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交易量達2.5萬噸,河南信陽潢川縣小龍蝦產業咋就這麼火?

年交易量達2.5萬噸,河南信陽潢川縣小龍蝦產業咋就這麼火?

繁忙的小龍蝦生產線

年交易量達2.5萬噸,河南信陽潢川縣小龍蝦產業咋就這麼火?

群眾正在捕撈小龍蝦

□信陽觀察記者胡巨成劉宏冰本報通訊員蔡麗

對於熱愛美食的人來說,小龍蝦是炎炎夏日消暑納涼時的一道美味,家庭餐桌上的一盤佳餚,朋友聚會時的一種回味,它能引爆味蕾、點綴生活、帶來歡樂。

然而,對於潢川而言,小龍蝦的意義遠不止這些,它為農村一望無際的稻田,開闢了一個新鮮的、廣闊的天地,為千百年受苦受累的農民,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門徑,為大別山革命老區開通了一條產業發展的快車道。

作為“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縣”的潢川,已經形成“鱉鴨花豬粉菌茶,外加一隻小龍蝦”的產業發展格局。這隻小小的龍蝦,與“世界鴨王”華英鴨、潢川花木、豫南生豬、潢川水產、信陽毛尖、黃國糯米粉等傳統產業集群並駕齊驅,跑出一條產業扶貧的金光大道。

A一池春水風乍起

8月24日6時許,晨光熹微,潢川縣桃林鋪鎮一望無際的蝦稻田上,薄霧輕漾,和諧靜美。

此時此刻,位於該鎮的潢川縣東區小龍蝦交易市場裡,卻是人聲鼎沸,商販客戶絡繹不絕。

今年4月建成運營的這個小龍蝦專業交易市場,已經入住商戶20餘家,每日交易量可達2萬-3萬斤,日交易流水在50萬元以上。而這裡不過是該縣小龍蝦繁榮興盛、產業鏈條日益完善、不斷髮展壯大的一個縮影。

潢川水資源豐富,上世紀80年代末,就有商販收購野生小龍蝦。潢川文堯水產、寶樹水產兩家龍頭企業,還先後取得了加工出口註冊備案和自營進出口資質認證。

據該縣水產局局長鬍旭升介紹,2016年10月,通過調研、考察、論證,技術人員認為潢川具有發展小龍蝦產業的區位、交通、資源優勢,符合漁業發展規劃和生產實際,縣委、縣政府確定了因地制宜發展小龍蝦養殖,推廣“蝦稻共作”模式,助力脫貧攻堅的產業發展規劃和財政獎補措施,為全縣產業扶貧探索出一條新路。

8月28日晨,小龍蝦交易市場商戶萬磊正將一筐稱重後的小龍蝦倒在分揀臺上。據萬磊說,旺季時,他一早能收購七八千斤小龍蝦,下午3點鐘前要冷鏈發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客商第二天凌晨就會收到鮮活的小龍蝦。

2016年年初,潢川僅有小龍蝦養殖面積7000餘畝。2017年8月,國家淡水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稻漁綜合種養分中心在潢川揭牌,中科院院士桂建芳為該中心授牌。當年年底,潢川小龍蝦養殖面積達7萬餘畝。

2018年7月,全省產業扶貧現場觀摩會議在潢川召開,小龍蝦產業發展成為重點扶貧產業被推廣介紹。此時,全縣小龍蝦綜合種養面積已達15萬畝,其中“蝦稻共作”面積12.4萬畝。

B

好風揚帆正當時

桃林鎮蘇營村貧困戶王付生早早就來到東區交易市場打聽行情。他去年流轉了本村20餘畝稻田發展“蝦稻共作”,之前已經賣了七八萬塊錢了。“中秋、國慶將近,如今行情看漲,今天一隻六七錢的蝦已經賣到20多元一斤了,我想等蝦長大些再撈,那時能賣個好價錢。”曾經找不到脫貧門路的王付生,一臉自信地告訴記者。

越來越多的群眾,投入到迅猛發展的小龍蝦產業中來,並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如今,全縣2740戶貧困戶養殖小龍蝦麵積達3.3萬畝,畝均增收2500元以上。

“貧困戶在自家責任田發展‘蝦稻共作’,每畝獎補已由原來的60元提高到400元。”2017年,縣裡成立了縣長任組長的小龍蝦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出臺了《關於加快小龍蝦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系列文件,明確了對貧困戶養殖小龍蝦,特別是發展“蝦稻共作”的系列優惠政策。

