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街邊「掏耳朵」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郭-小-妖


成都的掏耳朵是專業的,也是傳統的,人家可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專門的行業協會,掏耳朵是要練級打怪的,不是那個大二勺子,放耳朵裡面就能亂掏一通。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成都街邊的“掏耳朵”由來已久,它是成都人安逸生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試想在陽光明媚微風細作的下午,要一個大碗茶,坐在公園裡的竹椅子上,閒暇之餘更閒的是可以花上三十元錢(現在寬窄巷子的價格)讓專業的行家裡手掏掏耳朵,舒坦舒坦。

北方人冬天的享受是在公共澡堂美美的泡個熱水澡,再搓個背按按腳拔拔罐,這成都人顯然更細緻更深入,簡單點的就是在人民公園的鶴鳴茶館曬曬太陽喝喝茶,還有邀約三五還有,打打小麻將。


不愛動的,想打盹的,耳朵癢癢的,就花上不多的錢,再掏掏耳朵,感受一下成都的閒適與安逸。

為什麼說成都街邊的“掏耳朵”是成都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呢?是因為很多人去公園就是為了掏耳朵,而有些人把在公園掏耳朵視作人生一大樂趣,為了掏耳朵而去公園。

去公園與掏耳朵已經融為了一體,大有不知道去公園是為了掏耳朵,還是掏耳朵才去公園,還是那句話,成都人的閒適安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有具體的物質載體的。

街角的麻將館、街邊的“掏耳朵”、茶館等都是成都閒適生活的元素,在成都街邊掏耳朵,你會感受到成都特有的細緻和一絲不苟。


歷史三日談


這是廉價的快樂,30元爽一次。

這是蓬勃發展的第三產業。

這能增加就業。

這是城市一道獨特的風景。

這能增加成都人(甚至國人)對耳朵衛生的重視(存疑)。

圖片來自“東方IC”。


之所以不喜歡去旅遊,主要是因為,各個城市大同小異,哪哪都一樣,相同的大街,相同的鋪面,賣著差不多相同的東西。

但是,若某個城市有些爽爽的特色服務,倒是挺有意思的。

提到掏耳朵,容我扯一些別的相關的事。

話說,前幾天,家裡三歲半孩子傻乎乎地將一顆綠豆塞進了他自己的耳朵裡~


這可把我們折騰得夠嗆,跑了三家醫院,光打車就花了好幾百元,三家醫院全都建議全麻(輸入麻藥讓孩子睡著)狀態下取出……因為孩子醒著時不配合,容易傷到耳膜。

最終,只能選擇全麻,但得等13天才能輪到我們。等不起,只能到另一個醫院走不報銷且高費的模式,前後折騰下來7k元,1顆綠豆。


如果這顆綠豆塞進的是我的耳朵裡,我在成都的話,我倒是願意讓他們給我掏一掏,這不是什麼大難事,又不是造芯片。


我沒在成都掏過耳朵。

但N多年前,同學之間時常將一根頭髮塞入對方耳朵裡,轉呀轉,癢癢的,感覺很棒,不信你現在就自個兒試試。

互相轉,你轉我的耳朵,我轉你的耳朵,挺好玩,過程中夾雜咯咯咯的笑聲,這是上學時留存的回憶之一。


我相信,成都的掏耳朵,給人的感覺是很棒的。

下班後,很累,躺在椅子上,閉目養神,讓專業人員掏掏,既是休息,也是一種小小的享受。

生活已經那麼累,就得學會放鬆自己。


寒木釣萌


掏耳朵是成都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也成為善於生活成都人日常的一部分,幾乎成為這個城市的標籤之一。

據說,成都專門提供掏耳朵服務的人群,有上千人之多。有的是業餘,有的則是專業的服務人員。2017年10月,我去了一趟成都。在很多巷子裡看到了掏耳朵的服務,當時覺得很新鮮,也很神奇。然後觀察了一下,覺得挺有意思。

掏耳朵的多是中年人,有男有女,但以男性居多。很多遊客坐在板凳或者躺椅上,享受著掏耳朵這種特殊的服務。有的技術比較好,看起來面善的人,攤位上還排著隊。

在醫學上,人的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屎。所以,有的遊客耳屎非常堅硬或者比較多,掏起來就比較疼,面部表情各異,有的人都疼哭了。掏耳朵的人戴著一種眼睛,可以促進視野的集中,小心翼翼的,而且用著很多種類型的工具,坐在那裡給遊客清理耳朵,旁人不敢去打擾,以免分心。

