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應該講究公平教育,可是背後卻各種有償補習班不斷,這對家境不好的孩子來說公平嗎?

來不及的陪伴丶


公平永遠是相對的,過去(在教育沒有盈利模式下)正常教育下的補習是針對班裡落後生的個別現象,無償輔導提高班裡整體學習成績,老師爭的班裡榮譽,學校要的社會口碑。現在的補習是社會普遍、有償輔導,是現行教育體制允許私立辦學市場經濟盈利模式下的產物,所以各種各類補習班輔導班地上地下層出不窮,目的賺錢賺錢賺錢,有錢人願出高價去上,普通家只能無奈跟風。老師要的經濟實惠,家長要的問心無愧,中介自然賺錢數倍!請有心人調查調查,名牌大學又有幾個學生是靠補習輔導考上去的?


三班張春生


誰說公平就一定要什麼都一樣?

你娃智力和別人不一樣,難道還要人故意錯來遷就你嗎?

人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為什麼不能用來補課?

公平是指給每一個有機會,至於你能不能抓住,那另當別論。

同樣是學習,學校老師講課,如果你能完全的理解和掌握,那麼學習成績一樣會好,和你有沒有錢沒有一毛錢的關係,這就是機會,這就是公平。

別人為了更好,在外邊自己花錢補課,這和學校有什麼關係,和機會有什麼關係?你不補還不讓別人補,臉大呀!

難道你娶不到媳婦,別人就能結婚,這也太扯了吧?

公平是相對的,是有條件和前提的,是在公共財政的投入下能不能讓每一個孩子有機會而已!而且僅僅指的是本校。

想上名校,只要人家給你機會去考,這就是公平,不是你娃上了才是公平,這對別人來說就是不公平。

公平是有條件和門檻,只有你達到了才能進一步,但這種門檻是對所有人開放的,你都可以去競爭。你錢不夠,腦子不行,房子不在學區,怨不得別人,那是你這個做爸爸的不合格,別人能做到的,你做不到,是失敗,不能怪孩子和學校。

那種只有我得力利了才算公平的心理,是一種自私,不考慮這對於別人是否公平。

教育從來都是很花錢的,自古以來皆如此,只是你不願意承認,抱有僥倖心理罷了。

公共資源提供的教育只是最底線的教育,精英教育那是自己要花錢的,花很多錢的。投入的不但是錢,還有精力和時間,甚至是犧牲事業,你能做到嗎?

如果不能,憑什麼要和別人公平?

自私遮蔽了你的雙眼,貧窮矇蔽了你的心,以為上天可以毫不吝嗇的優待你,憑什麼?臉大呀! 怨天怨地,還是怨自己吧!


生活對我說


首先,公平指的不應該是大家平等,應該指的是付出越多收穫越多!題主的心態就是自己不努力還不準別人努力!

其次,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不補也可以自己學,管別人幹嘛?哪裡有絕對的公平!

2 有的人一生追求的東西,有的人一出生就有了。保持好心態你的孩子不努力,說什麼都沒用,努力學習的孩子是不用補課的,同一個老師教,同樣一節課,有的孩子學的好,有的孩子學的不好,這個和學習態度智力因素都有關,智力不高,態度不好,上啥補課班都白費。

3 什麼公平,只要孩子上進,就是公平的。自己孩子學習差,要麼補課,要麼家長輔導。否則只有放棄。要知道,孩子學習差不是什麼有理的光榮事。

4 公平就是如果別人比你聰明,比你努力,所以比你有錢,然後他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然才不公平。

5 你這種思路是不是如果你的孩子長得醜別的孩子長得漂亮就是不公平?你的孩子傻別的孩子聰明就是不公平?在任何地方投入都會影響產出,家裡有條件的想讓孩子多學點知識技能的,難道還讓需要考慮別人家如何嗎?

結束語:什麼是公平?投入產出成比例才是真正的公平。


遊戲大咖王


學校講究公平教育可是背後呢,卻有償補習班不斷這對家境不好的孩子來講,這對家境不好的孩子來講公平嗎?