“專家來講小龍蝦養殖技術的時候,不僅本村,周圍幾個村都有村民趕來,村部會議室擠得滿滿的,廊簷下還有聽課的村民。”傘陂鎮瓦崗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洋說。

“縣裡還在縣水產局設立了小龍蝦產業黨建辦公室,在各鄉鎮下設合作社(企業)黨支部,依託黨建網絡開展技術培訓、指導諮詢等系列服務,2016年以來,小龍蝦養殖技術培訓達200餘場,今年針對各鄉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訓力爭做到全覆蓋,無死角。”同樣感覺到變化的還有縣裡小龍蝦產業黨建辦的劉徵,“以前開展一期培訓只要半天,專家講完就走,現在了不得,講完不算,還要被村民圍著加微信,還要被請到田間地頭做現場指導,常常一培訓就是一天。為此,我們專門在鄉鎮設立了技術服務站和小龍蝦醫院。”

在東區交易市場旁,有一棟最漂亮的建築,那裡是小龍蝦技術服務站,專門為養殖戶提供專家免費諮詢、水質調控、病害防控等技術服務,最顯眼的地方還標示著24小時免費諮詢電話。

“沒有技術不行!按專家說的做,俺們的蝦才養得好!”王付生手一揮,很堅決,“聽說俺們村還要辦一場培訓,大家都等著呢!”

為群眾解決後顧之憂,除了優惠政策和技術支持,還有合作社、養殖大戶等龍頭企業的帶頭示範效應。

隆古鄉中心村的村民今年年初因為小龍蝦養殖經歷了一場煎熬。養?要先期投資,怕養不好回不來本。不養?眼瞅著別人致富眼熱的不行。該村方正合作社黨支部的6名黨員一合計,領著貧困戶養!合作社幫助貧困戶建蝦池、挖蝦溝,墊資購買蝦苗、飼料,免費全程技術指導,並保證收購成品蝦,迅速打開了局面,參與養殖小龍蝦的貧困戶當年全部收回投資並獲益。

目前,該縣運用“專業合作社+技術+農戶”模式,大力推廣“稻蝦共養”,帶動貧困戶600餘戶,畝增收1500元。全縣小龍蝦養殖合作社也迅速達到50餘家。

C

稻蝦田裡說豐年

前往桃林鎮,沿途要經過傘陂鎮陳集村,只見整齊排列的水塘中蒲草茂盛,時有水鳥飛起,這裡是該縣黃國糧業建成的500畝小龍蝦種苗本地化繁育基地和1000畝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核心示範區。

據胡旭升介紹,潢川縣大力培育小龍蝦種苗繁育、養殖基地,文堯水產、華來時代、廣豐源等龍頭企業,在踅孜鎮、魏崗鄉等鄉鎮分別流轉土地,建起了千畝標準種蝦塘,建設稻蝦綜合種養示範區,引領周邊群眾發展“蝦稻共作”。目前該縣已經成功創建國家級稻漁綜合示範區1個,省級稻漁綜合示範區3個。

為拓寬流通渠道,該縣建起了規模化小龍蝦交易市場20多個,全縣小龍蝦年交易量達2.5萬噸。僅東區交易市場,就輻射帶動周邊6個鄉鎮和固始、淮濱、商城等周邊縣的小龍蝦銷售。

該縣小龍蝦產品精深加工也得到了長足發展,潢川縣投資3.45億元,實施了黃國糧業水產加工、河南澳嘉食品、鑫億食品、潢豐小龍蝦加工、寶樹水產技改等5個小龍蝦加工項目,並鼓勵支持企業註冊了“澳嘉”“蝦九妹”等商標,生產清真、紅燒、麻辣、香辣等系列小龍蝦產品,形成了競爭新優勢。

如今,潢川縣從事養殖加工的人員已達1.83萬人,可年加工成品蝦2萬餘噸,成長為全省最大的小龍蝦養殖、加工基地縣。

潢川縣的小龍蝦產業鏈條不僅涵蓋了苗種繁殖、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等多個方面,更通過科研帶動、綠色食品開發,延伸了產業鏈、提升了價值鏈。創偉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與鄭州大學藥學院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研發蝦殼產品,利用生產工藝,通過精深加工變廢為寶,生產甲殼素、蝦青素、蝦蛋白等高附加值產品;華萊時代與中儲糧合作建設有機米生產基地,在北京13個大型超市設立潢川“蝦田大米”銷售專櫃,每斤售價15-20元,打響了“稻蝦共作有機米”的品牌。 出處:河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