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原因會導致地震?

L丶佳能


地震,是地球上最具破壞力的自然災害之一,地震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於各版塊之間相互碰撞擠壓,使板塊邊緣產生隆起或者破裂。目前來看地震時很難預測的,及時是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對於地震的研究也只是皮毛而已,因此掌握必要的地震逃生技能十分必要。地球上每年會發生上百萬次的地震,但是能被人們所察覺的地震十分少見,能對人能社會造成傷害的地震也不過十多次而已,特別災難性的地震如汶川地震這種級別的地震或許在一兩次左右。

我們國家的地震帶主要有西南地震帶、臺灣海峽及臺灣省、東北地震帶、蘭州天水帶等等。地震造成的直接傷害十分明顯,比如我國的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都對當地的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同時地震所帶來的此生災害我們也需要注意,如瘟疫、泥石流、水災等。

我們蓋的水庫會因為蓄水從而改變當地原來的地應力的分佈狀況,水庫建在沒有斷層的地區,水壓能平衡地殼的壓力,從而減少地震,但是當水庫建在有斷層的地方,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在月球引力比較強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滿月的時候,海水的高潮汐現象後大多會發生地震;冰川溶解,地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附近冰川融化,導致該地區地表重力發生變化,地殼產生上升運動,因而也會發生地震;最後一種就是陷落地震,地下水的沖刷導致底下砂石被溶解,形成空洞,空洞塌方就會形成地震,還有煤礦的塌方也是這個道理,底下被掏空,導致支撐力不足,形成地表塌陷,造成地震。


環球網


一、定義

地震是地球內部介質局部發生急劇的破裂,產生地震波,從而在一定範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即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古代又稱其為地動。

二、形成的原因

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岩層斷裂錯動而發生的地殼震動,稱為構造地震。由於地球不停地運動變化,從而內部產生巨大地應力作用在地殼上。在地應力長期緩慢的作用下,造成地殼的岩層發生彎曲變形,當地應力超過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強度時便會使岩層斷裂錯動,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釋放,形成構造地震。世界上絕大多數地震都屬於構造地震。

三、什麼是餘震

一次強烈地震之後,岩層一般不會立刻平穩下來,還會繼續活動一段時間,把岩層中剩餘的能量釋放出來,所以緊跟著就會發生一系列較小的地震,這就是所謂的餘震。

四、餘震的破壞力

一般來說,餘震總是逐漸減少、減弱,但有時也可能出現已變得不太牢固。這時,如果再來一次較強的餘震,儘管它的震級小於主震,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可能比主震還大。

五、地震造成的人體損傷

1、骨折 許多傷者的截癱狀況是由於搬運方法不當或搬運路途顛簸等造成的。 2、擠壓綜合症 擠壓綜合症死亡率極高,甚至會在病症發生的幾分鐘之內致人死亡,程度稍輕者也會影響以後的肌肉功能。 3、休克、外傷感染、飢餓、缺水等,也是導致受傷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六、地震的現象

地震發生時,最基本的現象是地面的連續振動,主要特徵是明顯的晃動。   地震區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動之前,有時首先感到上下跳動。這是因為地震波從地內向地面傳來,縱波首先到達的緣故。橫波接著產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動,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時,最大的晃動持續了3分鐘。地震造成的災害首先是破壞房屋和構築物,如1976年中國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築物倒塌,人員傷亡慘重。 地震對自然界景觀也有很大影響。最主要的後果是地面出現斷層和地震裂縫。大地震的地表斷層常綿延幾十至幾百千米,往往具有較明顯的垂直錯距和水平錯距,能反映出震源處的構造變動特徵(見濃尾大地震,舊金山大地震)。但並不是所有的地表斷裂都直接與震源的運動相聯繫,它們也可能是由於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響。特別是地表沉積層較厚的地區,坡地邊緣、河岸和道路兩旁常出現地裂縫,這往往是由於地形因素,在一側沒有依託的條件下晃動使表土鬆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動使表土下沉,淺層的地下水受擠壓會沿地裂縫上升至地表,形成噴沙冒水現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觀,或隆起,或沉降。使城鄉道路坼裂、鐵軌扭曲、橋樑折斷。在現代化城市中,由於地下管道破裂和電纜被切斷造成停水、停電和通訊受阻。煤氣、有毒氣體和放射性物質洩漏可導致火災和毒物、放射性汙染等次生災害。在山區,地震還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鎮的慘劇。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神奈川縣發生泥石流,順山谷下滑,遠達5千米。