我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問。學校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不管你家境好,還是家境不好,現在國家都是對你進行全民的教育。國家實行的是義務教育,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國家都實行的是免費的教育。到了高中已經不是義務教育,但是如果你成績好,不管家境好,還是家境不好,都是有權上高中。這就是一種公平!



每個人都可以去學校去上學。在教育上這是公平的。而且國家在教育上投資巨大。國家分配每一個學生身上的教育經費是均等的,不因為你的家庭環境好壞就分三六九等。家境好的同學和家境差,同學他們在一個班高高興興上學,快快樂樂的回家。一樣的享受著國家的優質的教育。怎麼能說學校的教育不公平的?


去校外有償補課那是一種消費。就像人家家境好的,人家去飯店吃飯,那是人家的正常消費,你無可厚非。人家通過勞動,獲得了金錢,然後去消費,人家的錢人家願意怎麼花就怎麼花,你是無權干涉的,也不能說三道四。你沒有通過勞動獲得收入或者你手雖然有收入,但是你捨不得花。看到人家消費,你就就覺得不公平,這不很可笑嗎?作為校外有償補課,其實也是一種消費。這是一種特殊的消費,是一種長遠的消費,是一種教育的消費。人家就是把自己的金錢投資在孩子身上。人家自己掙來的錢自己消費到孩子身上。為什麼說不公平呢?難道你想左右人家的消費嗎?


學習進步,學習優良的途徑非常多。可以通過補課的形式是自己的學習成績成績有所進步。但是學習最主要的還是靠自己的努力。你如果自己努力了。一樣能取得好成績。與其在這裡羨慕嫉妒恨,不如自己踏下心來努力學習。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你如果有蘇秦懸樑刺骨的學習毅力,有車胤囊螢映雪的這個學習勁頭。我們就不用去羨慕家境好的同學去補課。我們雖然家境不好。但是我們的學習好。我們不補課成績也一樣名列前茅。

讓那些家境好的同學羨慕吧!

最後說句俗話。生氣不如爭氣。

我是松高尋鶴,你身邊的教育專家。願意為您在教育上的問題排憂解難,期待您的關注!也歡迎您的轉發和評論!


松高尋鶴


這兩個問題能劃等號嗎?

現在,正值暑假,各種補習班的招生廣告鋪天蓋地,但是,題主應該去看看這些補習班中,有幾個是在職老師辦的?在上級機構三令五申,禁止在職教師辦班這樣的大背景下,有幾個老師敢頂風作案?在職老師不辦班,但是各種補習班依然層出不窮,那麼題主應該想想是誰在辦班?


以我所在的地方為例,有條街上補習班林立,三步一個,五歩一個,但是大家都知道,所有的補習班老師都是社會上招聘的,以大學畢業生居多。有的專業補習機構,長年招聘老師,如果是在職老師辦的,還用招聘嗎?社會上流行“課內不教,課外教”,“上課不講,課後講”,實際上是對老師的誤解和歪曲。

學校應該講究公平教育,這句話沒錯,學校也確實做到了教育公平,一樣的老師,一樣的課程,一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但是背後各種有償補習班不斷,與學校沒有絲毫關係。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把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也無可非議,畢竟都是希望孩子學有所成。但是,學生成績的好壞,和孩子上不上輔導班沒有直接的聯繫,並不是說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不把孩子送補習班,孩子的成績就一落千丈了。孩子學習成績好壞與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家庭的教育有密切聯繫。


不能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孩子上不了輔導班,就責怪學校教育不公平,這是不合情理的。


靜等花開2579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家境好的孩子禁止在外補課,只能在學校上完課回家玩,而且也不能玩有助於提高學習成績的遊戲,必須玩消磨時間的遊戲,這樣是否就實現了公平?

