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銀行把儲戶的存款放貸出去,但是儲戶的存款即銀行卡上的資金並沒有減少呢?

你生活的錯源於你懦弱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因為雖然很簡單,但是卻蘊含了銀行運營的基本原理:

先說答案,因為你的賬戶上顯示的不過是一串數字而已,只是一張借條而已。

銀行會從各個儲戶手裡借錢,然後登記,在你的賬戶上記錄一個數字,僅此而已。這個資金就進入了銀行的資金池,如果你是通過網絡轉賬,甚至可能不會有新的資金進入資金池,只是在不同賬戶上修改一下數字而已。

那麼用戶取款怎麼辦?

銀行會留有一定的保證金,比方說總資金的5%,用於在銀行中支付日常的取款,大額取款需要預約。剩下的95%的資金就拿出去放貸了。

由於不會每一個人都會在同一天來取款,所以並不需要持有過多資金,這就和保險的道理是一樣的,從長期來看,每天平均的取款數量是恆定數字上下波動的。

銀行只需要取置信區間的95%的範圍內就可以保證,如果臨時資金不足,可以去總部拆借,或者其他銀行拆借。

這裡面需要注意,銀行進錢和出現不是同一個渠道:

很多人以為銀行的錢是通過方式1來運轉的,實際上,銀行的錢是通過方式2運轉的。


以股易金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西瓜菌

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平時用的儲蓄卡名字叫做借記卡,很多人在辦理過後甚至不明白還把它當做了信用卡,其實這就是我們平時理解上的一個誤區。所謂的借貸關係是從銀行的角度來講的,借記卡的意思是銀行借了你的錢,然後記錄下來,所以叫借記卡。在銀行信用卡,叫做貸記卡,也就是銀行向外貸款記錄的卡片。所以您的卡上的金額其實就是銀行欠了您這麼多錢。

您在問題裡應該有一個隱性的擔憂就是銀行把您的錢拿出去貸款了,但是您賬面沒有變化,會不會在取錢的時候銀行無錢可取。其實這個也是不用擔心的,我們平時在聽新聞的時候會經常聽到銀行準備金率這個名詞,銀行準備金就是銀行預留下來不能動的那個部分,這部分錢主要就是應對儲戶的現金需要,我國一般的銀行準備金率在20%左右,國際上一般在10%左右足足高了一倍,銀行準備金是銀行也運行幾百年來得出來的數字,一般只要有10%的總現金儲備就可以應對所有在銀行存款的客戶的現金需要。所以銀行應對客戶取錢的時候現金儲備是沒有問題的。

另一部分問題就是銀行怎麼贏利,當然是用儲戶的錢去放貸或者投資了,前邊講過銀行準備金,那麼剩下的錢銀行就可以分成不等的比例去投資或者放貸,那麼銀行自然也就從這部分資金投資中獲得利潤維持運行。


首席投資官


個人理解,這就是資金體內循環。你把錢存到銀行,銀行放貸到企業或者個人,企業或者個人要花出去,而收款方還是把錢放到銀行賬戶上。除了現金流,基本就是賬務往來。從資金來源和資金佔用上理解,也就是借貸記賬。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除了現金,資金始終在銀行,無非就是不斷更換賬戶。你賬戶上的錢不取,銀行可以放貸,有人取錢也有人存錢。銀行的錢始終在流動中,為了防止集中擠兌,央行設立了存款保障體系,留出充足的存款準備金和貸款備付金。銀行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死錢變成活錢,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麻辣SC


比如,有10個人到中國銀行存錢,每人存100,這樣中國銀行就收到了1000元存款。

企業A到中國銀行貸款800元,3天后還,這樣銀行裡還剩200元,只要這10個人在3天內取錢不超過200元即可,銀行裡的錢就足夠應付。

所以銀行收到存款,不是所有的錢都拿出去放貸款了,而是按照20%的比例留下一部分錢,應付儲戶的取錢需求。只要不發生擠兌,就沒什麼大問題,擠兌意思就是這10個人同時到銀行要把錢取出來,這時銀行就要破產了,因為銀行沒有這麼多錢,這時銀行就需要救助,比如其他銀行或政府借錢給它應急,等銀行把貸款都收回來再還。

所以如果你要是有大額取錢需求,需要和銀行提前說一聲,銀行提前準備,不然一些小的支行點都沒有這麼多現金。

而且貸款給你,也不是說一下子把現金都給你,而是這個錢存到了你在這個銀行開立的賬戶裡,也就是說這個錢並沒有出去,還是在銀行裡。


上丞工作室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有一位精打細算的金融家A先生,在加州開了一家銀行。