不過,我覺得,如果耳朵里耳屎比較多,而且是易感染體質,最好是去專業醫院處理,以免交叉感染。巷子人來人往,安全度不能有保障。畢竟,路邊攤位掏耳朵的衛生條件和技術水平,並不一定很好,萬一得不償失就不好了。我當時看了好幾家,思考了很久,也沒有勇氣嘗試一下,有點小遺憾但也不後悔吧。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歷史傳訊社


成都街邊掏耳朵這個項目由來已久,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它就快被“滅絕”了。

掏耳朵,它是老成都這個文化圈中非常鮮明的一種享樂文化。

在老成都的緯度裡

①掏耳朵並不是單純為了把耳洞裡的分泌物掏出來,而是為了享受舒耳工對著耳具輕輕一彈,只聽“叮”的一聲,耳具在耳洞裡發出一陣顫抖後帶來的快感。

②擦鞋也並不是單純為了把鞋給擦乾淨,而是為了享受擦鞋工抬著你的腳,來回搓刷的樂趣和心靈滿足感。

③喝茶也並不是單純為了喝,而是為了懶洋洋的躺在竹椅上睡個下午覺,或者曬個暖哄哄的微太陽。

總之,在老成都的緯度裡。很多行為的誕生是為了享樂而享樂。它們是成都這座城市特殊的文化印記,也是成都高幸福指數的由來。

在老成都人的眼中,掙1000一個月是過,掙1萬一個月也是過。掙得多有多的活法,掙的少也有少的活法。只要自己過得快樂,那日子自然就是幸福的!


川航花旦小菜牙


在成都有這麼一群“掏耳朵”的民間手藝人,他們拿證上崗,躋身於各大茶館裡、戲臺邊為人們提供採耳服務,謂之曰:小舒服。一整套工具使下來,如騰雲駕霧一般,那個舒爽啊,直叫人通體安泰。



大家別小瞧了這項技藝,採耳師傅都有一整套的工具,密密地排一長排,他對人體耳朵的構造瞭解甚至超過某些耳鼻喉科醫生,耳廓上的穴位那更是記得滾瓜爛熟。


這門手藝,他們是當作一項技術來學習與傳承的,那個專注與嫻熟度可不是一個半路出家之人所能比擬的。


要開始了。


喝一口蓋碗茶,仰躺在大竹椅上,閉目之間,忽聞金戈之聲響於耳側,一恍惚,彷彿置身武俠劇中,金戈戰鐵馬,飛刀穿雲隙。



一股涼意夾雜著鵝毛般柔軟地撫慰從外耳道延伸至內耳道,渾身一酥,汗毛不由自主豎了起來。


突然,一絲如金戈般銳度、又如金絲般軟度的觸感於剎那間深入耳道深處之一點上,股股酥麻從脖子、臉頰、耳朵延伸至頭頂,餘韻一波波地蕩至全身,從頭頂到腳趾頭的細胞都復甦了。


彷彿金庸筆下的高手,渾身經歷內力從內到外的洗禮,宛如洗髓伐筋,脫胎換骨。


此種感受在我們又怕又愛中交錯,總在不經意間又跌蕩開來,延綿不絕。



什麼“寶刀出鞘”、“近水樓臺”、“絲絲入耳”、“步步驚心”、“天籟之音”等等等等,採耳師傅這一整套“武功秘籍”一使開來,管你什麼煩惱、壓力,通通逃之夭夭。技不如人,不逃等死啊。


只留下通體安泰,酸爽難言的你攤在那裡。舒暢之間,不知今夕是何年的你沒準兒還會來一句:“小李子,再來一回。”


成都的“小舒服”已不僅僅是一種身體的享受,它已成為成都特有的一道風景線,一種民間文化在當地的傳承。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我在成都寬窄巷旅遊的時候,就看見好多了這樣拿著全套採耳工具的攤位,大多都有人舒舒服服半躺在椅子上在採耳師腹中,安靜的閉著眼睛,一幅很享受的樣子。