家境好與不好,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一員,享有公民的一切權利和義務,教育公平要看站在什麼角度,如果站在提供教育的學校或教師,那麼所謂的公平就是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保證班上每個學生都能接收(不是接受,請注意,此處劃重點)到教育信息,事實上,這在所有的學校,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都早已實現,不可能出現教師在課堂上只針對某一部分學生講,而完全不允許另一部分學生聽。

換個角度,站在學生方面,接受教育信息的程度差異很大,這就和題主的問題緊密聯繫起來了,通俗點講就是對教師講的內容的理解程度,一個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程度,其實從幼教便開始有差異,而幼教階段的主要教育者,是父母,顯然,家境好的父母在教育重視程度和對教育的理解程度上遠高於家境一般的父母,隨著教育的進展,經歷小學、初中、高中,家境好的家庭優勢不斷體現在最終學生成績上,就非常巨大了。

補課,只是家境好的學生父母拉開差距的一種方式,而這種方式奏效最快,成本最低。成本高的方式還是學區房的購買,一線城市戶口的購買,出國留學機會的購買,有錢,真的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家境一般的父母,大可不必妄自菲薄,經過奮鬥,孩子也能獲得成功,但請不要把眼睛盯在那些家境優越的孩子身上,你們比不過,因為家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父輩之間的較量結果,也就是說,作為父母,你就已經比別人輸了,還眼紅別人補課,甚至不允許別人補課,典型的“我窮我有理”,自己不行,也希望別人和自己一樣不行,負能量。

因此,教育公平為什麼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根本不存在絕對公平這種事。


愛數學做數學


絕對的公平只會帶來絕對的不公平

試想一下這個世界要是絕對公平後會出現什麼情況?

假如一個企業的工程師技術員寒窗苦讀學了幾十年,結果你特麼搞了一個絕對公平。

工程師技術員和普通門衛一樣的工資,試問誰還去學習,誰還去讀書?反正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我幹嘛要讓自己這麼累?

公司創始人也和門衛拿一樣的工資,那誰還願意去創辦公司?我創業就是想多賺錢,讓自己家人過更好的生活,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受最好的教育。

其他什麼社會貢獻都是屁話,只有錢賺夠了才會去談責任。

常常把公平掛在嘴上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是弱者,因為強者很清楚“叢林法則”,與其去嘮叨公平,不如自己去創造公平。

還在講公平你太天真了。


大熊叨叨叨


社會現象中,確實存在有錢的各種實習。據我所知,一方面是家裡有錢能夠支撐起培訓,另一方面就要去思考:為什麼有錢家庭的孩子熱衷於課外補習。

客觀的情況就是,一是有錢的人家在意識上也重視教育,二是有錢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有錢是因為父母輩們也是辛苦工作,努力賺錢,會賺錢。可是有錢不是憑空拾得的,而是拼來的,所以要花費很多時間。於是對孩子的教育時間與關注也會有所影響。但是他們會選擇自己可以承擔得起的方式——培訓來解決問題。三是即使有家庭情況好的,能擁有各種各樣的培訓,那個孩子也在耗費時間學習成長。

家庭情況不好的,如果能利用好學校教育資源,好好學習,甚至要求再高一點,琢磨培養與發揮自己的自學能力,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人生也是一種助益。

畢竟這種追求大面上的普遍公平,實在不大現實。縱觀歷史,公平,也是一種相對的公平,而普遍的公平,只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理想追求。

我們普通人既然能認識到自己所處環境的不足,最需要做的就是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尋求方法與途徑改變自己所處的境遇。與其心懷不滿,抱怨社會發展的不公平,不如起而實踐,去改變現狀。

如果個人因為糾結於某事公平與否,而忽視了個人專注於利用身邊資源奮力拼搏的過程,那麼最終也只會得不償失。


超級飛俠說育兒


提出“教育公平”的家長是什麼心態?

現在有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社會上很多提公平的人,他要的並不是真正的公平,而是在不公平體制當中獲利,說白了就是:想佔便宜。之前我們在悟空問答上就解答過關於“家長覺得老師不公平,把他們家孩子的座位排在後排”的一個問題,看了家長的描述,就能發現家長關注的並不是孩子在課堂聽講效果的公平問題,只是在抱怨他們家孩子沒坐前排。我在解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也跟家長建議說:如果你真的介意教育公平的問題,其實你應該去跟老師商量怎麼樣才能讓坐在教室每個角落的孩子得到一樣的聽課效果,而不是抱怨自家孩子坐在後排。家長真正想要的不是公平,而是在目前所謂的不公平的體制中,怎麼讓自己家的孩子獲益。現在同樣提教育公平的家長大概也是這樣的一個心態。

現行的教育本身是公平的,家長失衡是因為內心的矛盾、糾結!

