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自測自己是否患有冠心病?

益安寧


伴隨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健康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尤其是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這一常見的嚴重威脅人群生命和生活質量的疾病,大家更希望通過簡單、準確的方法判斷它是否發生,以避免其帶來的嚴重後果。

其實給予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有很強的代償能力,除非主要血管發生了嚴重的血管狹窄、痙攣甚至血管內血栓或粥樣斑塊脫落,才會引發患者出現胸痛(心絞痛)症狀。否則,很多患者會成為無症狀冠心病(隱匿型冠心病 lat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受害者,即日常生活沒有問題,而在心電圖(靜息或有一定的負荷時)會出現異常表現,隨病情發展最終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這就是,我們經常會聽說,周圍有人,沒有什麼既往不適,卻突然發生心源性猝死的禍根之一。

那麼,如何通過自我測評判斷是否罹患冠心病呢?這要從多方面因素考慮:

1.性別、年齡因素:冠心病多發於中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特別是絕經期前女性,因為有雌激素的強大保護作用,患冠心病幾率很低。

2.家族史:如果家中,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有明確的冠心病史,則自己也要提高警惕,儘早進行冠心病相關檢查。

3.既往病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腦梗塞患者,即使無症狀,也建議男性在45歲、女性50歲後,進行一次冠心病相關的全面檢查。

4.症狀:出現活動或晨起後胸骨(胸部正中的骨頭)後壓榨性疼痛,範圍手掌大小,向牙齒或左側肩部放散,持續一分鐘或數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後緩解的患者,應儘早就醫。

6.不良生活習慣:熬夜、吸菸、酗酒、肥胖、缺乏體育活動、情緒易激動的朋友,注意進行心血管方面相關檢查。

7.體檢異常:在日常體檢中,如發現心電圖、血糖、血脂(或脂肪肝患者)、瞼黃疣等異常改變,應警惕心血管疾病高發風險。

總之,冠心病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疾病,因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所以預防重於發病後治療。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定期的體檢至關重要,同時,發現疾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延緩疾病的進展,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猝死風險才是最終得目的。

特別提醒:如果某些治療或藥品,號稱能夠消除、取出或溶解動脈粥樣斑塊,根治冠心病,那一定是虛假宣傳,請朋友們提高警惕,勿讓騙子得逞!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自測”患有冠心病有一定難度。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內膜脂質沉積、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變小,局部脂質和複合糖類積聚、纖維組織增生和鈣質沉著形成斑塊,外觀呈黃色粥樣,故稱為粥樣硬化。

冠心病診斷必備的兩個條件:1.冠狀動脈有動脈粥樣硬化;2.有心肌缺血證據。(兩者缺一不可)

粥樣硬化可以通過B超檢查出;心肌缺血可以通過臨床表現、心電圖(包括運動平板)、心肌酶學、冠脈CTA,磁共振、冠脈造影檢查出。

冠心病又分為不同的類型,臨床表現有所不相同:

以下疾病與典型冠心病發作的症狀有相似之處,需要鑑別:

主動脈夾層、急性肺栓塞、急腹症、急性心包炎

罹患冠心病危險因素:年齡(40歲以上)、性別(更年期後女性)、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糖耐量異常)、吸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胰島素抵抗增強、冠心病家族史等。

一般來講,欠缺醫學知識的普通老百姓難以發現某些疾病的信號,不同的疾病可能出現相同的症狀,“患者自測”著實不靠譜。如前所述,冠心病的診斷不能缺少檢查/檢驗。患者若出現了疑似症狀或具有幾項危險因素,建議去體檢,準確診斷是治療的前提。


藥事健康


很多心臟病專家都把冠心病稱為“沉默的心臟病”,可見患者很難運用“自測”的方法發現自己是否得了冠心病。很多人發現自己得了冠心病,都是在常規體檢的時候發現心電圖異常,然後根據醫生的建議做了進一步的檢查才發現的。

