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窮困潦倒,又沒資源,爲何世界大國還爭相攻打?

壐孖


阿富汗地處亞洲中部,山區佔國土面積的五分之四,這裡既沒有肥沃的土地,也沒有豐富的資源,還是世界上最為貧窮落後的地區,為何英國、蘇聯、美國三個五常大國都曾發動對阿富汗的征服戰爭呢?銘蘇先生給大傢俱體分析一下:

一、英國對阿富汗的征服戰爭

英國從19世紀上半頁開始發動了三次對阿富汗的戰爭,分別發生於1839-1842、1879-1880、1919年,英國的三次入侵均被阿富汗人民擊敗,這也是令當時的大英帝國十分丟臉的事情。

英國當時對征服阿富汗那麼執著,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為了阿富汗本身,而是為了英國皇冠上的明珠——印度殖民地的安全。從19世紀開始,隨著俄羅斯和英國勢力的不斷擴展,英國擔心俄羅斯會從中亞地區南下印度洋,從而對自己的印度殖民地構成威脅。所以為了抵擋俄羅斯勢力的南下,英國殖民當局企圖派軍佔領阿富汗地區,從而在阿富汗建立起抵擋俄羅斯南下的防線。

但是,令英國人未曾想到的是阿富汗的多山地形和阿富汗人民的英勇善戰,英國人三次出征,均慘敗而歸,實力最為強大的大英帝國卻敗在了一個實力弱小的阿富汗手下。

二、蘇聯對阿富汗的征服戰爭

20世紀70年代,在美蘇兩大集團冷戰對抗中蘇聯處於攻勢階段,蘇聯為了打通南下印度洋的通道,形成西線(歐洲)、南線(中東、海灣)、東線(亞太)全面推進。其中,在南線,蘇聯加緊推行南下戰略,加強對中東、非洲的滲透和擴張,直達南方能源通道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從側翼圍堵歐洲。

蘇聯通過扶持阿富汗軍人,策劃了三次政變,試圖建立聽從蘇聯人的阿富汗政府,但是均告失敗。最終,1979年蘇聯派遣10萬大軍直接佔領了阿富汗。雖然蘇聯很快佔領了阿富汗的城市,但是持續遭到阿富汗人民的抵抗,導致蘇聯深陷阿富汗戰場10年,在付出沉重的代價之後不得不撤軍。

三、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

2001年美國借反恐之際,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對阿富汗境內的塔利班政府和基地組織進行打擊。雖然美國通過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打死了本拉登,但是阿富汗陷入長期的戰亂,美國深陷阿富汗戰爭,直到現在阿富汗境內依然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和駐軍,美國依然不願全部撤離阿富汗。

從三大五常國家試圖通過戰爭來征服阿富汗的目的來看,英國是為了在阿富汗建立抵抗俄羅斯南下的防線,蘇聯是為了將阿富汗作為南下印度洋的跳板,美國佔領阿富汗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反恐,不然一場反恐戰爭要打十幾年,說出來誰會信。

英蘇美三國佔領阿富汗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阿富汗的重要戰略地位。我們來看,阿富汗雖然以山地地形為主,內部交通閉塞,但是阿富汗的地緣位置卻非常好。阿富汗位於東亞、南亞、西亞、中亞的交匯處,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經之地。歷史上從西方進入印度地區的外來勢力第一站就是從佔領阿富汗開始的,因為外來勢力一旦佔據了阿富汗,向東便可以進入東亞大陸,南下便可以進入印度次大陸和印度洋,向西便可以通過伊朗高原進入西亞,向北便可以進入中亞地區。

美國長期駐軍阿富汗這一戰略要地,對於美國的海外戰略佈局至關重要。北邊可以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中亞地區,東邊可以形成對東亞大國的圍堵,南邊可以對印巴兩國形成鉗制,西邊對伊朗構成直接的軍事威脅。這才是美國長期賴在阿富汗不撤軍的重要原因。

雖然阿富汗並不是風水寶地,但是由於其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成為大國競相追逐的對象。也正是處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下,隨著一波波征服者紛至沓來,阿富汗人民也變成了彪悍的戰鬥民族,形成彪悍的民風,面對外來入侵者,紛紛拿起武器利用有利地形抵抗侵略者,令入侵者付出沉重的代價。


