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改姓而來的這幾個姓氏,有你的嗎?

因改姓而來的這幾個姓氏,有你的嗎?

在我國總共有多少姓?至今尚未有一個精確的統計數。俗稱【百家姓】,但其實在明朝(1368—1644年)時就已經有3000多個了。

姓的形成也有其不同的歷史過程,同樣的姓也未必就是一個起源。如【賀】,有的是原姓【賀蘭】或【賀敦】,簡化為【賀】;有的是原姓【慶】,因避皇帝的忌諱而改姓【賀】。姓也會因政治、地理、民族等各種原因而變化,其中最為常見的情況就是避禍和避諱。

因避禍而改姓

說到避禍,這是因為在封建社會時期,刑罰過於殘酷,動則滿門抄斬或夷三代、滅九族,甚至滅十族。所以同族者乃至同姓者,為求自保,除了逃亡之外,改姓也成了一條救生之路。

據說在【司馬遷】因李陵案受宮刑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臨和司馬觀怕受株連便改名換姓隱居鄉里。哥哥取【馬】字加兩點姓了【馮】,弟弟取【司】字加一豎姓了【同】。千百年來他們雖姓氏已不相同了,但血緣卻是相同的,所以他們共祭一祖,互不通婚。素有“馮、同不分,馮、同不親(不結親)”之說。

還有明朝的【方孝孺】,因不肯為燕王朱棣起草即位詔書而被殺,並誅滅十族(九族再加上方孝孺的學生),死者達八百餘人。僥倖逃得性命的方氏族人就改了姓為【施】。施由“方人也”三字組成,因此這個姓中就含有原是方家人的意思。

因改姓而來的這幾個姓氏,有你的嗎?

因避諱而改姓

封建社會的臣民為避帝王名諱而改姓的現象,早在春秋時就已經存在了。如宋武公名司空,【司空】氏就不得不被改稱為【司功】氏;晉僖侯名司徒,【司徒】氏也就不得不成了【司城】氏。這種避諱改姓的現象,春秋之後幾乎歷代都有,而且越避越多,越避越複雜。

漢宣帝名詢,荀與詢同音,漢宣帝之後【荀】姓就被改姓【孫】。於是戰國時的儒家大師荀卿,到漢宣帝時就被叫做孫卿了。

還有明朝太祖朱元璋滅元建明後,對元朝的“元”字很敏感也很厭惡,因此元姓在當時的民間就曾絕跡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