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壯家糉子爲何會放草灰?

傳統的壯家粽子為何會放草灰?

吃過壯族正宗傳統做法"馬腳杆"糯粽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壯族人做的粽子跟江浙滬流行的三角粽不但形狀上完全不同,這味道上也是有差別的。江浙滬的粽子形狀為三角形,而且粽體扎得不怎麼緊所以水分比較大,口感偏軟,不易保存。原料糯米多會拌上醬油之類的調味料,芯多用蛋黃、精肉、肥肉、糖等等。

而壯族的馬腳杆糯粽形似健壯有力的馬腳,個子比較大,中間輕微凸起,扎得也比較緊實,所以煮出來的粽子偏幹,更易於保存。原料糯米不會拌上帶色素的調味料,而是一種天然草灰。

傳統的壯家粽子為何會放草灰?

這草灰可有講究了,不是所有的草灰都可以,而是必須是粳糯的稻穗乾草,燒透冷卻之後,將草灰搗成細粉和幹糯米一起均勻攪拌,直到糯米米粒由白色變為黑灰色,再用米篩將多餘草灰篩淨(這個步驟一定要做,否則草灰過多會造成味道偏苦)。

壯家正宗肉粽用的包葉多為芭蕉葉,現砍生芭蕉葉拿火烤軟至發出輕微芳香即可,按粽子大小需要撕片,一般一隻粽子需要兩到三片,根據需要包葉的寬度一般為大約15cm至30cm。扎捆用的是事先泡過水的幹稻杆,一般用的也是是粳糯的稻杆,長度更長方便使用。

傳統的壯家粽子為何會放草灰?

內芯的包餡兒一般不會放糖之類的甜物,多為肥瘦相間的調味鮮豬肉或者生臘肉(臘肉做的粽子更香),切成長條,夾在糯米中間,堅實地包紮成馬腳狀。所有包好的生粽用冷水浸泡約6小時後,撈起用高壓鍋碼好,適量放水,水位不能超過粽子,不然粽子的香味要受影響,最好在下面一點點。蓋上高壓鍋蓋,檢查氣門不要漏氣,上火(或者電)高壓30分鐘後出鍋。具有獨特風味香噴噴的壯家粽子就這樣完成了。

傳統的壯家粽子為何會放草灰?

那為什麼壯族人做粽子要放炭灰呢?這是因為,粳糯杆燒製的炭灰有很好 的天然防腐作用,使得粽子久存不壞,冷吃熱吃皆宜,而且對身體是沒有什麼壞處的,粳糯杆炭粉更是使得粽子變得有一股獨特的味道。壯族人的棲息地帶處於熱帶亞熱帶,在古代又沒有冰箱,而且戰事頻繁,這種久存不壞的粽子是非常理想的軍糧和民間乾糧,這是擁有上萬年稻作歷史經驗的壯族人世代傳承下來的生存智慧,沿用至今仍然不過時。

傳統的壯家粽子為何會放草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