銘蘇先生


爭奪資源、市場這是資本主義擴張時期對外戰爭的主要目的,然而當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到壟斷時期,資源和市場就已經下降到次要地位了,國家之間表現更多是對霸權的爭奪。這樣一來就產生了很多為爭奪霸權服務的地緣學說,比如:陸權學說、海權學說、邊緣地帶學說等等。這些學說強調地理位置對爭奪霸權重要性,一些至關重要的區域、通道、水路、海域也就成了大國角逐、爭奪的主要目標。阿富汗這塊土地顯然就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其北面就是中亞腹地,西面是西亞的伊朗高原、東面是我國西北部、南面就是南亞的巴基斯坦和印度。


在麥金德的陸權論中,其把整個亞歐大陸比作一個巨大的世界島,而西起烏拉爾河流域東到中國的長江流域這麼一個廣闊的區域就是世界島的心臟地區,大體是東歐平原東部、中亞、中國西北部、西伯利亞平原南部、南亞北部地區。阿富汗顯然就處於心臟地帶以內,而處於阿富汗、塔吉克斯坦、我國三國交界的帕米爾高原正是心臟地帶的心臟,戰略位置及其重要。多種文明在這裡交流交匯,北面的東正教文明、西部的伊斯蘭文明、東方文明、南部的印度,既然是交匯之地,那麼也就成了不同文明碰撞的邊緣區域。

長期受到來自不同文明國家的侵襲,讓這裡的人們異常驍勇善戰,加之地形複雜多為山地,就誕生了世界上最難被征服的小民族——普什圖人(真正的戰鬥民族)其也是阿富汗的主體民族。他們以畜牧業為主,靠放羊、打獵為生,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民族卻讓大英帝國栽倒三次、讓蘇聯苦戰8八年最後解體、讓美國花了1萬億美元打了17年至今深陷其中。現在的阿富汗戰爭之所以沒結束的原因就在於現在的阿富汗政府並不代表阿富汗的主體民族普什圖人,而是代表北方几個少數民族的利益,而真正代表普什圖人利益的是美國人一直想消滅的塔利班

一旦美軍撤離,那麼估計不到1年多的時間,塔利班就可以攻下喀布爾重新奪取阿富汗政權。綜合下來,這就是美國人為什麼賴在阿富汗不走的原因,一方面是戰略位置過於重要,其是美國實現在略圍堵競爭對手重要節點;另一方面,就是必須保證其扶持的阿富汗政府絕對安全,並且繼續打壓塔利班。

本文圖片來自百度圖片,1為阿富汗地形圖,2為巴米揚大佛,3為塔利班,4為美軍與阿富汗當地人,感謝提供,歡

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阿富汗雖然資源匱乏,經濟水平落後,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阿富汗成為了很多國家都想要控制和爭取的目標,而一旦阿富汗倒向另一方或者做出出格的事,就會招致大國的攻打。

阿富汗地處中亞,是連接中東地區,海灣產油區,以及中亞地區的重要紐帶,因此歷來被很多國家重視,比如19世紀英國就曾為了阿富汗而開戰。而進入現代以來,阿富汗更是具有很大的戰略價值,被很多大國所重視。

冷戰後期,蘇聯不斷向外擴張,其中就包括中東地區,而蘇聯自然也就需要阿富汗的幫助。但是阿明上臺後,向著脫離蘇聯的方向發展,而蘇聯對此的解決措施就是發動戰爭,直接擊斃阿明,建立新政府控制阿富汗。但最終由於阿富汗人的抗擊,以及聖戰分子,西方勢力的援助,蘇聯最終失敗。

後來塔利班建立政權,控制了阿富汗。但是隨著911事件爆發,美國開始進行反恐戰爭,認為和基地組織關係較好的塔利班正在阿富汗境內隱藏本拉登,幷包庇基地組織,於是美國開始了新的阿富汗戰爭,建立了如今的新阿富汗政權。


僱傭兵


阿富汗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是金屬類礦產資源為主,石油、天然氣、煤礦等非金屬類能源匱乏。

金屬礦產儲量:金礦砂總量7000萬立方,含金量200-400克/立方,銅礦17億噸,鐵礦20億噸,鋰礦3000萬噸,鉻礦1萬噸,另有豐富坡礦,鈾礦未探明儲量。

石油、天然氣、煤礦儲量:石油7000-1億桶,天然氣1000-1500億立方,煤礦4-5億噸。


阿富汗金屬資源如此豐富,為何阿富汗人民卻如此貧窮?

