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有垂直起降的飛機嗎?你怎麼看?

史文廣


有,不過不是軍機,只是博物館的展品。我國肯定會發展垂直/短距起降戰機,但這也是一個謠言滿天飛的話題。關於中國垂直起降戰機的信息目前有各種不同的版本流傳,傳的最多的幾個:

1.俄羅斯想與中國共同開發垂直戰機,有意共享前蘇聯雅克141技術。

2.中國趁蘇聯解體時通過特殊渠道購買到雅克-38戰機,並以研究多年。

3.中國自身研發的殲-18隱身垂直起降第四代機即將完成,世界震驚。

對此我只能表示荒謬,這些奇談怪論要麼是捕風捉影,要麼是憑空捏造,多數拿不出一點官方意見,只能在自媒體中傳來傳去,某些話題甚至我10年前就看到過類似的。

所以確實很遺憾,中國目前是沒有垂直起降戰機和相關計劃的,起碼官方沒有承認這方面的信息。這也可以理解為我們沒有垂直起降戰機,起碼軍隊是沒有裝備這型飛機的。

不過,早年在林副主席領導下,中國確實有垂直起降戰機的研發計劃。這就是源自1968年的“四號任務”。

1968年7月11日,空軍向軍委辦事組和國防科委遞交了《關於三五期間我國飛機發展問題的建議的幾點意見》,首次提出了垂直起飛戰機的研究計劃。到69年,601所和沈飛都專門成立了相關課題和研發小組,取得了相當的研究成果。其中沈飛的小組就命名為“四號任務”小組。

當年的計劃過於理想,國家這方面的航空技術一窮二白,連普通戰機的完全自主研發都做不到,小組卻被要求“垂直戰機”1971年7月1日上天,整個研發歷程倉促又催促,完全經不起一點長時間的論證和試驗,為最後的失敗埋下了苦果。

“四號任務小組”和601所在高度壓力的情況下用一個月時間拿出6套方案,但越深入研究越發現當時的國力與科技實在難以負荷一款垂直戰機的研發。“1971年7月上天”這種荒謬的理想自然也無法如願所償。

時隔兩個月後,“四號任務”在913變天的情況下開始下馬,堅持到72年以後,小組提交了“垂直起降飛機在我國缺乏基礎研究和技術儲備,短時間無法搞成”、“遵循國家計劃縮短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解決空軍當前最急需的作戰飛機”等會議報告後,“四號任務”便煙消雲散了,一應機構全部撤銷,整個計劃純粹只存在論證設計階段。

除此以外,中國與垂直戰機最接近的一次是80年代對英國“鷂式”的購買計劃。

當時“鷂式”戰機正於馬島戰爭中大放異彩,是當時最新銳的先進戰機。其優良的起飛能力和作戰性能令軍隊非常感興趣。

其實中國關注這款戰機的時間非常早,可謂是口水流了十幾年。早在珍寶島衝突時中國就已經關注了鷂式。對於那時仍然還存在的“空中游擊戰”思想,不需要機場的鷂式完全比正在準備首飛的殲-12更適合擔任“空中李向陽”的角色。

當70年代與西方關係一緩和,中國馬上飛撲過去,提出100架的鷂式戰機購買計劃,這個數量完全是為了對抗蘇聯在遠東的力量。英國對這種軍售自然也是垂涎欲滴,但雙方最後卻因為各種政治問題耽誤了。


1977年中國派出代表團專赴英國考察鷂式戰機,差點就簽下了相關購買計劃,但蘇聯橫加干預,生意最終便沒有進行下去。80年代,國際局勢變化,鷂式也失去了先進性,那種100架的訂單自然也就不可能了。中國方面最後提出了25架的購買量,英國也推出了更先進的海鷂2,不過這筆交易最終還是爛尾。對於年軍費只有200億RMB的中國來說,單價600萬英鎊的海鷂2太貴了,我們連F14都能撒手,區區鷂式只能呵呵了。

畢竟買賣不成仁義在,1996年,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與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簽訂交換協議,用一架拉沃契金-9型蘇制戰機換取了一架鷂式,這也是我國唯一的一架鷂式。


王司徒老百科


兩句話的問題,第二句又是“你怎麼看”,那就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回答。

1、ofcourse 當然有了,所有的直升機,比如Z-8、Z-9、Z-10、Z-11等不都是垂直起降的。

2、像F-35B那樣的,現役的沒有,博物館裡面倒是有一架英制“海鷂”。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