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這座塔——阿育王塔,來自千年前的吳越國

在中國文化中

塔是重要的一部分

它記錄了一段段沉澱的歷史

承載了宗教、美學、哲學、建築學

等諸多文化元素

靜默如斯

風雨不改

泰州這座塔——阿育王塔,來自千年前的吳越國

在興化博物館

卻有一座塔

不但長得與傳統的塔有很大差異

甚至連名字都很另類

▼▼▼

泰州這座塔——阿育王塔,來自千年前的吳越國

阿育王塔

寶藏名稱:阿育王塔

年 代:五代十國時期

館藏單位:興化博物館

級 別:館藏珍品

興化博物館收藏的這座阿育王塔,鉛錫合金材質,來自千年前的吳越國。塔呈方形,由基座、塔身、塔頂三部分構成,通高13.1釐米,塔基寬7釐米,高3.5釐米,塔身寬5.2釐米,高6釐米。

泰州這座塔——阿育王塔,來自千年前的吳越國

阿育王塔

塔頂蓋四角聳立著4根山花蕉葉,外側正面各鑄刻裝飾護法力士,背面是對應的四座禪定坐佛。往下,是一圈龍紋。塔身上,以畫面的形式,展現佛教故事。

泰州這座塔——阿育王塔,來自千年前的吳越國

阿育王塔

一面塔身的背面刻有銘文,內容為“吳越國王錢弘俶敬造八萬四千寶塔乙卯歲記”,“安”字編號。

泰州這座塔——阿育王塔,來自千年前的吳越國

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以阿育王的名字命名,是一種塔的形式,並非葬阿育王的塔。因為阿育王第一個建造此種形式的佛塔,所以以阿育王名字命名。阿育王是印度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孔雀王朝第三代君王,距今約2200年。他早年好戰殺戮,後來放下屠刀,皈依了佛教。之後廣修寺廟,召集四方僧人,編撰、完善和整理了許多佛經。因為有了阿育王的大力保護和支持,佛教不僅得到發展,還走出了印度,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泰州這座塔——阿育王塔,來自千年前的吳越國

阿育王

興化市博物館文物徵集考古部主任周陽陽:從銘文“吳越國王錢弘俶敬造八萬四千寶塔乙卯歲記”中,可以清楚地知道,這是一座吳越國時期的阿育王塔,是吳越忠懿王錢俶效仿印度阿育王造的84000座阿育王塔之一。“八萬四千”其實並非實指,在佛教用語中就是數量多的意思。各地出土的錢俶造阿育王塔,以銅塔居多、鐵塔略少。在蘇中蘇北地區,像興化鉛錫合金材質類型的阿育王塔僅此一件,足見其珍貴。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興化的繁榮富庶和佛教的昌盛。

這座阿育王塔來自何處?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當時傳教的天竺(印度)僧人隨身攜帶有佛骨舍利,於是中原舍利塔逐漸增多。後來,供奉佛陀舍利的塔,凡是以阿育王塔外形修建的,一律稱為阿育王塔。

五代十國時期,正是中國佛教衰弱時期,但吳越國卻是一個崇尚佛教的國家。該國的最後一位國君錢俶(初名弘俶,929年9月29日-988年10月7日)尤其禮佛,他在位30餘年,創建寺院至少143所。後來,又鑄造了一批阿育王塔來供奉舍利子。

泰州這座塔——阿育王塔,來自千年前的吳越國

吳越忠懿王 錢俶

興化歷史上曾有個著名的佛教聖地東寺,當時的東寺將阿育王塔從錢塘江請到興化,供奉在主殿的屋脊之上。不過那時,人們稱此塔為“舍利塔”或“佛塔”。如今,東寺已經不在,阿育王塔雖然破損,但還是保存了下來。

還有哪些珍貴的阿育王塔?

泰州這座塔——阿育王塔,來自千年前的吳越國

阿育王塔之王——鎏金七寶阿育王塔

鎏金七寶阿育王塔出土於南京市秦淮區大報恩寺遺址,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塔為檀香木胎,外包銀皮,表面鎏金。通體鑲嵌水晶、瑪瑙、玻璃和青金石等多色寶珠數百顆。整座塔金光閃耀、氣勢恢宏,塔高1.2米、寬40釐米,總重50公斤,是中國和全世界範圍內已發現的最大規格的阿育王塔,也是中國出土的體積最大、工藝最複雜、製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堪稱世界阿育王塔之王。

泰州這座塔——阿育王塔,來自千年前的吳越國

鎏金銀阿育王塔

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宮出土的這件阿育王塔,由純銀捶揲成型,整體鉚焊套接,是首次發現的吳越銀阿育王塔。塔完整無缺,呈方形,由基座、塔身、塔頂三部分構成。塔身鏤刻的佛教故事在所發現的阿育王塔中最為清晰全面,是研究阿育王塔的最新資料。目前,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