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劇《天坑鷹獵》吐槽文淇「扶弟魔」的人,何不食肉糜

熱播電視劇《天坑鷹獵》吐槽文淇“扶弟魔”的人,何不食肉糜

熱播電視劇《天坑鷹獵》

熱播電視劇《天坑鷹獵》吐槽文淇“扶弟魔”的人,何不食肉糜?

之所以會看《天坑鷹獵》,起因是因為文淇,畢竟大叔愛蘿莉,我不可能為了看王俊凱吧?去年可以說是華語電影的“文淇年”,她在《嘉年華》和《血觀音》中的表現太過驚豔,可以說是天生的大銀幕寵兒,前途無量。所以,當我再聽到文淇的消息竟然是出演了一部網劇的時候,自然是相當意外。

其實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這幾年幾乎已經被演爛了,風頭正盛的文淇在金馬獎之後選擇這樣一部作品接棒,其實是要冒一定風險的。畢竟很多演員更加願意呆在“舒適區”,好比某金馬獎影后,獲獎之後幾乎接的就全是類似類型的野丫頭角色。文淇小小年紀能有這般勇氣,還是值得鼓勵的。

不過,即使是在盜墓題材的作品中,我也是有“偏見”的,那就是天下霸唱的作品往往要比南派三叔的靠譜兒。從一開始楊洋、李易峰版讓人笑掉大牙的《

盜墓筆記》,到並沒有好過劇版多少的鹿晗電影版,南派三叔改編的影視作品,在大銀幕上不及《尋龍訣》,在熒屏上也比不上《精絕古城》。

事實上兩位作家的作品改編走的完全是不同的思路。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系列走的是赤裸裸的商業路線,楊洋、李易峰、陳偉霆、鹿晗這些當紅流量明星的選擇,其背後都是精準的盈利計算;而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則更多走的是作品路線,無論是陳坤、黃渤這些戲骨,還是阮經天、徐璐這些二三線演員,都是儘量找合適的人,而不是流量大的。

所以《天坑鷹獵》這樣一部少年題材的盜墓影視作品,選擇了19歲的王俊凱和15歲的文淇來主演,是一條相當清晰的思路。青春片艱難的復興早就告訴了我們,找合適年輕的演員出演合適的角色,遠比無腦找明星的效果好得多。何況王俊凱今日的號召力,也並不輸於任何當紅明星,既不是兩全其美?

不過拋開一切製作層面的謀算,在看過《

天坑鷹獵》前幾集後,我的第一感受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有趣。首先是演員方面,兩個年輕演員的年齡契合,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何況這本就不是多麼考驗演技的深奧戲份,而是一部節奏輕快、氛圍輕鬆的青少年探險作品,按部就班地來演,最難得的反而是一個自然的狀態。

對於王俊凱的表演,我的印象還停留在《長城》裡的寥寥幾幕,沒什麼成形的概念,年少成名,自然非議眾多,這是無法避免的。看他在《天坑鷹獵》中的表演,明顯能夠感受到王俊凱的表演慾望很強。無論是從肢體上的一些細節,還是一些痕跡明顯的表情變化,都可以看得出他的確是在認真地演繹張保慶這個角色。可惜的是,年齡限制的同時也限制了閱歷,張保慶這個角色,理應有一種京城小痞子的感覺,但王俊凱少年的眼神太乾淨,演不出那股市儈勁。

反倒是他在與文淇的互動之中,表現相當不錯,其實並不存在什麼“文淇帶著王俊凱演”這種事,但這一對小年輕演員之間確實發生了一些化學反應。王俊凱的青澀俊朗和文淇的倔強堅韌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使得張保慶和菜瓜這兩個背景迥異的角色之間多了更多可碰撞的空間。

而文淇的表演依然讓人放心。雖然這是她作為一個臺灣姑娘,第一次接觸這種北方農村姑娘類型的角色,但她理解角色的能力確實一流,很成功地抓住了菜瓜這個角色身上最關鍵的特質,一個是堅強,一個是信仰。

文淇在《嘉年華》和《血觀音》中的表演,都讓人感受到兩個字——“鋒芒”。很多人都驚訝於這個小小年紀的姑娘體內為什麼蘊含著巨大的能力,似乎隨時都能爆發出來。但到了《天坑鷹獵》中,文淇的這種突出的特質不再那麼明顯,而是變成了角色身上的一種內在的堅韌氣質。

在面對忽然置身北京的詭異狀況時,她第一反應就是毫不動搖地要趕回家照應自己的弟弟;在雪原之中遭遇獨狼襲擊的時候,她沉著冷靜地以身誘敵、伺機反擊;在再赴天坑的途中,即使路途兇險,她依然是團隊中的定海神針。文淇並沒有被角色身上地域性的特質所束縛,反而是抓住了菜瓜身上與自己以往角色間的共通之處,尤其是是人物的性格特點,最終將菜瓜這個角色塑造得鮮活而有個性。