阿富汗地處東亞、南亞、西亞、中亞交匯處。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東的心臟,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國都想控制阿富汗進而控制整個中東的石油資源稱霸世界。阿富汗長期被列強窺視,國家戰爭不斷,社會混亂,滿目瘡痍,恐怖襲擊頻發,經濟崩潰。長期的戰爭另阿富汗沒有和平發展的機遇期,即使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也得不到有效利用開發。也不能把資金投入到國家建設方面。所以阿富汗人民生活非常艱苦貧乏。






世界在等待


阿富汗作為中東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卻是一直成為各個大國必爭之地是有深遠的歷史原因的。

阿富汗的中東門戶地位

我們打開中東版圖可以發現,整個中東最核心的地區就是阿富汗,旁邊有富含石油的沙特阿拉伯,還有敘利亞以及各個資源豐富的小國。

而將視野再擴大一些可以發現,阿富汗的位置,東部和中國聯通,北部和曾經的霸主俄羅斯相鄰。而且美國勢力不斷地入侵中東,“國際警察”美國想要站穩腳,必須在阿富汗有自己的控制權。

阿富汗在歷史上的戰爭經歷

阿富汗的地理優勢不是現在才出現的,我們去了解一下阿富汗的戰爭史就可以發現,阿富汗在近百年來,一直遭受侵略和戰爭。最早是海上霸主英國開啟了殖民擴張之路。為了開拓東印度公司,阿富汗是進入亞洲的陸上必經之路。英國曾經多次對阿富汗進行攻打,但是依然沒能拿下阿富汗的一城一池。

後來是興起的蘇聯共同體也是對阿富汗進行軍事制裁,試圖控制整個歐亞大陸,但是整個戰爭過程拖了時間非常長,也沒能成功攻打下來。

近代來的美國更是對於阿富汗和中東地區進行軍事制裁。這些都足以說明阿富汗的門戶地位。

大國的中東拉鋸

大國競相爭取的目的就是奔著阿富汗的區位和巨大的礦產資源。那麼控制阿富汗代表著什麼呢?我們知道最近的沙特阿拉伯的酋長打破了長期以來和俄羅斯的冰凍外交的局面,第一次主動去俄羅斯尋求外交和貿易合作。

而沙特原先一直和美國是一掛的,之所以主動尋求和俄羅斯的破冰,是為了自身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得到平衡,不再收到美國單方面的牽制,而如果阿富汗能夠歸屬某個國家大國,自然對於整個中東局面會有不一樣的變化。


旅日


這是由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阿富汗位於中東地區,中東可不僅僅是戰亂的代名詞,還是石油資源的集結地;現在大國鬥爭的很大原因就是為了控制石油資源,毫不誇張的說,石油就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命脈。圖謀佔領阿富汗地區的大國,如蘇聯、美國等,都在這一地區經歷了戰火的洗禮。

蘇聯這個國家,地盤寬廣,資源豐富,可要命的是他沒有一個能染指中東,並在印度洋地區找尋出海口的機會;阿富汗則很好的滿足了這一需求,阿富汗本就是中東國家,又非常靠近印度洋,於是,一個親蘇聯的阿富汗政府被扶植起來。然而,蘇聯人顯然低估了阿富汗的反抗力量,(傳聞白頭鷹出資金、兔子出裝備、阿富汗和巴鐵出人力),楞是在這一地區拖垮了蘇維埃。

美國人呢,打著反恐的名義對阿富汗採取了軍事行動,又扶植起了一個親美政權。這一招實在一石三鳥,1.可以有效的打擊恐怖分子;2.可以順手招呼一下中東的石油大佬麼;3.閒暇時候還能牽制一下東方某國。這就解釋了為毛美國遲遲不願意從這一地區撤軍了。



