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讀一年級,報名的時候爲什麼要帶上房產證?

馮滔鋁合金不鏽鋼製作加工


人要活,就得有衣食住行。在四樣當中,住是最貴的。原來,房地產沒有被開發的時候,雖然我們都住著平房或老樓房,但心裡是平衡和滿足的。可是,現在即使住上了電梯洋房,心裡也是很多時候不得安寧。

沒有房產證,孩子上不了學。因為當前入學制度規定,按片入學,享受九年制義務教育。孩子就學,如果選擇學校,而房產證不是該片區的,就得想辦法擇校;如果是該片區的,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入學上學。這就是學區房。

有一個朋友,他在省會城市郊區買了一處單元樓,就是為了孩子上學用的。房子答應是2009年底交工,可是真正2018年7月還未交工,更別提房產證的事了。他一見到我,就會提起房子的事,還會對我說,看你城裡的人多好,房子早就有,房產證也早就有,我這房子買了,交不了工,房子沒有,房產證也沒有,孩子只能在農村讀書。關鍵是孩子都要上大學了,可當時為孩子上學買的房,還沒影呢!

還有一個朋友,舉全家之力,在天津市購買了單元樓,孩子在河北讀書,學籍建在了天津,去年高考,在天津參加了高考,果然考上了本科一批。

房子與孩子連在了一起,很多事情讓人搔頭。但解決辦法是有的,就是得先把房子的事辦妥了,才能有把孩子的上學的事辦妥的前提。從一年級就開始要房產證,然後一直到高中。這或許是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們的時代特色吧。

痛並快樂著。想想自己的努力,想想孩子的成長,努力工作,努力掙錢吧,因為沒有房子,就沒有孩子的學區房,就沒有孩子美好的藍圖。

真想說,孩子入學不要房產證多好!


跟我學公文


現在孩子要讀個幼兒園,要讀一年級,家長可是大費周折。那麼孩子讀一年級報名的時候為什麼要帶上房產證呢?


這個得從學校招生政策說起。一般情況下,學校都是劃片招生,你在他的區域內,那麼你就屬於它的招生範疇。那麼怎樣確定你在它的招生區域呢?那就用你的戶口本為據。

通過戶口簿就能夠確定你是否在他的招生區域內。所以現在小學一年級報名,一般都要帶上戶口簿。


另外還有一種就是你的房子買在那個區域,但是你的戶口還沒有遷過來。招生中有一種就近入學的政策,如果能夠出示你的房產證與你家戶口簿,能夠確定那一房子是你的房子,然後你的房子又在他的招生區域內,那麼你的孩子就屬於它的招生對象。

還有一種就是你是租房住的,你租房的區域也在他的招生範圍內。那麼就要叫房東把他的房產證拿給你複印一下。然後你拿著你家的戶口簿以及房東的房產證的複印件,還有你的暫住證,一般就可以到學校去報名了。


現在孩子讀小學一年級報名,那是難上加難。你只有提前做好充分準備,你的孩子才能夠順利的入學讀書。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睿心媽媽


我是小學老師,上學期期末時候全程參與了兩所學校的招生工作!對於招生報名還是非常熟悉!

招生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地方:

1.小孩的戶口

小孩的親生父母是誰,一般需要出生證明就可以了,如果沒有需要戶口本,戶口本上面直接反映戶主或者裡面家庭成員關係!

2.房產證

房產戶主是誰非常重要!因為現在都是學區制,房產對應學位,就近入學原則,沒房就只能等教育局統一安排但是一般都是偏遠地方師資條件都不好的地方!要證明房主和小孩的關係,就需要前面的第一個戶口就行!

講講樓主招生時候的笑話:一家長小孩戶口在外公名下,房子是爺爺這邊(爸爸的老頭),沒有結婚證,這時候就是你不能證明你孩子是你孩子了!需要出生證明!