七、如何預防地震

1、瞭解有關地震的常識,掌握基本的地震防禦方法。 2、平時家中的高處懸掛的物品要堅固,如相框等。 3、儘量不要在傢俱頂部堆積物品。 4、在地震易發地區,最好不要在堅固、低矮的傢俱下面堆放雜物。 5、熟悉水、電、氣閥門的位置。 6、要準備一個防震包。防震包應足夠結實,內裝食品、水、急救藥品等基本生活用品。

八、地震的類型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大隕石衝擊地面(隕石衝擊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按成因分: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巖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佈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按震中距分: 地方震 震中距小於100米。 近震 震中距100~1000千米。 遠震 震中距1000米以上。 按震源深度分類: 淺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於60千米。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60~1000千米。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於300千米。 按震級分類: 微震 小震 中震 強震 大震 特大地震 有感地震 破壞性地震 破壞性地震 嚴重破壞性地震

九、地震發生時該怎麼做

一、自救 (一)掌握自救時間。當被埋在廢墟下時,一定不要驚慌,不可亂喊亂叫,要掌握自救時間,儘快爬出黑暗,迎接陽光。 (二)不要勉強行動。地震後,餘震會接踵而來,使環境惡化。被埋者要儘量改善所處環境,設法脫險。 (1)保持呼吸通暢 (2)保持存身空間 (3)保持體力 (4)維持生命 (5)不要使用明火 (6)互相鼓勵 二、互救 (一)要有組織有紀律。先判斷被困人員的位置,特別是頭部,然後再進行挖掘。 (二)被埋人員傷勢嚴重,不能自行出來,不要強拉硬拖,設法暴露其全身。尤其是頭部,查明傷情,施行包紮固定或急救。挖掘時,應利用鏟、鐵桿等輕便工具和毛巾、被單、襯衣等方便器材。 對暫無救出的人員,要使廢墟下面的空間通風。 搶救室,應首先搶救那些人員密集且容易獲救的地方,如醫院,學校,旅社,招待所等。 三、具體措施 a、樓房內人員地震時如何應急? 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傢俱旁,或牆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係數較大。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築物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b、學校人員如何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後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裡,可以躲避在課桌旁、講臺旁、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且有管道支撐的房間裡,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c、地震時,在街上行走時如何避震? 地震發生時,高層建築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可能掉下傷人,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儘可能作好自我防禦的準備,要鎮靜,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杆和圍牆,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d、車間工人如何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e、地震發生時行駛的車輛應如何應急? (1)司機應儘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並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後腦部,並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禦姿勢。 f、在商店遇震時如何應急?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靜。