其他國家有沒有行動也就不好說了,各位自己腦補。


巴扎黑悠哈


阿富汗雖然貧困潦倒,又沒有資源,但是,在世界上有一種說法,這就是阿富汗。阿富汗是世界陸地的中心地帶,誰在領了阿富汗就有可能控制整個陸地。

世界上有兩個理論是最著名的戰略理論,一個是海權理論,一個是陸權理論。當然海權理論指的是海洋上的霸權理論,而陸權理論指的就是陸地上的霸權理論。而陸霸權理論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佔領世界陸地的中心地帶,而中心地帶在哪裡呢?這就是阿富汗。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英國也曾經發生過,英國在控制了世界海洋之後,成為了世界第一吧主。也同樣的對阿富汗進行了侵略,希望能夠通過侵略阿富汗,取得陸地上的絕對優勢權,所以對阿富汗進行了大規模的侵略。當然,最終的結果同樣是失敗的,這也是為什麼阿富汗被稱為帝國的墳墓。

美國同樣在取得了海洋上霸權之後,也對陸地窺視已久,所以希望能夠以911事件為契機,對阿富汗發動戰爭,病嬌阿富汗,一舉拿下,得到控制整個阿富汗的戰略目的,從而可以控制整個亞歐大陸。

所以說不管是英國,還是前蘇聯,和如今的美國,都對阿富汗展開了程度不同,時間不等的大規模的侵略行動,其目的也在於所為的陸權戰略理論,所以阿富汗成為了各大國的眾矢之的。當然,阿富汗人民積極的反對各個外來勢力的侵略,也被世界各國所稱道的,而阿富汗戰場也被稱為帝國的墳墓。這就是為什麼阿富汗雖然沒有資源,而世界各個強國。都來侵略阿富汗的主要原因。


幸福地帶2


爭奪資源、市場這是資本主義擴張時期對外戰爭的主要目的,然而當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到壟斷時期,資源和市場就已經下降到次要地位了,國家之間表現更多是對霸權的爭奪。

阿富汗地處東亞、南亞、西亞、中亞交匯處。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東的心臟,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國都想控制阿富汗進而控制整個中東的石油資源稱霸世界。阿富汗長期被列強窺視,國家戰爭不斷,社會混亂,滿目瘡痍,恐怖襲擊頻發,經濟崩潰。長期的戰爭另阿富汗沒有和平發展的機遇期,即使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也得不到有效利用開發。也不能把資金投入到國家建設方面。所以阿富汗人民生活非常艱苦貧乏。

這樣一來就產生了很多為爭奪霸權服務的地緣學說,比如:陸權學說、海權學說、邊緣地帶學說等等。這些學說強調地理位置對爭奪霸權重要性,一些至關重要的區域、通道、水路、海域也就成了大國角逐、爭奪的主要目標。阿富汗這塊土地顯然就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其北面就是中亞腹地,西面是西亞的伊朗高原、東面是我國西北部、南面就是南亞的巴基斯坦和印度。

大國競相爭取的目的就是奔著阿富汗的區位和巨大的礦產資源。那麼控制阿富汗代表著什麼呢?我們知道最近的沙特阿拉伯的酋長打破了長期以來和俄羅斯的冰凍外交的局面,第一次主動去俄羅斯尋求外交和貿易合作。而沙特原先一直和美國是一掛的,之所以主動尋求和俄羅斯的破冰,是為了自身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得到平衡,不再收到美國單方面的牽制,而如果阿富汗能夠歸屬某個國家大國,自然對於整個中東局面會有不一樣的變化。

所以說不管是英國,還是前蘇聯,和如今的美國,都對阿富汗展開了程度不同,時間不等的大規模的侵略行動,其目的也在於所為的陸權戰略理論,所以阿富汗成為了各大國的眾矢之的。當然,阿富汗人民積極的反對各個外來勢力的侵略,也被世界各國所稱道的,而阿富汗戰場也被稱為帝國的墳墓。這就是為什麼阿富汗雖然沒有資源,而世界各個強國。都來侵略阿富汗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