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2000多年的海昏侯墓,文物數量價值超過馬王堆

2011年3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一座叫“墩山”的山包上,村民發現了一座罕見的漢墓,而經考古學家證實,這是西漢時期的海昏侯墓。海昏侯墓規格龐大,出土文物數量驚人,並且2000年來從未被盜。種種謎團和發現震驚了考古界,也刷新了中國歷史。經過5年的勘察和發掘,主墓中的主槨棺已被整體提取到實驗室清理,待開棺驗明之後,一直備受關注的墓主身份也將得到最終證實……

沉睡2000多年的海昏侯墓,文物數量價值超過馬王堆

2011年3月,一條純金的金龍飾物出現在江西省南昌市的古玩市場,霎時在整個南昌古玩界掀起了不小的風波。因為在古代,這樣的飾物唯有皇帝才能擁有,這意味著倒賣這件稀有金龍的文物販子必然和盜墓賊勾結,盜了一座帝王墓!消息一傳開,全國各地的文物販子蜂擁而至,雖然遲遲沒有人敢接手這件金龍,但那座神秘的帝王墓卻成了盜墓賊的俎上之肉。

隨後,南昌市公安局根據舉報,很快就抓獲了非法倒賣金龍的文物販子,經審訊得知,金龍盜自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一座叫“墎墩山”的山包。不久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人前往勘察,震驚考古界的海昏侯墓這才被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

其實,在金龍出現在古玩市場之前,觀西村的村民就在墎墩山上發現了盜墓賊。在2011年2月至3月這段時間,家住墎墩山北面的熊菊生時常見到一些陌生面孔出現,他家的狗也開始在半夜叫個不停。

有一天早上,當他正對著墎墩山洗漱時,突然發現山上的一株杉樹邊堆起了一座很高的黃土。他好奇地叫上兩三個人上山去查看,只見土堆邊上不僅有榔頭、鋼釺、手套等工具,還有一個長1米、寬0.5米、深14米的土洞。

隨後,熊菊生聯繫了相關部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楊軍得知消息後,立即驅車趕赴觀西村,並囑託村民在盜洞旁連夜看守,但他心裡已經做好了墓穴被毀、文物盡失的心理準備。直到後來的考古發掘工作展開後,楊軍才鬆了口氣——主墓並未被盜!

據瞭解,主墓旁邊還有一座海昏侯夫人墓,在考古人員到達前已被盜空,而海昏侯主墓卻安然無恙。這種反常現象引起了熱議,經過考古人員反覆勘察、分析才得出原因:因為灌木雜草遮蔽了主墓,所以讓盜墓賊誤以為海昏侯夫人墓的封土面積更大,加上盜墓賊的知識水平有限,不知道漢代是以右為尊,所以選擇了先盜左面的墓室。

盜竊海昏侯夫人墓,延緩了盜墓賊的計劃,當他們再欲對旁邊的主墓下手時,已被熊菊生等村民發現了盜洞。楊軍激動地感嘆:“盜洞已打穿了7層封土、木板中的5層,還有一兩層便會直通主墓正中央。要是我們再晚一天接到報告,海昏侯墓可能就要遭到洗劫了!”

其實早在古代,盜墓賊就對海昏侯墓打過主意。據楊軍介紹,考古隊在墓地西北角還發現了一個古老的盜洞,裡面有一盞五代時期的燈具,這說明,1000多年前就有盜墓賊“光顧”過這裡,但是未能得手。在民間,漢墓一直有“十室九空”的說法,而海昏侯墓到底是憑藉什麼能在2000多年的沉睡中,躲過一批又一批盜墓賊的魔爪呢?

因此,很多熱心網友猜測,海昏侯墓中是否如同盜墓小說和電影裡展現的那樣,佈滿了毒屍、水銀和奇異的機關?楊軍笑著說:“真正的原因沒有這麼離奇和誇張。我們剛打開主墓時,發現整個墓室都被浸泡在水中,後來翻閱文獻資料才知道,原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豫章郡(南昌市)曾發生過幾次大地震,導致鄱陽湖氾濫,地下水滲入墓室。

正因為墓穴被水灌滿,隔絕了氧氣,不利於微生物生長,才使陪葬品保存得較為完好,同時也阻斷了盜墓賊的步伐。哪怕到了技術先進的當今,對海昏侯墓的發掘仍然困難重重。我們必須用打井的方法控制墓中的水位,每挖一層就得將水位下降一層,所以進度非常緩慢。當我們接觸到墓底時,也不能直接挖掘文物,必須在低壓氧艙設備裡操作,因為文物埋在地下時處於一個穩定狀態,一旦接觸氧氣,就很可能會損壞。”

沉睡2000多年的海昏侯墓,文物數量價值超過馬王堆

海昏侯墓由兩座主墓、7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和園牆、甬道、迴廊、門闕、祠堂、廂房等建築組成,墓內有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還具備了漢代高等墓葬的許多重要元素,對研究西漢列侯的墓園制度有很大的研究價值。考古隊從2011年4月開始對其進行勘察,直到2015年11月14日才正式啟動對主槨室的發掘工作。但僅僅經過兩個月的發掘,這座西漢侯墓陸續出土的2萬多件文物就一次次震驚考古界。

