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華:敢於放棄,方得永生

毛振華:敢於放棄,方得永生



1992年,全國至少有10萬黨政幹部下海經商,他們中的佼佼者被稱為“92派”。毛振華是“92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實,在這4年前,毛振華就有過一次“下海”經歷,只是下的“海”是海南。他作為一名工作人員加入海南建省籌備組,獨自完成了第一份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的初稿。

“1992年創業和我1988年去海南的感覺其實差不多,在個人性格層面,就是敢於放棄和迎接挑戰。”往事歷歷在目,毛振華對支點財經記者談起這段經歷時,露出從容平和的微笑。

毛振華習慣了改變,他一次次走出“舒適區”,向未來挺進。他說,敢於放棄者,方能得永生。從某種意義上講,改革開放的精神就是敢於放棄、勇於探索的精神。

毛振華進一步闡述,“首先是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要處理計劃體制和市場體制的關係、傳統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係,甚至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關係,這是一場很複雜的拉鋸和博弈,我們走過了比較漫長的歷程。直到‘南方談話’發表,提出發展市場經濟,全國人民都很擁護,沒人認為它是天方夜譚。”


南下,北上,創辦“中國的穆迪”


1979年,年僅15歲的毛振華以湖北石首高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武漢大學經濟系。畢業後,他先後在湖北省統計局和省委政研室工作,由於工作踏實、文筆出色,被接連提拔。

1988年,經過8年的醞釀,海南島從廣東省劃出,獨立建省辦經濟特區。這一年,毛振華離開他工作生活9年的武漢,加入海南建省籌備組。

“那時從武漢到海南要30多個小時,先坐火車到湛江,再坐4個多小時的大巴到海安鎮(現廣東海安港),最後坐2個小時的輪渡到海口。上岸一看,發現這是一座連紅綠燈都沒有的城市,跟武漢差很遠。”時隔30年,毛振華這樣對支點財經記者描述這段經歷,“從湖北去海南,在外人看來是很突然的。當時我只有24歲,風華正茂,在湖北省委政研室戰略處工作,是最核心的部門,還結了婚分了房子,感覺自己(在湖北發展)也會不錯的。”

也是在1988年,中國資本市場有大事發生。

儘管從1984年起,到1988年前後,發行股票和債券的中國企業並不在少數,但它們的初衷與日後的資本市場並沒有太大關係。百姓眼中,股票和債券完全是新生事物,沒幾個人敢下水一試。

1988年,王波明和高西慶兩位留美學生在美聯儲樓下有個約定:要在中國建立證券交易市場。隨後,他們參與完成了《中國證券市場創辦與管理的設想》,這是第一份系統闡述中國股票市場的建設性文本,規範的中國證券交易市場從此走向萌芽。

4年後的1992年,毛振華決定放棄中央機關公務員的身份,下海創辦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與資本市場息息相關的信用評級。

談到這一次放棄與轉變,毛振華坦言並不需要跳崖般的勇氣。“引導我們下海的,是理想以及我們對企業的認識,大家都在尋找更能發揮才能的地方,這個方向可能就是做企業。因為企業是沒有邊界的,可以跨越國家、跨越文化、跨越產業,充滿了想象力。我也不認為下海從商就是對過去的拋棄,應該說是一種能力的轉換。”

至於要創辦一傢什麼樣的公司,一開始只有方向上的認識。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昇是毛振華大學時的同班同學,他們經常在一起琢磨,有了一個共識: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有的企業,中國一定會有。“1992年宣佈要搞市場經濟以後,‘同樣的競賽規則’‘國際慣例’就成為當時的流行詞。而我們不懂技術,只能去做一些現代服務業。”於是,他們相繼創辦了嘉德拍賣和中誠信。

“那時候從新聞裡知道了美國有穆迪公司,對市場影響很大,覺得中國也應該有,可實際上並不知道信用評級具體是做什麼的。當時去拿審批,最重要的解釋就是‘國際慣例’,這放在今天是無法想象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並不是我們自己創辦了中誠信,而是那個時代以及管審批的人跟我們一起創造了這家企業。”毛振華說。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中誠信雖然成立於1992年,但毛振華直到1993年才借上證券業研習班的機會,第一次正兒八經地拜訪了同行業的標杆——美國標準普爾公司,開始了“率先模仿”。

毛振華:敢於放棄,方得永生

學生時代的毛振華與陳東昇、殷明德在武漢大學櫻花大道。


放棄,是一場痛苦的再生


那是一個百廢待興的草莽年代,任何一個念頭都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行業。

“當時我們研究國際上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成功企業,發現這些企業基本都是專業性的公司,真正跨行業的、綜合型的大公司少之又少。”毛振華從一開始就認定了中誠信要走專業化的路線。