另外有一個建築承包商B先生,才剛完成一件大案子,賺到了100萬美元的現金。他把這筆現金存進了A先生的銀行。於是,這家銀行目前擁有了100萬美元現金的資金。

這時,有一位經驗豐富但資金不足的麵包師傅C小姐,覺得她看到了一個大好的商機:這個城市還沒有一個真正好的麵包店。只不過,她自己的錢還不足以買到全套需要的設備,像是工業烤箱、水槽、刀、鍋碗瓢盆之類。於是,她到銀行向A先生提出商業計劃,說服他這項計劃值得投資。A先生於是就用轉賬的方式,將100萬美元的貸款轉到C小姐的銀行賬戶,賬面上她就有了100萬。

接著,C小姐請承包商B先生來蓋她的麵包店,價格剛好又是100萬美元。

等到她寫了支票給B先生,B先生又拿去存在A先生的銀行裡了。 所以,現在B先生戶頭裡有多少錢?沒錯,200萬美元。 然而,銀行的保險庫裡實際上到底有多少錢?也沒錯,100萬美元。 而且,還不光只是這樣。就像一般常見的情形,B先生這位承包商在兩個月之後告訴C小姐,因為某些無法預期的問題和費用,麵包店的建築費用得漲到200萬美元。雖然C小姐非常不高興,但動工到一半,已經無法喊停了。於是她只好再次到銀行,又說服了A先生再貸給她100萬。 於是,A先生又另外轉了100萬美元到她的賬戶裡。而她也再將錢轉到了承包商B先生的賬戶。 這樣一來,現在B先生戶頭裡有多少錢?已經來到300萬美元了。 但銀行裡實際上呢?其實一直就只有100萬美元。而且事實上,這100萬現金從來就沒有出過銀行。


根據目前的美國銀行法,這種作業還可以再重複7次。所以,就算銀行的保險庫從頭到尾就只有100萬美元,但這位承包商的戶頭最後可以達到1000萬美元。銀行每次真正持有1元的時候,就能夠放款10元;換句話說,也代表我們銀行戶頭上看到的那些金錢,有超過九成其實只是數字,而沒有實體的硬幣或鈔票。舉例來說,如果今天匯豐銀行的所有儲戶都忽然要求結清賬戶、提領現金,匯豐銀行就會立刻倒閉(除非政府介入拯救)。而且,就算是產業龍頭的英國勞埃德銀行(Lloyds)、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世上任何銀行都是如此。

在這個麵包店的例子裡,之所以“承包商戶頭裡的金額”與“銀行裡實際現金的金額”會出現落差,是因為這個落差就在於C小姐的那個麵包店。A先生把銀行的這筆錢投入這項資產,是因為相信終有一天有利可圖。雖然現在麵包店連一條麵包都還沒烤,但不管是C小姐或是A先生,都相信只要假以時日(例如一年後),店家生意就會一飛沖天,每天賣上幾千個麵包、蛋糕、餅乾之類,賺得可觀的利潤。這麼一來,C小姐就能連本帶利清償貸款,如果那個時候B先生想把現金取走,A先生也能輕鬆應對。


現代經濟體系是一種信用,以及對於未來的信任,我們相信未來更好。


意識的海洋


簡單回答,如果這個銀行破產了,那麼你銀行卡中並不是錢,而是一堆債務數據。

因此,個人存在銀行中的錢,已經大多數被銀行借出放貸,放貸數據和自有資金數據除了每天電子流水,還是必須向央行報曰報表,作為依據存根。

銀行卡中的錢,實際上變成該銀行的信用了,只是這個信用非常高,你可以取錢也是可以交易的,一但銀行破產,它就不是真錢,信用畢竟是信用。


湯之銘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賬務處理的角度來理解:

一、儲戶存錢的時候

當儲戶A把自己的1000元錢存入銀行的時候,銀行根據借貸記賬法“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規則,進行如下賬務處理:

借:現金 1000元; 貸:客戶賬戶-A客戶 1000元;

這就是說,銀行在收到A客戶現金的時候,銀行自己的庫存現金增加,客戶的銀行存款同時增加;

銀行把資金入到客戶的卡或折下後,把客戶的卡或者存摺交還給客戶,完成了業務處理。客戶在銀行的賬戶裡就多了剛才存的一筆錢,不會再動了。

二、儲戶取錢的時候

假設儲戶B到銀行來取錢100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客戶賬戶-B客戶 100元; 貸:現金 100元。

這就是說,客戶自己的賬戶內資金減少了100元,銀行的庫存現金也同時減少100元。

我們從上面的兩組會計分錄來看,A和B之間有關聯嗎?