我由於是集體出行,就沒有時間去享受這個服務,終於在重慶大學學習的時候,我去磁器口探尋古老歷史的檔口,遇到了一個在巷子裡宣傳的採耳師,我一方面是好奇,一方面是自己最近耳朵似乎有點神經性的疼痛,不舒服,就跟他上樓了。

這個採耳室有點像我們常見的理髮鋪,裡面有好幾把躺椅,最舒服的是走廊上那兩把,抬頭就是嘉陵江,江水緩流,景色宜人,可是都有人佔了,我只有去屋內。

我因為是第一次受到這個服務,還是有點緊張,但是閉著眼睛,任憑採耳室拿著十八般冰刃在我耳朵裡廝殺,只感覺一會耳朵裡似乎春雨淅淅瀝瀝,潤物無聲,一會如戰馬嘶鳴,響聲徹耳,一會如雪落平原,只有沙沙的聲音,可是就在自己還在如欣賞一曲平湖落雁的箏曲達到舒服的境界的時候,曲聲卻戛然而止,原來服務已經結束。


煮茶聞書香


去成都你能體驗到一種“銷魂”的服務——掏耳朵,成都人管它叫“舒耳朵”。

這種特殊服務在茶館、人民公園、寬窄巷子裡都能體驗,你只消坐在躺椅上,閉上雙眼,就能享受半小時的掏耳朵服務。

舒耳郎都是掛牌上崗,彰顯專業。

複雜的掏耳朵工具

舒耳郎先用長長的耳勺進行深層的清理,再掏出來請你過目,大部分人會有“看一看就很爽”的特殊愛好,感覺耳道瞬間清亮了起來。

然後,舒耳郎再用一個特殊的工具,輕輕敲打,類似於撓癢癢的動作,耳音會聽到由遠及近的“鏗鏗”金屬聲,直逼心房,在膽戰心驚後,會有一種莫名的舒服。

怎麼玩:

觀察掏耳朵的工具,也是一項重要的服務體驗,看見一堆繁瑣的工具,就覺得有專業水準,倍感踏實;

在整個過程中,難免會聽到鏘鏘鏘的金屬聲,不要緊張,這就是掏耳朵的節奏;

在成都的寬窄巷子也有許多掏耳朵的攤子,也有俗稱“小舒服”的,價格30元/位。


懶人嗨起來


在成都各個茶館公園裡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手裡拿著棉籤、響夾,隨時準備給來茶館的人提供“小舒服”。


小舒服”,是採耳在成都的別名。每到週末,四川人喜歡湊在一起搓搓麻將,擺擺龍門陣,躺在椅子上掏掏耳朵,那生活,簡直不擺了。掏耳朵,老四川人是認真的。



身邊去那掏過耳朵的不少朋友,都用酸爽來形容。因為,在江浙一帶,理髮店掏耳朵都只是用棉籤草草了事,而專業的成都掏耳匠卻能拿出一整套工具,尤其是那個酷似棉花的球球,在耳朵裡撓啊撓,舒服極了。



那叫一個專業。


中華民族的傳統服務文化,總在為自己找到足夠的消費藉口,就像北京的店小二報菜名速度要直追華少,捏腳師傅可以在腳上找出108個穴位,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採耳師傅,也能把耳朵按摩記得滾瓜爛熟。


他們這群人是真的把這當做一門手藝弄,這和自己鼓搗可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就如專業的腳底按摩師能給你背出一整套按摩口訣,掏耳匠也有自己的一套“武功心法”。


  • “寶刀出鞘”:雲刀在耳朵周圍圈,剃除毛髮,刺激周圍神經。

  • “步步驚心”:掏耳朵讓人既緊張又刺激,感覺步步驚心。根據每人耳道不同,分為“山路十八彎”(耳道內的形狀有點彎曲)、“近水樓臺”(耳膜很淺)等等,掏法有橫掏、豎掏和打轉掏。