頸動脈或者腹主動脈的B超,可以發現這些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問題。一旦發現這些血管出現了動脈粥樣的病變,就預示著其他部位的動脈也會出現相同的病變,這就包括冠狀動脈。但要確診冠心病,冠脈造影檢查是目前各種手段中最可靠的方法。


冠心病的病程,一般可分為無症狀期、有症狀期(也就是心絞痛期)和心肌梗死期幾個階段。只有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嚴重到影響了心肌供血的程度,患者才會感覺到明顯的不適症狀。這時候往往已經進入到了心絞痛期,失去了最佳的預防時機。

既然我們不能憑自己的感覺預測自己是否得了冠心病,我們也是可以提前預防冠心病的發生的。如果你是冠心病的危險患病人群,最好定期參加一下心功能的檢查,做到早發現、早干預,避免冠心病的發生。

冠心病的主要危險患病人群有:

1、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後的女性;

2、肥胖的人群,特別是體重指數超過28的人群;

3、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症的人群;

4、經常吸菸、喝酒的人群;

5、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等

缺乏運動和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是冠心病高發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專家都建議,我們應該養成低熱量的清淡飲食和每天30分鐘的體育鍛煉的生活習慣,這樣會使我們的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更易控制,有利於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藥療君


自我診斷或評價是否患有冠心病,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一是症狀,二是客觀檢查。而事實上,從專業角度出發,診斷冠心病也需要通過這兩個方面綜合判斷,並不能通過單一的檢查結果來確認是否罹患冠心病。

1.臨床症狀。冠心病最常見的臨床分型包括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典型的勞力性心絞痛的症狀表現為在活動中或情緒激動後出現心前區或胸骨後疼痛,每次持續時間約3到5分鐘,經過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有效緩解。部分患者會出現放射痛,也就是說,在胸疼的同時,出現左肩背部或者後背疼痛放射痛,隨症狀的緩解而緩解。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狀與心絞痛的性質不同,其發病特點為突發性,有時並沒有明顯的誘因,疼痛的程度更為劇烈,部分患者可出現瀕死樣疼痛,呈持續性,經過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並不能有效緩解。

2.輔助檢查。診斷冠心病常用的檢查為心電圖、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冠狀動脈ct和冠狀動脈造影等。

不同類型的冠心病,需要診斷的方式和方法是不同的。有人認為,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也就是說,通過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就能明確診斷為冠心病,然而,在臨床上並非如此,即便是冠脈造影結果正常的患者,也有可能為冠心病,比如冠脈微血管病。

總而言之,診斷冠心病需要結合症狀和相關檢查結果綜合而定。


惠大夫在江湖


越來越多的人聽說了或曾經經歷過“冠心病”,可很多人也被一些“心絞痛”“心肌梗塞”或“心肌梗死”等弄的暈頭轉向,臨床上發現,很多患者或家屬是搞不清楚這之間關係的,直接導致了錯誤判斷冠心病嚴重性,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後果!

那麼冠心病和心絞痛、心肌梗死或心肌梗塞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聯繫?

冠心病,又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事實上它是心絞痛、心肌梗死或心肌梗塞、缺血性心力衰竭、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和猝死性冠心病的統稱,主要由發炎和栓塞導致冠狀動脈狹窄和閉塞!輕者可能有噁心、嘔吐、出汗、發熱,發紺、血壓下降,重者可導致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而心梗是冠心病中比較嚴重的表現形式!


而心肌梗塞是以前的老的說法,隨著醫學不斷進步,臨床上更多的稱為心肌梗死,所以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屬於同一類疾病!但是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確實是冠心病發展到不同程度不同階段表現,患者表現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相對穩定,發作性胸痛,持續時間較短,3-5分鐘,通過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能就得到緩解,即可能為心絞痛;但如患者出現不穩定斑塊,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出現持續性胸痛,同時伴有大汗淋漓、低血壓,休克等症狀,則極可能出現急性心肌梗死,這時候時間就是生命,必須及時就診,進行溶栓治療或心臟支架手術,否則可能導致患者死亡。而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也是目前平時生活中碰到的最為常見的冠心病,是值得我們去預防和發現的!

