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鞏算相聲大師嗎?

星星3416562


馮鞏老師人品一流受人尊重,但是要是被稱之為“相聲大師”還值得商榷,我的這個說法並不是不尊重馮鞏老師,而是實話實說。要知道馮鞏老師雖然是說相聲起家,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來都是以演小品為主,拍電影為輔,基本上就不再說相聲了,如果還要尊稱他為“相聲大師”,我想就連馮鞏老師自己也不會願意。

“相聲大師”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如果想擁有,那是難上加難。必須精通相聲,還能夠把相聲說的很好,讓大家喜歡自己的風格,還要有很高的資歷,其實以馮鞏老師的經驗和資歷,如果能堅持一直說相聲,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勝任“相聲大師”這個稱號,但是他卻半途轉行改演小品了,不過這也算是明智的選擇,畢竟當時相聲行業不景氣,已經沒有幾個人在說相聲了。

希望馮鞏老師在小品領域不斷髮展,不斷創新,繼續推出新的作品供我們欣賞,直到有一天能夠擔當得起“小品大師”這個稱號,馮鞏老師,加油。



陳語爛言


其實作為一個軍閥世家子弟,馮鞏當年想要學習相聲,應該是受了很多阻撓,吃了不少苦頭的。馮鞏的曾祖父是軍閥馮國璋,他的父親馮海崗是國民黨軍官。

從小就出生在軍人世家,馮鞏也繼承了世家的基業,加入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現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同時他還是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等。

馮鞏雖然出身在軍閥世家,但他是1957年出生的,那時候他們家也沒什麼基業了。從小酷愛文學藝術的他,迷上了相聲,並且自己在家裡琢磨編劇本。

馮鞏16歲的時候,以自己原創作品《尊師愛徒弟》去參加天津市優秀節目會演,從此打開了演藝相聲的大門,以後馮鞏拜入馬季的門下,正式學習相聲藝術。

那時候馮鞏學習相聲的創作和表演,並於劉偉合作講對口相聲,由於兩個人默契度和技術都很好,很快就在京津圈子裡火了起來。

從1986年起到今年2018年,馮鞏連續在春晚上演出32年了。搭檔從劉偉換到了牛群,又換到了郭冬臨,再換到了牛莉,從相聲換到了小品,馮鞏一直都是春晚舞臺上的常青樹。

馮鞏其實是可以算作相聲大師的,畢竟在這個“大師”滿天飛的年代,作為一個“霸佔”春晚舞臺32年的大咖,如果不能算作大師,那估計也就沒人可以了。

很多人會覺得,馮鞏這些年除了春晚,也沒什麼作品,而且後期的春晚全是小品。但是其實仔細想想,春晚不就是最大的舞臺嗎,從86年到99年,馮鞏也在春晚上講了十幾年的相聲。

一年一個新作品,中間有幾年不止一個作品。這樣的速度還不滿意嗎,那些說著潛心修煉卻又到處走穴的相聲演員們,又能多久出一個作品,並且在全國觀眾面前展現呢?

不過馮鞏近些年,從相聲跳到了小品,確實令不少原先相聲的粉絲有些鬱悶,雖然小品中也有一些優秀作品,但總有些差強人意。希望馮鞏接下來能以相聲為主,畢竟相聲還是他的老本行嘛!


魏青衣


算不上。

馮鞏相聲受馬季先生影響太大,完全以包袱為中心,放棄了板眼。

相聲固然是離不開包袱的,但觀眾要看的是人,同樣的包袱,不同人有不同的抖法,如果只是賣下關子,那就太容易了。傳統相聲中,真正的包袱並不多,追求的是回味,這回味完全靠表演、靠語言來賦予,即所謂板眼。

馬季先生非常聰明、幽默、創作力強,特別善於從生活中發現段子。可問題是,他的基本功較差,拜師後又未得很好訓練,所以長期將說段子、抖包袱視為相聲。不否認,馬季先生的包袱抖得確實好,很老到,可馬季的相聲聽上三遍,恐怕就聽不下去了,因為所有包袱的東西你都知道了,還聽什麼呢?

相比之下,侯寶林先生、馬三立先生那慢條斯理道的說話風格、極具個人化的表演風格,真可謂百聽不膩,其實說實話,馬三立先生說話太快,晚年聲音也比較含混,北京觀眾聽不太清楚,但照樣覺得他說的有意思。他說的《賣猴兒》,我聽了五六遍才完全聽懂,以後聽過不下20遍,每遍的感覺都不一樣。這才是真功力。

馬季先生一生創作了好幾百個段子,真正經典的卻不多,早年老藝人帶著的《打電話》比較經典,但從中頗可見郭啟儒先生的功力。

馬季先生晚年將他的逗哏為核心的相聲發展到極致,提出所謂“互為捧逗”的觀點,個人覺得非常不妥,雖然加大了包袱的密度,卻更沒節奏和板眼了。

馮鞏恰好是在這個時期得到馬季先生的指導的。馮鞏表演水平好,包袱脆,這是優點,但沿著馬季先生的方向,就完全走到小品的方向去了,最終成了用表演代語言,對個人,固然擴大了表演領域,對相聲,則是極不負責任的。

