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的暴利時代已宣告終結,稅務總局下發通知改爲查帳徵收

影視行業的暴利時代已宣告終結,稅務總局下發通知改為查賬徵收

一些明星喜歡開工作室,它屬於個體工商戶,和你家樓下的小飯館一個性質。由於規模小,難以建立完整的賬簿,稅務部門便給它們定一個額度,按此額度交稅。於是,收入不菲的明星,通過設立工作室,少交了不少稅。

近日,有消息稱,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稅務事項通知書。通知顯示,依據《個體工商戶稅定期定額徵收管理辦法》,影視工作室已不符合個體工商戶稅收定期定額管理條件,2018年6月30日起將終止定期定額徵收方式,要求影視工作室45天內,按照定額終止前執行期內每月實際發生的經營額、所得額向主管稅務機關進行分月彙總申報,未按規定期限如實申報繳納稅款的,稅務機關將依法處理。終止定期定額後,徵收方式將改為查賬徵收。

一位地方稅務系統人士說,影視行業是監管的重點之一,改為查賬徵收主要出於加強監管的考慮,這要求相關企業建立完整的財務報表,更加規範。

此前,多地影視工作室作為個體工商戶。按照規定,這些市場主體生產、經營規模小,無法建賬。於是,由稅務部門按照一定方法進行核定,實施定期定額徵收。

影視行業的暴利時代已宣告終結,稅務總局下發通知改為查賬徵收

按照定期定額徵收方式,個體戶不需要建賬,由納稅人自報生產經營情況和應納稅款,再由稅務機關對納稅人核定一定時期的稅款徵收率或徵收額。

一位具有多年稅務稽查經驗的專業人士說,採用核定徵收辦法,企業對於開支項目,不必注意索取發票憑證,一來自己節省時間精力,二來客戶可能更歡迎。一些納稅人覺得查賬徵收的稅負會高於核定徵收時的稅負(比如是一個高利潤率的納稅人,或是一個支出很難取得正規發票的納稅人),則會隱瞞自己已具備健全賬簿憑證的事實,而向稅務機關要求適用核定徵收辦法。現實中,許多本來規模不小,且早已健全了管理制度(包括賬務體系)的納稅人,卻聲稱自己是無法建賬、只能核定的小個體戶,無疑是瞅準了個體戶申報簡單、交稅更少的好處。

根據稅務總局相關規定,凡按規定達到建賬規模的業戶必須設置會計賬簿,憑合法有效的憑證,如實記載經營事項,正確核算盈虧。

影視行業的暴利時代已宣告終結,稅務總局下發通知改為查賬徵收

根據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會議審議通過了《個人所得稅法》第七次修正案,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稅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一位影視工作者說,此前大家默認跟公司收的費用是純收入,比如一集編劇費3萬元,或者演員出演一集3萬元,都是由甲方(即”片方“)代為繳稅之後拿到的錢。但現在,一些合同裡面增加了一個條款:合同中關於稅率變化的約定條款: 本合同所約定的為含稅酬金,其中稅率為X%。在本合同簽署後執行過程中,如果稅率因不可抗力產生變化,增加部分稅費按照甲乙雙方各一半的比例共同承擔。

網友說,過去的稅許多小企業都是鑽法律的空子,現在修改規定,亡羊補牢也未晚。只是便宜了那些小企業,工作室。

明星不僅利用工作室偷漏稅,還有很多黑錢都是利用明星的工作室洗錢,這也是需要重點查處的地方。

零售和個體經營,與明星工作室有本質區別。明星工作室是鑽稅法的空子,現在把漏洞堵上了,不能才用這個漏洞逃稅了。

影視行業的暴利時代已宣告終結,稅務總局下發通知改為查賬徵收

一個一線明星個人年收入上億,開個工作室卻按小雜貨店之類的定額稅收,所以說之前發佈的人均工資也好人均可資配收入也好都不能真正反映實情,是隻會低不會高,因為那些有錢人會千方百計避稅老闆們也不會給自己發工資,一些小商小販他們的收入也無法正確統計出,只有上班一族在勞動社保局有備案的才可能統計出。

零售和個體經營,都是納稅監管的半空白區。

難道藝人不受十八大以後不收手的限制?從今往後才嚴管?

本身這樣查稅就是應當的,為啥這樣滯後!

明星工作室注意了!稅務部門出手:今後的賬,要一筆一筆造清楚。

影視行業的暴利時代已宣告終結,稅務總局下發通知改為查賬徵收

歸根結底,還是在於我國的法律建設滯後於經濟發展,很多法律條款幾乎就是犯罪的激勵措施,因為違法成本太低,不違法犯罪實在對不起自己。再往深處想,這些滯後的法律已經成為了既得利益者的保護傘,剝削弱者的短兩秤,實現平衡充分發展的絆腳石,然而改變這些靠當權者的施捨自然是靠不住的,必須靠我們自己爭取,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主席的話一直都是對的。

明星屬高出入群體,隨便哪個國家都是稅務部門高度關注的對象,咋咱們的稅務機關就這個遲鈍呢?

需要儘快完善稅收體系,雖然偷稅漏稅不可避免,但漏洞越少越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先富帶動後富是不可能了,稅收是為數不多的和平調節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