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危机仍蔓延 印度或成最大“灰犀牛”

新兴市场危机仍蔓延 印度或成最大“灰犀牛”

近几年流行一个热词:“灰犀牛”:灰犀牛长于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离的远的时候觉得毫无威胁感。但如果它真的奔过来,其爆发力会让猎物猝不及防被掀翻。“灰犀牛”被用来说明,最大的问题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对问题的视而不见。很多突发事件都有根可追,有源可溯,是大概率一定要发生的,但人们觉得距离远,所以拖延应付,心存侥幸,最后眼睁睁看着它袭来,而且从一头变成一群。

最近不太安生的新兴市场国家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和南非的危机仍然在恶化和蔓延,不少国家忙着采取各种经济手段止损,而在这场危机中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印度,却可能取代上述国家,成为新兴市场最大的“灰犀牛”。

委内瑞拉去年超过60亿美元的债务违约引发投资者不安,进而导致“BATS”国家巴西、阿根廷、土耳其、南非的信用违约掉期(CDS) 成本升至多年来高位。下面是彭博社9月6日的数据:

阿根廷未来五年隐含违约概率本月攀升至41%,创2016年3月以来新高;

土耳其未来五年隐含违约概率升至31%,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高;

巴西隐含违约概率升至18%,为2016年底该国史上最严重经济衰退恶化以来的最高水平。

南非隐含违约概率升至15%,为2016年11月美国大选以来的最高纪录。

瑞信驻伦敦策略师 Kasper Bartholdy 认为,土耳其和阿根廷有“实质性”的中期违约风险,因为他们可能面临衰退和关键选举前夕政治风险上升的局面。

不过,Tressis Gestion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Daniel Lacalle 则认为,新兴市场最大风险可能在印度。

印度很大可能成为新兴市场最大“灰犀牛”,隐忧一直都在!

Daniel Lacalle 称,印度近期的经济数据非常令人担忧,而莫迪政府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使印度成为新兴市场和世界经济的最大风险。

日经印度8月服务业PMI为51.5,前值为54.2;8月制造业PMI为51.7,前值52.3。

新兴市场危机仍蔓延 印度或成最大“灰犀牛”

印度工业生产和增长预期正在下降。

新兴市场危机仍蔓延 印度或成最大“灰犀牛”

同时,印度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至2014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

因进口增长了28.81%,印度7月贸易逆差创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扩大至180.2亿美元,这是自2013年5月以来最大的贸易逆差。根据Kotak经济研究,印度经常账户赤字预计将是六年来的最高水平。在油价65美元/桶的情况下,印度经常账户赤字可能占GDP的2.4%。

随着油价上涨和进口飙升,由于资本流入减少且无法抵消经常账户赤字(印度今年资金净流出额为4300亿卢比(60亿美元),而2017年为净流入2万亿卢比),印度总体国际收支赤字将高于预期。

外储下降,外债“大山”压力仍在

印度短期债务近220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外汇储备的一半以上,这些债务将在2018-2019财年到期。

根据穆迪的说法,印度债务的平均到期时间接近10年,超过96%是以本币计算。然而,印度债务负担能力较低,鉴于绝大多数债务是以当地货币计算,卢比贬值的动机非常高。

印度外储仍然可观,但正在迅速下降:从4月的4260亿美元到8月的4030亿美元,外储可能会遭受卢比兑美元汇率再次下跌的影响,继续缩水。

与此同时,印度2018一季度的财政赤字规模,已经高达该国2019年赤字目标的68%。鉴于数据疲软和支出增加,印度要实现2018—1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3.3%的目标,似乎相当具有挑战性。印度2017—18年财政赤字已经被上修至GDP的3.5%。

更大口径的贸易和财政赤字,加上外储缩水,严重拖累印度卢比。卢比兑美元汇率一直在跌,屡创历史低点。

Daniel Lacalle 称,在上述背景下,印度选择继续加码民粹主义政策,更倾向于提高税收和增加开支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避险情绪走高,市场对财政和贸易不平和容忍度降低的背景下,印度的政策组合拳将很难发挥作用。

而且,印度的税负已经相当沉重。正如Prateek Agrawal指出的那样,“如果看消费税和对富裕阶层的税收,印度是全球税负最高的国家之一。对于消费税而言,这部分实际上是将近60%的收入作为税收。”

同时,卢比贬值也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印度的情况并不像土耳其或阿根廷那样绝望,因为外储并没有在快速枯竭,但这种趋势令人担忧,而且印度经济增长前景、贸易和财政平衡正出现紊乱。

莫迪政府废除大面值卢比是个很大的错误。几个月后,全部被废纸币都被换成了新纸币。这意味着印度废钞行动,从经济和金融治理方面看远未达到印度总理莫迪承诺的效果,大部分黑钱在废钞令实行后不但未被遏制,反而通过各种手段流回到银行系统,变成了合法的白钱。

Daniel Lacalle 认为,印度现在是时候改变其补贴低生产率部门,以高税率惩罚高生产率部门的历史政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