所謂相聲大師,要對相聲藝術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侯寶林把相聲從地攤帶到劇場裡,說他是大師不為過,這是一次革命性的躍遷,個人覺得,在相聲這個行當,除了侯大師外,其他人恐怕都沒資格稱大師。

馮鞏為人忠厚,在藝術上精益求精,這個應該肯定。只是他的這個探索方向實為相聲發展的逆流,違背了相聲藝術的基本規律。雖然我很尊重馬季先生和馮鞏,但我依然要說,他們這條路沒前途,這麼走下去,就是把相聲往死衚衕裡帶。


老虎他爹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明確的告訴您,馮鞏先生不算相聲大師,也不可能成為相聲大師。但是馮先生是相聲界行政級別最高的藝人,而且未來極有可能成為相聲有史以來官最大的藝人。

6月30日新華社曾經簡短的發佈一則新聞,民革十三屆中央理論研究與學習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民革中央副主席、理論研究與學習委員會主任馮鞏出席會議並宣讀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這則新聞向外界傳遞的信息是,剛剛當選民革中央副主席半年的馮鞏先生,又兼任了新職。馮先生未來會怎樣,沒人能知曉,但是有一點大家都清楚,民革中央的主席是副國級……




這也說明,馮先生已經徹底告別了相聲舞臺。進入新千年以來,儘管馮先生在春晚的舞臺一直演小品,但是馮先生一直堅持說自己演的不是小品是相聲劇。可是不管馮先生演的是叫小品,還是叫相聲劇,都未能給全國觀眾再留下深刻的印象,全國觀眾記住的始終是那句每年除夕都會聽到的,“親愛的觀眾朋友,我想死你們了!”


馮鞏先生16歲的時候,以自己原創作品《尊師愛徒弟》參加天津市優秀節目會演,從此打開了演藝相聲的大門,後拜入相聲名家馬季的門下,正式學習相聲藝術。 那時候馮鞏先生與劉偉老師合作講對口相聲,並且連續三年登上了春晚的舞臺(兩次是對口,一次是群口),由於馮劉二人是發小,所以兩個人的默契度非常高,再加上二人都刻苦學習,相聲功底與日俱增,很快就在京津圈子裡火了起來。

但是後來馮劉二人因種種原因裂穴,馮先生的搭檔從劉偉換到了牛群,也正是這次換搭檔,馮鞏先生迎來了相聲事業的巔峰,二人從《小偷公司》開始,迅速紅遍大江南北,連續十幾年霸佔春晚舞臺相聲曲藝類最受歡迎節目的頭名,和趙本山一同成為那時春晚的收視保證。



但是進入新千年之後,由於牛群的不安分,馮鞏先生的搭檔不得不再次換人,而之後不管是郭冬臨還是牛莉,也不管是相聲還是小品,馮鞏先生的作品總是讓人感覺有些差強人意。雖然馮先生在春晚舞臺以及影視作品,也給觀眾帶來了笑聲,但是全國的相聲愛好者們,還是希望聽到馮先生說相聲。

對於馮先生的轉型,也許中國影視界多了一位好導演,也許老百姓又多了一位好乾部,但是對於相聲界而言,實在是少了一位好藝人!


靖逸軒主


1957年出生在天津的馮鞏祖上實力相當了得,其曾祖父便是北洋三傑之一、直係軍閥的創始人、曾出任代理大總統的馮國璋。不過馮鞏小時候並沒有因曾祖父的名氣得到任何照顧,反而因出身問題歷經艱辛,好在喜歡文藝的馮鞏抓住機會學習了京胡、板胡等樂器,最終作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被特批進入學校中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從而走上了文藝之路。1973年,馮鞏憑藉《尊師愛徒弟》在參加天津市優秀節目匯演時被馬季相中,從而投到馬季門下學習相聲創作和表演。

馬季雖然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徒弟,但是確實新派相聲的重要代表,在侯寶林將相聲從地攤帶入劇場後,馬季便以發掘段子、抖包袱視為相聲的關鍵,而基本功方面的訓練相對較少,因此馮鞏在基本功上難以得到真傳,再加上本來馮鞏就屬於半路出家,因此他的基本功如何實在不好下定論。

不可否認,馮鞏曾在春晚等舞臺上將舞臺相聲發展到極致,《虎年說虎》《五官爭功》《點子公司》《小偷公司》等作品都曾膾炙人口,但是隨著小品的崛起,相聲開始走向沒落。馮鞏也在想辦法重振相聲,只是他並不沒有通過挖掘新段子或是將相聲帶回小劇場等方式使相聲重新變得為觀眾喜聞樂見,而是採取使相聲向小品靠攏的方式創作相聲劇類的作品,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實際效果卻難以達到預期,除了年年都有的一句“我想死你們了”,實在沒有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不過作為相聲界電影拍得最好的相聲演員之一,由他執導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別拿自己不當幹部》等作品還是比較不錯的,而他的徒弟也非常爭氣,賈玲、白凱南、“大潘”潘斌龍、宋寧等都已在國內喜劇圈混出了名堂,只是這些人現在也難以與相聲沾邊。以馮鞏的演藝經歷以及對中國喜劇的貢獻看,稱其為喜劇大師並無不妥,但是稱其為相聲大師就有待商榷了,畢竟無論是馮鞏本人還是他的徒弟與相聲的距離都已經越來越遠。(LS)