由於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後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於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築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後安全撤離。 g、戶外如何應急?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用書包等保護頭部;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過街橋、立交橋上下;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杆、路燈等;廣告牌、吊車等。 h、公共場所如何應急?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在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處: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如低矮傢俱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檯;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後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十、震後救助傷員的注意事項 (1)就地療傷。據醫療專家稱,震後就是傷員最好的辦法就是就地治療,就地治療能節省寶貴的時間,防止輕傷變中重傷、重傷變死亡和各種併發症的發生。 (2)轉外地治療。對於一些就地治療無法取得良好效果的重傷員,要儘快轉外地治療。在轉外地治療的候機過程中,醫護人員要隨時巡診治療,登機或乘車後配有專門護理人員及擔架,木板等。 十一、地震時關火的三個最佳時期 第一次機會:在大晃動來臨前的小晃動時 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可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二次機會:在大晃動停息的時候 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容易造成人員受傷。可在大的晃動停息後,再一次呼喊“關火,關火”並立即去關火。關火後隨即找安全的地方躲起來。 十二、應對地震的原則 1、以預防為主,把火災杜絕在產生之前 2、重視薄弱環節。對河流堤壩、泥石流、滑坡引起的火災應予充分的重視 十三、地震搜救要點 1、倖存者可能在坍塌建築物中的蜂窩狀空穴存活2-3周以上。在完全排查所有空穴之前,或搜救時間已超過三週之前,絕不輕易放棄 2、為達到最高效率,搜索和營救應由獨立團隊完成。 3、當使用不能直接確認倖存者存在(如目視、對話)的搜索方式(搜救犬、聲學儀器)時,須由兩個獨立搜索分隊確認。以保證之後的營救工作有的放矢。 4、搜救區域必須嚴格戒嚴,並最大可能保持安靜。 5、使用固定、醒目的符號對已經完成搜索的區域進行標識,以節約寶貴的時間和人力。 6、在搜救人力、資源、時間有限時,須對搜救地點的優先級進行選擇。 7、每個營救地點都必須指定一人專門負責協調,統一指揮,全權進行人員調度。搜索倖存者。 搜索戰術手段 搜救犬搜索 一支搜救犬分隊通常由兩隻搜救犬及其訓練師和一名隊長組成。在搜救任務開展初期一般部署兩支搜救犬分隊參與搜救。搜救犬分隊隊長負責對被搜索區域的地形、結構特點進行分析,標示出所有重點信息,並將結果報送搜救行動的指揮部。 任何一支搜救犬分隊發現有幸存者的可疑區域後,隊長應該將該分隊調離該區域。對某支搜救犬分隊發現的可疑目標不應該馬上標記,而是應當由該分隊的訓練師默記確切地點。同時派遣另一支分隊對該區域再次搜索。如果第二支搜救犬分隊同樣認為該區域可疑,則標記該區域。一旦某個可疑區域被標記,隊長應馬上將標記結果報送搜救行動指揮部,營救小組將採取後續行動。搜救犬小隊則繼續搜索其他區域。 儀器搜索 技術搜索人員主要使用聲波/震動監聽設備對受災區域進行搜索。必要的話,也會使用光導纖維設備、紅外熱成像設備(如果條件許可),或者其他設備進行搜索。 技術搜索人員對受災區域進行搜索並概括情況,標示出值得注意的信息,然後將這些信息報送搜救行動指揮部。 使用聲波/震動監聽設備,需要在建築物或空穴周邊部署至少兩個探測器。 應使用大功率揚聲器或其他喊話設備,向被困在建築物中神智尚清醒的倖存者喊話。 要求倖存者發出重複信號(例如,“連續敲牆5下”)。 搜索區域應盡最大可能保持安靜。 和搜救犬分隊確認倖存者類似,應該派另一位儀器搜索人員對可疑地區獨立進行確認。如果第二名搜索人員也確認該區域可疑,則標示該區域。標示結果應儘快報送搜救行動指揮部,以利於營救小隊儘快開展後續行動。 光導成像設備可以精確、有效地定位坍塌建築物空穴中的倖存者,配合混凝土錘/鑽使用時 尤為有效。 