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里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從新疆于田縣城出發,向北、再向北;沿著克里雅河岸,穿過胡楊、紅柳和蘆葦,翻過沙丘;一直伸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便走進了距于田綠洲240多公里、一個被稱之為沙漠的肚臍的孤島――達裡雅布依鄉。240多公里的路程,越野汽車一般要走12個小時以上,才能到達達裡雅布依鄉政府駐地鐵裡木。

這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懷抱中唯一的一塊神奇綠洲, 200多戶被誤傳為“野人”的土著維吾爾族居民居住在這裡,遊牧於120 萬畝原始胡楊林中,他們自己稱自己為“克里雅人”。

1896年,瑞典籍探險家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尋寶。在沙海中找到漢唐遺址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兩處古遺蹟後,翻過沙丘,穿過胡楊和蘆葦,走進了這片綠洲,在他所的著述《亞洲腹地旅行記》中說:“樹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新疆都不知道”。他在書中稱這裡是“通古斯巴孜特”,把這裡的居民稱為“半野人”。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1982年,一支石油地質勘探隊從沙雅縣向南,乘坐沙漠越野車走近克里雅河綠洲,龐然大物般的沙漠車發出的巨大聲音,嚇得沙漠放牧人轉身亂跑。勘探隊隊員也被嚇壞了,“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發現長尾巴野人”的消息傳出了沙漠、震驚了世界。

實際上,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上世紀50年代,新疆于田縣政府曾派出工作組北進沙漠來到這裡,發現這裡的居民說維吾爾語,信仰伊斯蘭教,自稱克里雅人,把這個地方叫做“達裡雅布依”,漢語意為“大河沿岸”。1989年,于田縣政府在此設“達裡雅布依鄉”,鄉政府駐地鐵裡木。1300多克里雅人分散居住在裡雅河兩岸、四周被沙窩分隔的村落裡,以胡楊、紅柳樹幹搭蓋棚屋,以遊牧狩獵作為生計。

所謂“野人的尾巴”不過是克里雅人別在腰後斧頭的長柄,無需牧鞭的克里雅人卻離不開斧頭,他要砍下胡楊樹枝讓他的羊吃上樹葉,此外還要劈斬枯死的胡楊用以燒飯取暖的柴火。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達裡雅布依,是當地人對克里雅河下游兩岸的統稱。地質和考古學者證實,至少在公元前1世紀的漢代,克里雅河曾縱貫塔克拉瑪干沙漠,連接了沙漠北緣的龜茲國(現新疆庫車)和南麓的扜彌國(現新疆于田),沿河道分佈的數處著名城郭遺址都曾是古代西域重鎮。現今的達裡雅布依,正位於這條古通道的中端。以鄉政府駐地為中心,北24公里是喀拉墩遺址,西北65公里即為"圓沙古城"。後來,因為克里雅河的斷流,使它成了世界上最孤寂的地方之一,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幾乎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男人們在放牧,女人們在紡毛線、操持家務,孩子們在胡楊林裡玩耍。大漠中的綠洲極少被人打擾,達裡雅布依依然充滿著原始的寧靜。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達裡雅布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