  • “絲絲入耳”:頭髮絲伸入耳朵,輕輕轉動,讓人全身酥麻。

  • “雨過天晴”:分別用溼棉籤和幹棉籤伸進耳朵轉動。

  • “愛不釋手”:用雞毛或鵝毛伸到耳朵裡攪動。

  • “天籟之音”:用音叉或震子按摩耳朵附近八大穴位。


看起來覺得可怕,在那麼小的空間裡上工具,總覺得稍不留意可能就戳到耳朵裡了。但他們就是能該溫柔時溫柔,該快猛狠的時候就迅速把耳朵裡的髒物掏出來。所以,即便覺得內心有點不安,但耳朵確實享受啊。畢竟耳朵是人體比較敏感的部位,當它被好好對待時,人也會舒服的。



唯一的落差是結束的那一刻,會覺得太快了。怎麼這麼快就好了,真想在這座位上再來試試。所以,雖然掏耳不便宜,但到了成都,還是非常值得一試的。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掏耳朵是民俗七十二行中的一技,也是四川地區的特有的一種耳文化,尤其在成都的寬窄巷子,有一群靠掏耳朵技藝服務各地遊客的採耳師。


掏耳朵俗稱小舒服,是一種藝術和技術融合的民間手藝。至今民間還有三大快活之說:採耳、捏腳,洗澡。耳朵作為人體最重要的聽覺器官,其神經系統極為敏感,在採耳過程中顧客能在酥麻、緊張、刺激中體驗到最大的享受和放鬆,因而稱之為小舒服。

採耳師擁有數十種掏耳工具,像耳耙子、鵝毛棒、鑷子、鋏子,震子、馬尾、刮耳刀、耳起子、棉棒,頭燈、酒精等。正是這些工具配合採耳師傅嫻熟的技藝讓人感覺安逸無限。
頭次掏耳朵,看見師傅拿出比筷子還長的工具,都會害怕,師傅都好熱情的介紹是自己的常用工具,不會傷到耳朵。在師傅嫻熟的技藝,只聽見耳邊清脆的叮噹響聲,那種輕撓輕癢的奇妙感覺在耳間不斷湧動,不由自主的配合著閉上眼睛,腦袋隨著掏耳的節奏輕輕晃動著,隨著叮噹響聲加大,師傅會換上更大的工具,那種舒爽的感覺隨著採耳的撓動層層湧動,一直鑽心窩,彷彿心都酥了。


三生石故人


成都街頭掏耳朵,是一種說不出的快活

去成都有一種享受要去體驗,就是我們所說的“掏耳朵”,也有地方說“採耳”或者按照成都當地的說法就是“舒耳郎”,舒服的舒,一聽這名字就有很大的感召力,你如果不親身體會,你是無法體驗到掏耳朵是多麼的銷魂。

成都的慢生活絕非浪得虛名,在成都的茶館、人民公園和寬窄巷子,都有掏耳朵的服務。成都人認為人生有三大快活——洗澡,捏腳,掏耳朵。坐在躺椅上,閉上眼睛,然後享受半個小時的掏耳朵,的確讓人很放鬆,很舒服。

其實,僅僅只看掏耳朵的工具,你就會曉得這項工作貌似簡單卻非常繁瑣,舒耳郎先用長長的耳勺進行深層的清理,然後,再掏出來讓你過目,會讓人突然感覺渾身的輕鬆愉快,似乎整個身與心馬上輕快了許多,然後,舒耳郎再用一個特殊的工具,給你輕輕的敲打以後,類似於撓癢癢的動作,耳音會聽到由遠及近的“鏗鏗“的金屬聲音,直接逼近你的心房,在膽戰心驚的背後,突然感覺到了一種莫妙的舒服。

一杯香茗,一把竹椅子,悠閒的擺一會龍陣,一個午後的時光就這麼悄悄地溜走,也正是這種恣意的享受,讓你感覺到成都的魅力所在,你可以漫步在人民公園,溜達在寬窄巷子看看美女,賞賞大街優雅的景象,成都就會以一種美妙的姿態,讓你難以忘記。

沒有大筆的消費,也沒有奢華的貴族,很平民的模式就能享受的體驗,有機會來成都,你可不要錯過,體驗以後你一定會過耳不忘。

採耳 | 即為掏耳朵,古來有之!是採耳師傅利用各種採耳工具對耳洞內外進行刺激,使人在酥癢和緊張之後獲得享受與放鬆!它除了有清潔耳洞的功能外,還能起到減壓和享樂作用。

採耳主要講究的是手法,手法應當做到輕、穩、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