11月17日,主槨室西側出現了大量金器堆,包括馬蹄金、麒趾金和金餅等。到12月22日時,考古隊在主棺的內外棺中間發現了多塊金板,這是漢墓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金板,極大地振奮了考古人員的探索情緒。隨後陸續又出土了數量龐大的各種金器,到目前為止,共計370餘件,重達78公斤。

然而除了金器,海昏侯墓還出土了200萬枚五銖錢,共重達10餘噸,這將中國“千文一貫”的貨幣制度由宋代推至了西漢,也使得這座古墓儼然成了一座“地下金庫”,就連負責清理工作的考古隊專家組組長李小斌也開玩笑說:“同事們都說很羨慕我,提前過上了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日子。”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青銅蒸餾酒器震驚了考古界。此前發現的最早的蒸餾酒器出土自元代的墓葬,而海昏侯墓裡這件蒸餾酒器將中國的蒸餾酒文化提早了1000年。

此外,出土文物中還包括成套的編鐘、琴瑟、伎樂俑、竹簡、木牘、漆笥、印章、青銅器……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都極大,但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一件青銅製酒蒸餾器。據專家組副組長張仲立介紹,關於蒸餾器和蒸餾酒的最早記載是元代的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而在此前出土的蒸餾酒器中,最早的也是出自於元代時期的古墓。而這次在海昏侯墓發現的制酒蒸餾器,一下子將我國的蒸餾酒歷史提早了1000年!

不僅如此,車馬坑出土的馬車、馬匹、馬器更讓人歎為觀止,打破了以前那種“長江以南的墓葬沒有真車馬陪葬”的普遍認知。還有12月28日發現的孔子漆器屏風,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孔子畫像……

隨著海昏侯墓的發掘,會讓人不由得想起另一座在上世紀70年代震驚世界的漢代侯墓——長沙馬王堆漢墓,甚至有專家說,海昏侯墓的考古意義已經超越了馬王堆。對此,考古學家們表示:“馬王堆共出土3000餘件文物,而海昏侯墓光是主槨室外就已出土萬餘件文物,在文物數量上,海昏侯墓的確遠遠超過了馬王堆,不過論文物的精美程度,其實不相上下。但從墓葬保存情況來看,海昏侯墓又更勝一籌,它是我國迄今為止已發現的結構最完整、功能佈局最清晰、祭祀體系最完備的西漢列侯墓。而馬王堆曾數次遭遇盜掘,大量文物被毀,墓園也沒能保存下來……”

到目前為止,海昏侯墓一共出土了370多件金器,重達78公斤,此外還出土了200萬枚五銖錢,重達10餘噸,這使得這座古墓成為了一座罕見的“地下金庫”。

沉睡2000多年的海昏侯墓,文物數量價值超過馬王堆

自從這座規模龐大、家底殷實的古墓被發現起,就有許多謎團困惑著考古人員和廣大民眾,其中最令人迫不及待想探究的是,墓主到底是誰?

在對該墓進行發掘之前,考古人員已根據《漢書》《江西通志》等文獻,初步判斷其為西漢海昏侯墓。據文獻稱,海昏侯是西漢時的爵位,世代承襲了4代,第一代為昌邑王、漢廢帝劉賀,第二代為劉賀之子劉代宗,第三代為劉賀之孫劉保世,第四代為劉賀曾孫劉會邑。

其中,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身份最為尊貴和特殊,他是漢武帝劉徹的孫子,從封王、封帝到貶為諸侯,一生跌宕起伏。他去世後就被埋葬在封地海昏侯國(今江西省南昌市),與墎墩山這座西漢古墓的位置非常吻合。

發掘古墓之後,考古學家們的猜測得到了進一步證實。佔地5~7平方公里、包含城、墓園等建築的大遺址,非普通官吏甚至一般諸侯能比擬。而隨後發現的車馬坑,則讓人們離真相更近了一步,因為在西漢時有嚴格的規定:只有帝王和諸侯的墓葬能夠配備車馬坑,而據史料記載,在南昌新建區這個地方,只埋葬過一位諸侯,那便是海昏侯。

大量金器陪葬品並不是漢代列侯的墓葬制度,但史料曾記載,漢武帝曾專門製作了很多馬蹄金賜給藩王,而劉賀曾繼承了其父昌邑王的財產,故擁有大量金器,這也佐證了劉賀可能就是海昏侯墓的墓主。

墓室陪葬品中有大量金器,但其數量之巨,已超過了一般列侯的墓葬制度,而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曾派人制作了很多馬蹄金賜給諸位藩王,其中一位藩王是第一代昌邑王,也就是劉賀的父親,當劉賀被貶為諸侯後,朝廷把其父的財產都交給了他,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海昏侯墓中會出現這麼多金器。

但專家表示,以上種種推斷都還不能作為直接證據,要想落實墓主的身份,只有等開啟主棺後找到印章等決定性的證據,才能最終確定墓主究竟是不是漢廢帝劉賀。

截至本刊發稿時,主槨棺已被整體套箱搬運到實驗室,等待考古人員開棺驗明墓主的真實身份,因此真相距人們的期待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