數學嚴老師


不想帶房產證,就直接帶戶口本啊!招生首先要招戶籍生,要不然戶口本來就在這個學校範圍讀書小朋友沒學位了又叫別人上哪讀去????第二才輪到買有房產的,所以肯定要帶上房產證啦????要不然怎麼證明你小孩屬於這個學校的招生範圍????按戶口就近入學是最公平的,如果你不想在你所在的戶口學校讀書,那就請你多花精力和財力弄自己的子女到你認為好的學校讀書咯,沒有什麼可報怨的!就像我在廣西的貴港,我的戶口小孩也可以附近的小學就讀,那如果想進其它不屬於我戶口範圍的好點的小學讀書,自己就自掏腰包唄,3萬塊一個名額!能有什麼辦法!


在家當作家


過去的半個月就好像經歷了一場戰爭,舉全家之力為孩子小升初辦理各種手續,腦仁都疼,我家還是最近的學區房,無數次各種資料審驗後教育局通知拿到了,你以為完事了?大錯特錯。學校的審核嚴格100倍,不但房產證戶口本片區內戶口滿年限,還要提供煤水電氣暖物業最近一年的收款收據,要命啊,誰一直保存著每月的啊,然後,從物業到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供暖公司等等,去開繳費證明,媽呀,想跳樓的心都有。9月3號正式開學,覺得還挺有成就感,這麼麻煩的事情我居然也搞定了。


記者晚晴


說一說我家老大去年報名上小學的情況吧,報名分為兩個批次,第一個批次是完全符合招生要求的,什麼是完全符合呢?就是孩子的戶口和居住的地址都在學校招生的劃片的範圍內,但要做到雙一致,比如你家孩子戶口在A鎮,而且你家的房子也要在A鎮,且孩子的戶口也要登記在你所住的A鎮的房子裡,如果你家孩子的戶口在B鎮,你在A鎮有房子,則不符合雙一致原則。

第二個批次是你孩子的戶口是在當地,但戶口屬於農業戶口,不是城鎮戶口,而你的房子又在學校劃片的招生範圍內,且房產證已經滿兩年以上,在第一批次招錄完畢後,按照先後順序進行報名。所以,第二批次的報名非常緊張,因為這屬於撿漏,第一批次剩餘多少名額就招多少,為此家長們半夜就去排隊。

如果是外地戶口,在當地有房子,則不在招生範圍內,會被劃到農村的小學去讀書。

報名的時候要帶上戶口本、房產證、家長的身份證,以及孩子打疫苗的接種本,以上這些東西都要有複印件。



沛澤媽讀心理


現在的教育資源就這樣,小孩上個公辦幼兒園通宵達旦排隊,都不一定能上。上小學也是各種資料一大堆,什麼房產證,戶口本,身份證,外來農民還要夫妻雙方的居住證,務工證明。準備齊全都不一定能上到理想的學校。你想想,附近的學校就那麼幾所,只能先滿足地段生(在該學校劃分區有戶口有房產的),其次到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以報名時要帶上戶口本房產證。那麼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沒房沒戶的是不是就沒書讀了呢?不是,只要資料齊全,符合當地的招生條件,都能讀上,只不過是在該路段學位無法滿足的情況下會往周邊調拔,路程可能會有點遠,這個看具體的情況。


大輝記事


誠邀回答:由於城鎮化建設加快的原因,使我們大量人口遷往城市,雖然能夠給城市帶來更多經濟的增長,但是也暴露出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各學校的學位不足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教育對於一個孩子意味著什麼。由於城鎮人口其中、教育先進等這些優越的條件。而我們為了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起點,將來有一個好的人生;不得不去選擇城鎮求學。那怕是租房給孩子上學,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條件好的家庭選擇買房為孩子上學也不是什麼怪事。(當然也有好多隨父母經商、工作原因,在城鎮上學)這就使過多的人口與現在教育資源產生嚴重的矛盾。為了緩和這一矛盾,教育部門採用了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入學按轄區原則——如果你在某一地區或者是某一片區生活和工作的話,採用離近不離遠入學原則。也就是說,就近上學。

