合,才能夠滿足樹體強大的需求量,保證樹體的健康茁壯生長。

花木葉麵肥料的使用

花木葉麵肥料的使用

花木葉麵肥料的使用

花木葉麵肥料的使用

花木葉麵肥料的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