是沒有關聯的,毫無聯繫,對吧?因為這是兩組不同的業務。

三、給儲戶放貸款的時候

銀行給儲戶C放貸款的時候,會計分錄為:

借:貸款 200元;貸:客戶賬戶-C客戶 200元

也就是說,銀行的貸款類科目和客戶的賬戶同時增加200元。那麼,這組分錄和第一組分錄的客戶A有關係嗎?同樣也是沒有關係的。

雖然從理論上來講,儲戶的存款以及從同業拆入的資金,是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但是,具體的存貸款業務之間,都是相互獨立的,並不是想像的一個人的存款存到了銀行,被銀行放貸款用掉了,存款人的帳戶資金就減少了。


博文微金融


儲戶的錢被銀行貸出去了,但為什麼儲戶卡上的錢沒有減少呢?

我看了很多回答,講的很玄,實際道理很簡單:因為儲戶相信銀行。銀行是靠信用經營的,銀行告訴儲戶說,你存在我們銀行的錢,你隨時可以來取。於是儲戶就認為自己存在銀行的錢是不會減少的。

實際上,銀行是一定會把儲戶的錢貸款出去的,因為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是銀行盈利的主要模式。所以銀行吸收的存款從現金流角度看,一定是流出。

既然是流出,雖然銀行從賬面上看存款總數不變, 但是對於實際可用於兌付的現金來說,是減少的。這就是銀行最怕客戶擠兌的原因。由於所有儲戶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取出所有存款,因此銀行就是利用這個時間差,保持其兌付能力。一旦所有客戶同時要求取款,銀行的貸款又不可能隨時收回,立刻就會出現兌付危機。

希望我的解釋能讓大家滿意。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閣下對資金的運作有個誤區,銀行卡上的數字並不代表真正的貨幣。金融裡的所有產品都是一樣,錢只有流通起來錢才能生錢,沒有流通就如同把錢埋在地裡,是不能錢生錢產生利息的。

  儲蓄裡的餘額它只是一種記錄,而錢實際上是給銀行放貸出去了。

這就好如你把一百塊錢借給我,我給你寫張欠條,欠條給你,你就能每天看到數字,但那一百塊錢我拿去幹了什麼你是不知道的。

  銀行就是寫欠條的方式給你記個數字,而錢真正用到什麼地方你是不知道了,但又是因為很多人存入有很多的錢,它可以放貸一部分出去,留一部分以備人們隨時取出。



  不僅是銀行,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是同理,就像餘額寶,它屬於貨幣基金,投資標的是短期貨幣工具,它的錢是要存入銀行,或者買國債等等操作的。而又是因為其保存有大量的現金流,比如一百塊錢留下十塊錢以備人們隨時贖回取出。

  當然,股票它也是個數額,要變現賣出必須要有人買,沒人買那就是個鴨蛋,沒有人或機構會為此擔保。像股票融資的錢最終是流到上市企業中去的,而上市企業將其投資於實體經濟,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融資方式。

  總而言之,儲戶上存款它只是個記錄,並不是說銀行幫你存著不動。如果是要求開個保險櫃,那麼不是銀行付給你利息,而是你要付銀行相應的保管費了。

  關注“三人聚眾”,掌握更多財經知識,有什麼問題可以下方評論留言哦——三人行,必有我師。難道不點個贊???


三人聚眾


其實是“少了”,但是你感覺不到,因為不涉及到現金。

我換個問題問你,為什麼銀行會要求取款五萬以上要提前打招呼,當天不能想取多少取多少,這些錢不是你的嗎,不是“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嗎。

因為是這樣的,打個比方說有100個人每個人存10萬一共是1000萬存款,但銀行不可能每天都準備1000萬現金等著客戶隨時來取,一般小一點的網點也就不超過50萬的庫存,遇到大額取款要提前向上級機構調撥。

所以呢,你的存款並不是以現金的形式存放在銀行,而是“帳”上,銀行可以把它存放在上級機構,也可能向外發放貸款,只有當你取現金時,才能真正感覺的錢“少”了。

這有點像說,為什麼信用卡容易造成過度消費呢,因為本來如果是現金,你會實實在在感覺的有錢還是沒錢,沒錢就買不了,但是信用卡可以透支,先消費後還款,你刷卡的時候往往意識不到你有米有錢,反正都能刷得出去,往往就過度消費,成了卡奴。

所以,銀行“用”你的錢去發放貸款,並不是真的把錢從你的賬戶上轉出,而是給你存款記賬,然後資金調轉,用來賺取利息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