捕魚小分隊


馮鞏老師,我覺得他應該算是一個相聲大師了。首先說馮鞏老師的為人,我覺得這是一個狠低調的人。論相聲的能力和聲望他遠比江戶你這樣的人物強得多。可是在相聲界裡他做人做事都非常低調,而對工作,他卻十分的投入。他在我們的幼年時候就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會致人口的相聲段子。使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個有青春朝氣的相聲演員。他和劉偉牛群都曾合作過也都曾火的讓大家記住了他們。我想死你們了,這成為馮鞏老師。春晚的經典話語。每年春晚也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馮狗真的是一個與世無爭的那麼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他培養的徒弟賈玲等,也給觀眾們帶來了笑聲。至於相聲界裡的爭鬥馮鞏也從未參與這其中就能看出馮鞏老師。為人處是的優點。



伊春美食美客


挑事兒的問題,算不算大師見仁見智,喜歡郭德綱的多,罵郭德綱的也不少,同理罵姜昆的多,喜歡姜昆的也不少,郭德綱跟姜昆誰算大師?

馮鞏能不能算大師不好說,但是在目前還活著的說相聲的裡邊水平絕對是名列前茅的。馮鞏出道跟劉偉搭檔,劉偉出國了,又跟牛群搭檔,牛群又作散夥了,後來就沒了固定的搭檔,發展方向也從相聲變成了小品,這不是馮鞏的錯。但是從他跟劉偉跟牛群合作期間的表演來說絕不亞於現在的郭德綱于謙。


且看老天饒過誰


大師這個稱號本來是佛教裡面對於得道的高僧的稱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稱號,並沒有什麼標準。後來文學界藝術界引進了這個稱號,一般都是對本行業有突出貢獻的專業人士的一個尊稱。但也有一些據說有特異功能的人士也被稱作大師。

馮鞏稱做相聲大師有些勉強,他是春晚常客不假,但是你能說出幾個他的作品嗎?反過來,如果說趙本山,觀眾們能說出白雲黑土大忽悠一堆作品來。所以這是一個很尷尬的事情,只能算是春晚打醬油的。



其實馮鞏早期是有成為相聲大師的潛質的,就像小瀋陽憑《不差錢》一炮走紅一樣,年輕的馮鞏憑著群口相聲《五官爭功》中的“眼睛”的出色表現而得到觀眾們的喜愛。那部作品中,基本上馮鞏一張嘴就能獲得笑聲,可以看出馬季大師培育徒弟是不遺餘力的,把包袱都用到了新人身上。相聲是有講究的,比如捧哏不能搶逗哏的風頭,尤其是新人更要把鋒芒藏起來。但是馮鞏雖然是捧哏,但是他天生就有種幽默的細胞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以至於他和劉偉搭檔,觀眾對他的喜愛甚至超過了作為逗哏的劉偉了。



如果按這條路走下去,他是有可能超過他的大師兄姜昆的。可惜他趁著搭檔劉偉出國,迅速更換了搭檔,與牛群一拍即合成了搭檔。按照相聲界的傳統,搭檔是不能隨便換的,況且牛群不屬於所謂的北京幫。這些倒不是主要的,關鍵兩個人的風格並不搭,牛群是靠“嶺刀,貓薅”而走紅的,擅長諷刺類相聲,使得包袱總讓人感覺是不尷不尬的,缺少比較高級的幽默。和牛群合作之後,馮鞏的相聲應該開始走下坡路了,而且牛群也不是安生的主,又辦雜誌又當縣長,馮鞏這時候就基本改行了,不說相聲改演小品了。他的小品說實話也不算突出,總帶一些正能量,缺少笑料。所以他稱不上相聲大師。


河畔一壺酒


馮鞏不算是相聲大師,他是一個雜家,什麼都玩,相聲,小品,滑稽,主持,電視,電影。老人大代表,老政協委員,最後一句:什麼人都不得罪,什麼事都不出彩,中庸玩的太深,老滑頭。


濃如酒1


把馮鞏稱作相聲大師,個人認為有點牽強。作為大師,就必須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底,有幾個在行業內尊稱金典的作品。如馬季的<,趙麗容的<>,侯寶林的<>。最重重要的是要對相聲的推廣和發展有過重要的貢獻。二十多年來,馮鞏除了那話我想死你們了,能讓人記著的可能不多,早年與牛群合作,雖有幾個出眾的段子和作品。但肢體,形態,表情卻僵硬,呆板。與趙麗容比起來相差五十里。我這樣說,決不是不尊重馮鞏。作為人,馮的確不錯,年年春晚都參加,實實在在的勞模,出身名門官邸,投身政屆,貴為文聯副主席,也是根紅葉茂。尊稱奇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