儘管中誠信早就制定了國內第一套信用評級指標體系,並公佈了中國第一部《信用評級指南》,但在很長時間內,這些都像是擺設。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債券市場是資本市場中體量最龐大的市場,遠遠超過股市規模。投資人需要了解各種債券的風險,由此催生了評級市場。債(政府、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發行的債券)是評級業務的主要對象。

股份制公司是企業債的發債主體。但在中誠信創立的1992年,中國的《股份公司暫行條例》《有限責任公司暫行條例》才出臺,十多年後,第一批民營股份制公司才逐漸走進資本市場。由於沒有評級需求,中誠信成立的前14年,評級業務基本上沒有利潤。

1992年隨著兩大條例的出臺,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及上市提上日程,中誠信當時成立了兩個部門,一個是評級部,一個是股改部,後者從事的便是典型的投行業務。適時抓住機遇,中誠信承接了很多早期A股上市公司的財務顧問業務。在湖北,鄂武商、武漢中商、華新水泥等老牌企業的上市之路,都有中誠信的影子。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中誠信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投行,投行業務利潤不錯,確實為公司的早期發展奠定了基礎。”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初見成效,以及中國資本市場的逐步成型,信用評級的主營業務需求開始走向正常化,如果中誠信一邊做投行業務,一邊做評級業務,二者很容易有利益衝突,這既不專業也不合規。毛振華面臨再一次的忍痛放棄。

“作為商人,對自身能力邊界的探索慾望和對公司專業性的堅守之間,往往是存在矛盾的,必然意味著需要不斷放棄。”毛振華說,“這時候如何取捨,便與公司的經營理念有關。你必須清楚自己想要做成一家怎樣的企業,這門生意有沒有一些限制性的要求,企業的野心和慾望有沒有邊界,你是否想要贏得尊重……這些問題事關價值觀,值得所有企業反思。”

中誠信很快做出了選擇:堅守創業初衷,放棄投行業務。

作為資本市場的第三方機構,中誠信必須確保中立客觀。毛振華稱對投行業務的放棄是一場“痛苦的再生”,也並非所有人都能理解這樣的選擇,但站在現在來回望,這個決定對公司的發展意義深遠。

“當時很多做投行業務的員工都去了評級部門,現在評級部門的高管大部分都有投行背景,這是中誠信過去十幾年穩步發展壯大的基礎,也是我們很重要的人才優勢。”毛振華說,每個商人都想把公司做大做強,尤其對那些已經發現機會和規律的人來說,放棄誘惑就更不容易。

毛振華:敢於放棄,方得永生



放棄,意味著另一種堅守


直到2005年,短期融資券的推出才使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真正起步,從那時起企業才開始大規模發行無擔保的信用債券。也是在這一年,中誠信的評級業務首次實現盈利。這意味著,在一個被動成長的行業裡倔強堅守的中誠信,守得雲開見月明,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到2018年初,中誠信集團旗下從事信用評級業務的子公司中誠信國際出讓部分股份,引入了高瓴資本、中信資本、紅杉資本、三峽資本、博裕資本等知名機構投資者。公司估值相比2006年穆迪入股投資時溢價50倍以上,相對於1999年分拆註冊時的2000萬元資本金,更是上升了500倍。

“評級機構對資本市場的作用是相當大的,因為所有的金融活動都是經營風險,評級機構的作用就是發現風險,並將其作為金融產品的定價基礎。風險識別、風險判定、風險分析這些都是評級機構乾的活,是非常專業的。”毛振華說,堅守一個行業的真正意義在於,當這個行業成熟時我們的優勢就出來了,所以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在這樣一個既特殊又冷門的行業裡,多年的堅守換來500倍的價值,完全符合商業邏輯。

做過投行、控股過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涉足過房地產……一路走來,中誠信把這些誘惑全都放棄了。如今,中誠信已是中國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的信用評級公司,承做了中國資本市場幾乎全部金融產品評級的第一單,市場佔有率約35%。

儘管評級業務估值過百億,但跟眾多“獨角獸”企業比起來,也才剛剛達到入門級。毛振華卻心滿意足:“我們公司看起來可能不是太大,但基本沒有什麼負債,主營業務做得很專業,也沒有一味追求多元化經營。中誠信贏得了業內的尊重,也經得起風雨考驗。”

截止到2017年底,中國債券市場已經是亞洲第二大、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債券市場存量規模佔GDP的比重從2006年的40%發展至近90%。而這一指標美國為250%,日本為240%,這說明中國的債券市場依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作為中國內地綜合排名第一的評級公司,中誠信的未來發展充滿無限可能。

