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智能化程度超過F35,俄稱西方難以接受,美:想阻攔已來不及

近日,“俄蘇35雷達火控系統被成功破譯”的消息在軍事愛好者之中傳開,起因是爆出了這樣一張照片:我海軍航空兵的一架純俄國進口的殲擊機蘇-30MKK2的機體下方掛載了國產的霹靂-8和霹靂-12空對空導彈。中方此前引進的蘇30MKK展現出其強大的國土防空、護航和海上巡邏能力,領略到其強大的戰鬥性能之後,我國也自己研發了殲16戰機。蘇30的性能確實很厲害,但只能使用俄羅斯自己的導彈R73等,更為先進的國產霹靂10和霹靂12等無法使用,一直是個遺憾。而這一次蘇35上的這個同樣的問題,看來是被解決了。

殲20智能化程度超過F35,俄稱西方難以接受,美:想阻攔已來不及


使俄製戰鬥機匹配國產火控的意義在於,蘇-30MK2使用的N001VE型脈衝多普勒雷達在當今已落榜於世界先進水平之列,其配套的俄製武器亦不再具有競爭優勢。例如以降低實際射程為代價去使用格柵彈翼增強機動性的R-77中距空空導彈,亦如在導引頭單元數量,彈體設計等方面遠遠落後於國際主流第四代紅外導彈的R-73系列紅外空空導彈。

殲20智能化程度超過F35,俄稱西方難以接受,美:想阻攔已來不及


然我國日益昌盛的機載空空導彈家族卻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已經步入第四代紅外導彈層級的霹靂-10,亦如能在中遠距離實現更加快速精準打擊、射程超過100公里的霹靂-15,更如擁有300公里高拋彈道射程的被稱為殺手鐧的霹靂-17。因此,將火控系統漢化,使得蘇-30MK2能夠配載國產武器,對於殲擊機戰鬥性能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

殲20智能化程度超過F35,俄稱西方難以接受,美:想阻攔已來不及


長期以來,配套生產的模式使得俄製機載火控系統只能使用俄製武器,而國產製導彈藥則被排除在外,因此“破譯俄製火控系統”的論調也符合蘇-30MK2在我國戰鬥序列繼續服役的美好期望。由於對導彈直接起到操控作用的是機載的雷達火控系統,而火控和電子系統的快速發展使得戰鬥機交戰更傾向於使用空對空導彈。因此,將國產的火控系統應用在蘇-30MK2之上,具有長遠意義。目前,在某次空軍內部對抗中,四代機王牌蘇-35被國產殲-10C全程壓制,我國五代機亦不斷更新,因此蘇-30MK2的“漢化”對改良引進的蘇-35S,使得進口機型為我國長遠服役具有重要意義。西方媒體對此的評價是,這將顛覆武器交易的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