搜救人員可在坍塌建築物表面(例如樓板上)鑽一系列觀察孔,搜索人員隨後使用光導成像設備進行快速偵測。 因為光導成像設備可以清楚地看到倖存者,所以通常不需要進行二次確認。如果光導成像設備的操作人員還需要繼續對其他區域進行搜索,應使用紅色警戒線標示該區域有幸存者。標示信息應儘快報送搜救行動指揮部,營救分隊馬上展開營救行動。 光導成像設備的操作人員應該對被搜索區域的地形、結構特點進行分析,並標示出任何可用信息,以利於後續的搜索行動參考。 人工搜索 在受災區域內部署人工搜索人員,直接對空穴和狹小區域進行搜索,尋找倖存者。人工搜索人員可使用視覺對受災區域進行搜索。另外,可以排成隊列傾聽倖存者發出的聲音。 使用大功率揚聲器或其他喊話設備向被困的倖存者喊話並給予指示。然後保持受災區域安靜,人工搜索人員仔細傾聽並標示出有聲音的區域。 人工搜索比其他搜索方式更為準確,但搜救人員在受災區域進行人工搜索有一定風險。 十四、地震帶來的破壞 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災害有: 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樑斷落、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等。 ①地面破壞,如地面裂縫、塌陷,噴水冒砂等。 ②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山崩、滑坡等。 ③海嘯、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衝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區的破壞。 ④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還有地光燒傷人畜的現象。 地震的直接災害發生後,會引發出次生災害。有時,次生災害所造成的傷亡和損失,比直接災害還大。1932年日本關東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僅1萬幢,而地震時失火卻燒燬了70萬幢。 2、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主要有: ①火災,由震後火源失控引起。 ②水災,由水壩決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③毒氣洩漏,由建築物或裝置破壞等引起。 ④瘟疫,由震後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所引起。 案例 一把菜刀救了一對新婚夫妻 七月二十八日的強大震波,擊中了唐山市所有的大目標,也毫不留情地粉碎了唐山二五五醫院陳俊華、郝永雲的新房。他倆最初被砸埋下去的時候,象所有被埋在地下的人一樣,竭盡全力呼喊,拼命地推梁木,砸鋼筋,搬石頭……。然而這一切都無濟於事,地下很黑、很悶,嗆得難受,時間一長,體弱的妻子昏睡過去了,陳俊華四處去摸,希望找到水和西瓜,但一切都被震碎了,失望之中他意外地摸到了一把菜刀。他首先在一堵斷壁上劈開了一個窟窿。他欣喜若狂地往外鑽,誰知窟窿外正堵著一個堅硬的水泥涼臺。他用菜刀往相反的方向劈,結果失敗了,他倆暫時棲身的小小空間,真像一處嚴嚴實實的墳墓。 他把四周都砍遍了。石頭、鋼筋、水管、暖氣片……菜刀捲刃了,變成了一塊三角鐵,他一共鑿開了七個窟窿,全都是死路,他愛人已經神智不清,生命危在旦夕,但陳俊華仍用頑強的毅力堅持用變成三角鐵的散刀敲擊暖氣片,整整兩天三夜,菜刀的敲擊聲也越來越弱,陳俊華也不行了,他渾身發燙,手腳綿軟,眼睛也看不清了,四周是一片白色的霧。最後他也躺倒了。但是,他躺著還拼盡全力地敲,兩天三夜,微弱而頑強的敲擊聲終於傳出了廢墟,他們獲救了。這把菜刀給這對新婚夫妻帶來了生還的希望。 雨澇雪災颱風酸雨山洪沙塵天氣森林鼠害森林蟲害森林病害熱帶氣旋濃霧作物鼠害作物蟲害作物病害泥石流龍捲風連陰雨冷害雷電潰壩洪水火山爆發滑坡海嘯海浪構造地震高溫熱浪。


愛生活愛浪浪


板塊移動。

還有就是球迷的狂歡。


WANG論科普


地震是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形成的災害。

地下核試驗產的生金屬態氫離子、地下人工注入高壓流體產生的金屬態氫離子、火山爆發產生的金屬態氫離子、地下斷層產生的金屬態氫離子都會聚合形成爆炸導致地震發生。

由於近地巨行星的週期性衝月,對地球內部能量產生影響,所以大地震與劇烈的火山爆發具有周期性。




金童希瑞


除了自然環境的自然變化。現在的地震應該還有一部分是人為造成的。

一,人為改造地形地貌。如三峽工程之類。

二,對地球資源的瘋狂開採。如煤礦,金銀銅鐵礦等各種挖掘。這個原因可能本身不會造成地震,但是地震來了,可以把原本的傷害和破壞擴大許多倍。

三,對地表環境的人為破壞,諸如水土流失之類和對江河的肆意截流。均可增加地震以後的破壞程度。

四,核武器之類的實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