放棄還意味著另外一種堅守。在放棄不少投資業務和機會的同時,毛振華始終主張,公司要堅守主業、深耕信用產業,走專業化發展之路,不斷完善信用產業鏈條。近年來,中誠信在徵信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域不斷髮力,在豐富公司業務的同時,也為國家和社會的信用體系建設貢獻者自己的力量。

徵信體系建設不僅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基礎,也是規範市場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和創新動力的重要工具。2005年中誠信徵信公司設立。2014年中誠信徵信成為國內首家獲得企業徵信業務經營備案資質的機構,2015年獲中國人民銀行批准開展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致力於將中誠信集團二十多年來的信用風險管理經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相結合,打造全方位的大數據風控和資產管理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基於“數據+規則+模型”三位一體的智能風控服務,服務覆蓋貸前評估、貸中監控以及貸後資產管理在內的信貸全生命週期,實現信用評估的智能化與信用價值的擴大化。2017年,中誠信首倡“信用科技”理念,併成為首張中國個人徵信牌照獲得機構——百行徵信的初始發起股東之一。

2015年12月,中誠信與國家發改委簽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合作備忘錄,成為國家發改委指定的全國首家信用體系建設領域的服務提供商。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不僅可以記錄社會主體信用狀況,揭示社會主體信用優劣,警示社會主體信用風險,並能整合全社會力量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充分調動市場力量淨化環境、弘揚誠信文化。在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中誠信憑藉多年積累的信用管理服務經驗,依靠優秀的管理諮詢團隊和強大的IT技術支撐體系,為區域政府、行業監管平臺、企業個體提供全方位的信用體系建設方案設計與實施服務。受國家發改委委託,中誠信已成為醫藥衛生、建築施工、軍民融合等行業和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服務提供商,近年還承接了國家發改委“雙十一”電商信用評價工作。

毛振華:敢於放棄,方得永生



“控訴”亞布力管委會的深遠意義


2007年,中誠信15週年,毛振華再度轉身“上岸”,宣稱自己職業商人的生涯要告一段落了,選擇迴歸學術,專注於宏觀經濟的研究。那一年,中誠信已經有了一定的財務基礎,評級業務也已經顯示出了良好的前景。

今年5月,中誠信集團宣佈將集團總部、社會信用大數據事業部總部等重要機構和部門的註冊地遷往武漢,預計總體投資規模達數十億元。

迴歸校園的毛振華笑稱,“即便不能做一流的經濟學家,也得是二流的經濟學家”——這是謙虛的說法,事實上,他擔任所長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季度推出的宏觀經濟報告和月度的分析報告,已成為決策層政策制定的參考。

2013年6月,武漢大學董輔礽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成立,毛振華出任院長。“我們這一代企業家,很多都是寒門弟子出身,能有現在的生活和成就,得益於教育,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教育。”毛振華說。

2017年6月,毛振華捐贈5000萬元與武漢大學共建的“振華樓”交付使用。揭幕儀式上播放了一段他在武漢大學求學的主題宣傳片,當舞臺的大屏上出現一張泛黃的紙箋,上面草就著數行詩句,他的眼睛溼潤了。

“從橙紅的光影裡 / 從甦醒的樹林裡 / 我扛著簡單的行李 / 順著山的標誌 / 走向這高大的梧桐,幽靜的山林 / 走向這綠色的琉璃瓦,灰白的牆壁 / 順著這通向藏書的臺階 / 一級又一級”——這首毛振華大學時代完成的詩歌,取名《我已然留在這裡》。隨後他從政、經商、迴歸校園,年少得志又歷盡驚險,每一步都與波瀾壯闊的歷史緊緊裹挾。

“半隱退”的毛振華最近一次成為焦點人物,是在今年元旦節期間,他“控訴”黑龍江亞布力管委會的視頻在網上大量轉載,引發全社會關於“營商環境”的大討論,很多感同身受的企業家紛紛力挺。“我敢於錄那段視頻,前提是對自己的安全完全有信心,如果放在以前,說不定被‘跨省’了。”毛振華說,新型政商關係的提出,讓中國企業家正在迎來改革開放以來最好的時代。我們有足夠的信心繼續看多中國、投資中國,我們能夠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創造新的奇蹟。

激盪四十年,邁步從頭越。“中國市場經濟征程堪比紅軍長征,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偉大畫卷,長征中有犧牲的、掉隊的、病死的和叛變的,而在經濟轉型期,也有迷路的、倒下的、走岔的企業家們,我們不應該忘掉他們。”毛振華如此感慨。

END

記者丨李文卉 編髮丨吳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