第二:孩子上學按照戶口分配——如果你是某個地方的戶口,就按照某個地方戶籍分配的學校上學。如果你是買房的話,就按照所在社區分配所在學校上學。所以我們每一位家長在給孩子們報名上學時,戶口本或者是房產證是不可缺少的資料。

教育部分之所以這樣做,都是為了解決學位與教育資源短缺之間的矛盾,把原來一班多員、一班嚴重超員的現象得以改善,同時給我們每一位小朋友提供好的就學環境!





鄉下庭院


一般而言,一年級報名除了要帶房產證,還要帶戶口本。

先借戶口本說事。

帶戶口本一是看年齡是否符合,二是看你是否有戶口(別小看這一條,給很多當年違規生的製造了麻煩,現在自然不存在了,不排除部分非婚生也會有麻煩。)

這是政府進行規範的一個方面。比如不限定8月31日之前出生,那麼就會產生誰想來就來的情況,這顯然是不行的。

下面再來說說房產證的事。

1.農村鄉鎮學校一般不存在這事,方圓十里就那一所學校,你選擇不了,只能讀那一所,所以也就只看看戶口就行了。

2.帶房產證的事一般出現在縣級市及以上的城市。為什麼呢?學校相對集中,距離也不遠。由於各種原因(如歷史、師資、管理、生源等),學校之間產生一定的差距,會在老百姓中形成一定的口碑,進而產生所謂的名校,也就會產生擇校。

3.有了擇校自然就會出現人多人少的局面,於是政府想出“保證學校,就近入學”的辦法。就近也是相對而言。以什麼為依據呢?房產自然成為鐵證。

4.事實上,很多地方還是存在擇校的,當然得承認,比例是在降低。主要得益於國家倡導的“均衡”發展。

最後說一句,如果想要擇校,通過一定途徑還是能夠實現了,那時房產證也就不起什麼作用了。你懂的。


呆呆數學老師


有過相關經歷,來告訴你為何吧。

現在的學區房或者小區配套學校招生都是有規章制度,有順位的。

基本分為四個梯度,挨個順位滿足。

第一梯度:本地戶口、招生範圍有房;第二梯度:本地戶口,招生範圍無房;第三梯度:非本地戶口,招生範圍有房;第四梯度:非本地戶口,無房。

而小學一年級又是6年制最開始的一年,也是最重要的,涉及到未來6年的上學問題。

我們百姓理解的學區房是什麼?如果沒有經歷過的,沒有孩子上學的,是不知道的,是學位房。

學區房只是一個房子,但核心的學位,才是大家爭奪的主要東西。而這個學位室友時間限制大的,6年一次清空。

打個比方,你的孩子在今年開學念一年級,那你的學區房或者小區配套學校裡要的是你的學位證明,證明這個現在開始沒有人佔著學位,那你的孩子就是“乾淨”身份開始佔有真個坑6年,之後的6年間,你就把房子賣了,也沒關係,因為孩子已經在學位上了。

所以,為什麼要帶房產證,就是為了確認你的身份,你的學位房。

關於第一、第二梯度,來說明一下,有人會說我們這裡不是這樣規定的,是的,這些都是根據各地區的不同校區的招生實際情況而定。大同小異,本次>非本地,有房>無房。

你說,我就是沒房,可以念這個學校麼?可以,有幾個限制條件。

一、學校招生沒招滿,你可以進。

二、你要交季寄讀費,很高。取決於學校的辦學質量。

還有正常情況,學生早就滿了,你就有錢也不讓進,或者你後臺關係夠硬,但中考、高考你還是要回戶口所在地。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

像你的紙上面就明確了,意思就招兩種家庭孩子,一個有房家庭本地,一個有房家庭非本地,無房的就再看吧。應該也就沒有機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