那麼我們什麼情況下可以初步判斷自己得了這類冠心病,需要及時就醫呢?

必須先明確一點:心肌梗死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此喪失了有為的生命!我曾經收治過最年輕的患者只有21歲!重視總沒有錯!

預防心肌梗死,除了因為其可能導致死亡的後果外,其實很多時候哪怕救過來了你也會發現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臨床上,有的以後躺著都累,心肌受損了心臟功能大打折扣表現為力不從心,有種活受罪感覺!事實上,心肌梗死不是不可防不可預見的疾病,臨床經驗及一些患者經歷告訴我,很多冠心病患者前期都有或多或少這樣的症狀!

  1. 初發胸痛的患者,會感到心口有種悶塞感,天氣又不悶,就是感覺透不過氣來,上去不接下去,還可能伴有出汗,一直持續幾分鐘都得不到緩解,此時沒有心梗意識的人,一般都不會去重視,只有少數人會去醫院查個心電圖,如果不重視或症狀消失時的靜態心電圖檢查,可能什麼也發現不了,24小時動態心電圖可能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2. 大部分心梗患者患者是曾經就有過胸痛發作的,只是再發,而且是在比之前更加加重且持續時間更長的情況下,才去重視的,相對穩定可能不影響治療,不穩定的可能就導致嚴重後果;
  3. 不明原因的上腹部悶塞感,被誤認為其他疾病,跟以往的腹痛其實完全不同,卻只是簡單認為就是肚子痛,持續數不緩解的未進行心肌梗死這方面的排查;
  4. 胸悶伴多汗、頭昏,意識障礙,甚至暈倒,不要認為只是簡單的低血糖或低血壓,這時更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



最重要一點:胸痛是冠心病典型症狀,自測方法只是提醒大家及時就診,但真正要診斷,一定要到醫院去做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肌酶譜等專門檢查,切不可盲目自信!


醫學小偵探


冠心病是現代人的多發病,重視自測,對了及時救治非常重要,應從這幾方面自測,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胸痛,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左上腹部有絲絲疼痛感,持續時間幾十秒至幾分鐘,一天中有好多次,當然也有些人是左胸中部而誤認為是胃痛的,也有些人是左上肩痛,而誤認為是肩周炎的,也有些人是放射至牙痛上又誤認為是牙出毛病的,有了這些症狀,第一時間應考慮是不是冠心病。其次,心口當中時不時莫名其妙地有幾次憋住難受,有一種憋悶感,有的持續幾分鐘後緩解,有的服幾粒速效救心丸後緩解,有了這種症狀千萬別大意,一定要到醫院心內科就診。第三就是時常感到心慌,這也是心肌缺血的表現。第四就是時不時感到你的脈博不均勻,快幾下,慢幾下,共至停幾下,也應檢查心率。第五,有些老年人還會出現雙下肢浮腫,也要考慮是心衰的可能。還有就是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也應注意檢查心臟情況。再有就是藉助儀器自測,從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心臟彩超,簡單識別心臟病,還有再深一步的檢查,如冠脈CD、冠脈造影、心肌酶譜、心衰標誌物的血液B鈉鈦等檢查。當然冠心病還有很多身體狀況,因人而異,症狀各不盡同,不管哪種症狀,都應儘早到醫院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誠實140793466


你好,冠心病在發生前的一段時間裡會出現明顯的胸悶、胸痛、胸部不適等心絞痛症狀,平時出去運動或是上樓梯或是早上起床,突然就會出現身體不適,但是一停下來就沒事了,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做心電圖等檢查確診,另外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