學校教育的公平問題,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只要老師在課堂上按照教學大綱講課就不能說老師不公平。現在的義務教育,老師按照教學大綱來講課,之所以出現很多學生補課的情況,普遍的是因為家長在“搶跑”,在大比例“搶跑”的情況下少數不“搶跑”的家長就顯得非常的弱勢和個別。

我的親身經歷是我姐姐的孩子上小學時,考慮到孩子本身的需要,想讓孩子多睡一會就選擇了離家近但教學質量很一般的小學。外甥女幼升小的時候沒有上學前班、也沒有上補習班,結果孩子一年級的第一學期,我姐幾乎每週都要被老師叫到學校去,老師說只有我外甥女和另一個小朋友沒有提前上過幼小銜接的補習班,不可能因為兩個小朋友拖慢整個班的教學進度。所以我姐當時為了孩子不被邊緣化,按老師要求給孩子報了補習班兒,一學期很快就趕上了。

學校從官方執行的教學大綱上,肯定是要兼顧教育公平,不分家境好壞給每個孩子提供一樣的教育。

但實際上,在家長中間有很多的競爭,所有的家長都會說:“沒有辦法、是受了老師的暗示、脅迫”其實都是家長怕自家孩子掉隊。

目前的教育當中最矛盾的就是家長。大多數家長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又特別怕孩子掉隊,但在家長糾結之後還是選擇放棄了孩子的童年,隨大流“全民搶跑”,家長心裡的怨氣就會越來越多,但歸根結底是家長自己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如果家長的內心足夠強大,跟孩子溝通好說:“我可以給你一個快樂的童年,從我的角度出發,我不強迫你,我可以不在意你在學校的成績,咱們達成共識,只要你自己不在意,老師對你的評價、你在學校的排名,我們都可以不在乎。”如果家長真的能夠這樣堅持,就不會覺得學校教育不公平。之所以家長會抱怨,現在學校教育不公平,是因為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家長自己患得患失,一方面怕孩子掉隊;另一方又嫌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供養孩子不掉隊,所以就只能去抱怨學校的這種不公平。

家長的心態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

首先,家長抱怨不公平的態度,對孩子的傷害特別大。一方面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很強的挫敗感和自卑感,會覺得:“我學習不好是因為我們家沒錢”或者是“我們家沒有處在不公平競爭當中的優勢地位”,漸漸的孩子總會去歸因給別人,會覺得是自己條件不行、學習不好、產生自卑感。

第二,會影響孩子自我面對問題和努力的決心,把所有的不如意都推給別人。有人說:“窮人的孩子永遠改變不了,富人的孩子佔有優勢教育資源”,一開始窮和富是怎麼分辨出來的,勢必還是有一部分人既抓住了機遇,本身又夠勤奮,夠聰明,所以才先富起來。其實教育的過程中相對的公平,學校已經提供了一個相同的基礎教育,對於學習這件事情上不上輔導班真的不是孩子能學到多少東西的關鍵。

家長要學會去平衡自己的心態!

只要是孩子足夠努力,以現代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孩子完全不上輔導班也有可能成才。

如果家長一味的去抱怨學校資源的不公平,那麼怎麼去解釋,生活在貧困山區,家裡連電都沒有的孩子,他們逆襲考上大學,一步一步改變自己的人生。所以家長與其去抱怨不公平,不如去教會孩子如何面對現實,以目前的條件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改善命運或者實現階層的晉升。

公平是強者的善意,而不是弱者的抱怨!

我是一個倡導無論如何都要自己帶孩子的媽媽,因為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他給你的遠遠大於你付出的。上述觀點供您參考,歡迎留言討論,也歡迎關注我的號——講常識、說真話,認真探討養育孩子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親媽學堂


以前是學習識字,算算數。現在學習利益,有利益就會成績好,就可以拿一張全國公認大學的破紙,沒利益高中都上不了。那些跟你談夢想的人就是混蛋,現在處處都是利益,只有他們跟你談夢想,你說他們是不是混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