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覆土、復耕、復綠!鄠邑區首個秦嶺違建復墾土地移交村民

鄠邑區加大"啃硬骨頭"力度,加快秦嶺違建拆除速度,取得初步成效。9月5日,隨著鄠邑區蔣村鎮白龍溝村24.48畝復墾土地進行移交,原先地面上12棟違建別墅拆除、覆土、復耕、復綠工作全部完成。

拆除、覆土、復耕、復綠!鄠邑區首個秦嶺違建復墾土地移交村民

土地部門對蔣村鎮白龍溝村24.48畝復墾土地進行移交 記者 楊明 攝


鄠邑區首個秦嶺違建復墾土地移交村民

據悉,8月14日鄠邑區在全市率先在蔣村鎮白龍溝村將一塊佔地24.48畝的12棟違建別墅拆除,當地相關部門迅速對違建拆除後的土地進行徹底垃圾清運,土地部門開始進行剝離、深翻、平整、檢測、追肥等一系列工作。最終,此地塊通過驗收部門驗收,符合種植條件。

9月5日下午,鄠邑區區委區政府組織國土局、農業局、水務局等相關部門,對蔣村鎮白龍溝村24.48畝復墾土地進行移交,供村民耕作。

據瞭解,秦嶺北麓違規建別墅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鄠邑區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最強的政治擔當、最嚴的政治紀律,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召開動員大會,成立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及“一辦九專班”,強化組織領導,加強宣傳教育,下沉工作力量,按照“四個徹底”的工作要求,抽調1700多人,全面開展拉網式排查,同步開展整改工作,全區動員,三軍用命,全面打響“秦嶺保衛戰”。

截至9月5日,鄠邑區秦嶺北麓實際累計拆除違建258宗345處,拆除違建總面積110777.71平方米(其中別墅類33宗103棟,面積39940.45平方米)。

復耕後每年給村民增加

數十萬收入

“鄉親們早就盼望著能把違建拆除,早點還地於民,讓土地發揮應有的作用!”昨日的移交土地現場,蔣村鎮白龍溝村黨支部書記李樹林激動地豎起大拇指點贊,“有了這麼一大塊地,我們一定要利用好,種植好,帶著鄉親們致富奔小康!”

據瞭解,白龍溝村共有480戶、1900多人,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至今全村40多戶沒有脫貧,扶貧攻堅任務極重。村民收入來源主要為種植果樹、核桃、花椒等經濟作物,由於地少人多,村民迫切盼望著多開闢荒地種植。然而,這處違法別墅佔用了大量土地不說,還給村裡帶來惡劣影響,“這24.48畝本來就是耕地,按照一畝地年收入1萬元計算,將來每年給村裡帶來數十萬的收入,這有利於制定整村規劃,帶動全村脫貧。”

李樹林說,隨著這處違建別墅的拆除,村民們瞭解到秦嶺保護的重要意義,從思想上清除了長期以來的錯誤概念,讓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目前村中的幾處違建房屋都由村民自行拆除,真正的還秦嶺以寧靜、和諧、美麗。

太平口村一棟三層違建別墅自行拆除

村民表示“保護秦嶺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

“轟隆隆”在破拆機械的巨響聲中,昨日鄠邑區景區管理局太平口村一棟三層違建別墅拉開了自行拆除的序幕,通過前期的宣傳攻堅,以及幹部群眾的強大凝聚力,形成了違建整治的強大合力。

這棟名為“圭峰書畫院”的違建別墅佔地1200平米,自從2006年建成後一直未投入使用。此前的排查中,景區管理局一直將這棟違法別墅拆除工作,作為鐵軍作風硬不硬、能力強不強的一次政治大考,經過上下齊心最終取得圓滿結果。

景區管理局土地所副所長周偉說,堅決打贏秦嶺保衛戰是當前最大政治任務和重大政治擔當,也是“四個意識”牢固不牢固、“兩個維護”堅決不堅決的直接檢驗,景區管理局主要負責人白天赴一線督查推動落實,夜晚研判分析通宵達旦,與幹部群眾一起奮戰在一線,定方案、催進度、破難題,“一開始違建別墅房主有牴觸情緒,擔心會追究他的相關責任,為此工作組十多次上門做工作,最長的一次做了幾個小時,最終說服由他自行拆除。”

據瞭解,這棟違建別墅將在三天內拆除完畢。對此,村民們表示,“拆掉一片違建,村裡就多一片綠地,不僅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好,也讓子孫們知道‘保護秦嶺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要用實際行動守護好大西安發展的生命線、健康線。”

>>>短評<<<

群眾支持是打贏秦嶺保衛戰的最大動力

劉海宏

最近一段時間,秦嶺北麓違建專項整治工作正緊張有序地進行,依法拆除以及群眾自發拆除違建的數量與日俱增,拆違工作得到群眾的廣泛讚譽。不少群眾表示,秦嶺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是天然的綠色屏障,拆除違建還秦嶺以寧靜、和諧、美麗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必須點贊和支持。

黨的領導、法治利劍、群眾支持,是堅決打贏秦嶺保衛戰的“三個武器”。舉全市之力堅決打贏秦嶺保衛戰,就要求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以“長牙”的制度、“帶電”的紀律、亮劍的法律為硬支撐,以攻堅拔寨的拼勁幹勁投入專項整治工作中。這其中,贏得群眾的支持,尤其是拆違一線群眾的支持是基礎,也是關鍵。要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深做細群眾的思想工作,強化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使更多群眾積極參與到秦嶺北麓違建專項整治工作中。

贏得群眾的支持,就要讓群眾滿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生態環境問題是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山青水秀空氣新,事關西安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拆違過程中,一線群眾的點贊和支持,自發拆除違建的案例與日俱增,恰恰說明人民群眾希望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熱切期盼一座“山青、水淨、坡綠”的秦嶺。我們一定要用好這把“尺子”,繼續加大整治力度,加快工作進度,確保整治過程和結果讓群眾滿意、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有了群眾的支持,困難總比辦法多。秦嶺保護要把群眾路線貫穿始終,正視群眾反映的問題,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凝聚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保護好我們中華民族的“父親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