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本甩賣衆業達,中植系「撤軍」新能源產業鏈?

在2015年那輪牛市中,參與定增成為不少機構投資者熱衷的方式,也的確讓一些投資者獲利不菲。不過時過境遷,在牛市之後參與定增的投資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如果在解禁之後未能及時出逃的話,出現浮虧或許是很難避免的了。

眾業達(002441.SZ)週三發佈的一則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就顯示了這樣一種窘境。作為A股市場聲名赫赫的“中植系”,在參與了眾業達2016年實施的定增之後,終於忍不住要在目前的價位開啟虧本減持模式了。

開啟虧本甩賣模式

眾業達週三公告稱,中植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動人持有公司股份4541.7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8.34%,計劃在公告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27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4.17%。

公開資料顯示,中植系所持有的眾業達股份均系其在2016年3月時參與公司定向增發所得,當時的參與價格為13.21元/股。儘管這部分股票早在2017年4月7日即解禁上市,但中植系除了在2018年1月時在自身控制企業之間進行了一次大宗交易換手之外,此前並未進行過實質性的減持,其持股數量也一直維持在4541.77萬股,而其持股成本則因為公司歷年分紅而降至每股12.90元。

儘管如此,相比眾業達週三的收盤價6.90元而言,中植系在每股浮虧高達6元的情況下仍然選擇了虧本甩賣,中植系給出的理由是經營管理需要。這引發市場關注。

撤離新能源產業鏈?

一直以來,中植系都非常喜歡通過參與定增的方式來入股上市公司,其通常會選擇成為二股東,然後通過對上市公司的經營進行相應的資本運作來提振股價,最後在高位兌現籌碼。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其重點投資的領域,這或許也是其此前介入眾業達的原因之一。

除了眾業達之外,康盛股份(002418.SZ)也是中植系此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重點佈局的上市公司之一。

通過在2015年4月時以6.65元/股參與康盛股份的定向增發,中植系共持有公司10500萬股,從而成為了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在經歷了10轉20的及歷年分紅之後,中植系持有公司股份為31500萬股,每股成本約為2.13元。

而在這部分股份3年解禁期滿於今年7月3日上市之前,康盛股份的股價蹊蹺的從6月19日開始放量大跌,股價從6月15日收盤的8.76元直線下行,一度探低2.96元,使得中植系原本豐厚的賬面浮盈被抹去了一大半。

儘管如此,康盛股份週三收盤價3.22元意味著中植系仍有超過50%的盈利在手,公司為何不選擇減持盈利的康盛股份,而選擇對眾業達的股份進行虧本甩賣呢?這或許是投資者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從公司基本面來看,眾業達今年上半年實現收入39.10億元,同比增長15.1%;歸母淨利潤1.25億元,同比下滑3.03%;扣非歸母淨利潤大幅增長40.01%到1.23億元,主要是公司去年一季度轉讓珠海銀隆股權產生投資收益5659萬元,前期基數較高。國海證券預計2018年-2020年公司每股收益為0.52元、0.66元和0.83元。目前的動態市盈率為15倍。

康盛股份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55億元,同比增長4.18%;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672.41萬元,同比下降109.30%;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為-968.29萬元,同比下降114.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