在我看來,整部《天坑鷹獵》在演員的表演層面還是差強人意的,相比《老九門》那種集體裝逼的把戲,《天坑鷹獵》中的演員們雖然不都是老練的戲骨,但表現個個可圈可點,何況還有劉佩琦等老演員來保駕護航。

在故事層面,一二兩集北京的戲份稍有蹉跎,但從第三集遠赴鷹囤開始,故事的幾條線索便開始有條不紊地展開。天下霸唱在故事層面的規劃一直比南派三叔要強,而後者其實更擅長的是營造詭異懸疑的氣氛,但這一點很難在改編的影視作品中體現出來。

在《天坑鷹獵》中,當張保慶和菜瓜回到鷹囤的時候,才慢慢發現陸國華的意外背後,深藏著錯綜複雜的內幕。僅僅是勘探隊的寥寥數人之中,就暗藏著三股勢力,守正不阿的楊燁心中一直對父親的死因無法釋懷,副隊長邢原野也絕不僅僅是看上去的想奪權而已,而看似單純可愛的小紅果則是隊中的“內奸”。此外,勘探隊之外還有膽敢遠赴北京作案的“把頭”一夥人,以及順德老人代表的鄉村守舊勢力。

加上張保慶和菜瓜、二鼻子的“少年鐵三角”,小小的鷹囤之中有四五股勢力都在同時追逐著陸國華筆記本中的秘密和天坑之中更大的秘密。這樣充滿懸念的故事,格局雖不大,卻充滿了太多線索,不得不佩服天下霸唱對劇本的拿捏能力,實在是駕輕就熟,而《天坑鷹獵》的故事也必然會越來越精彩。

對於這樣一部年輕的盜墓題材電視劇,相信無論是從演員層面,還是質量層面,都是值得我們鼓勵的,但是在本劇開播後的幾天,我看到的幾條所謂差評,卻讓我大跌眼鏡。

不喜歡一部劇的理由可以有很多,演員太爛、故事太扯、製作太差,這些都可以理解,但“討厭劇中人物性格和三觀”這種理由都可以拿出來的話,那我不喜歡唐僧太墨跡難道就要說《西遊記》是垃圾了嗎?

​“張保慶把什麼想法全都寫在臉上,人人都知道他在想什麼,所以副隊長邢原野拿他當槍使,楊燁則是利用他,毛靴怪沒有讓他認出自己……所有人都把他玩得團團轉。”

所以這就是你不喜歡這部劇的原因,因為張保慶太蠢?那《阿甘正傳》豈不是看十分鐘你就看不下去了?如果一個年輕小夥一出場就能在一眾居心叵測的老大哥面前遊刃有餘甚至智商碾壓,那可能只有在《柯南》裡才看得見。

“你不殺它它就要殺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和動物殊死搏鬥的時候談同情你不覺得太矯情了嗎?菜瓜的聖母白蓮花白左人設真令人作嘔。”

單憑一句“它只是想吃了你”就能把“白蓮花”、“白左”等帽子扣嚴實的人,可能連《動物世界》都沒法看,畢竟趙忠祥老師更加多愁善感。

而用“編劇憑什麼要讓菜瓜把功勞讓給二鼻子?就因為菜瓜是女的,二鼻子是男的?其中流露出的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讓人心寒”來譴責菜瓜是“扶弟魔”的,則已經完全是強詞奪理了。

編劇憑什麼?你說憑什麼?

別說菜瓜只是把自己的功勞讓給弟弟,現實中的重男輕女,姐姐動輒數十萬的給弟弟籌禮金的姐姐豈又少了?無力改變現實,就把現實的鍋扣在文藝作品的頭上,無異於懦夫所為。

事實上菜瓜這個角色身上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其舊農村女性的性格色彩,雖然我們難以認同菜瓜初期的“三觀”,但這種人物性格恰恰從現實的角度展現了過去農村的落後與桎梏,也更能體現出菜瓜後期決心改變的巨大成長。

文淇對菜瓜這個角色的詮釋,並不顯得愚昧,反而是一種信仰的姿態。菜瓜作為一個邊陲山村中土生土長的農村姑娘,並不像飽受現代文明薰陶的我們對男女平等有著敏感的理解,反而是以一種淳樸的姿態敬仰著舊時的規則。

她在獵殺中毫不留情,卻在獵殺後馬上補刀,以免獵物經受過多痛苦,並不是所謂的矯情,而是深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法則,尊重眾生平等的地位,實則是一種超然於物的高尚情操,並不應該受到現代人不懷好意的嘲笑。

至於苛責菜瓜“重男輕女”則更是讓人無言以對,幾乎在一百年前,菲茨·傑拉德就在自己的著作《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第一句寫到: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以今人之文明進步,嘲笑古人之舊狀落後,豈不是無異於當年晉惠帝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問,何不食肉糜?

熱播電視劇《天坑鷹獵》吐槽文淇“扶弟魔”的人,何不食肉糜

熱播電視劇《天坑鷹獵》

熱播電視劇《天坑鷹獵》吐槽文淇“扶弟魔”的人,何不食肉糜

熱播電視劇《天坑鷹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