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司馬遷的任性,改寫了李氏家族的真相,霍去病和衛青太委屈

史記中司馬遷的任性,改寫了李氏家族的真相,霍去病和衛青太委屈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但是自詡能夠春秋筆法記錄歷史的司馬遷,卻終究是一個凡人,他也有自私。比如在《史記·李將軍列傳》裡面所寫道的李廣一家,其實並沒有那麼的出名。

史記中司馬遷的任性,改寫了李氏家族的真相,霍去病和衛青太委屈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說的就是漢朝有名的抗擊匈奴的將領,飛將軍李廣。司馬遷在《史記》中單獨給李廣列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高度呢。也就是說在漢朝的政治環境中,除了皇帝,能在當時所寫史裡面單獨列傳,差不多就是諸侯高度了。但是李廣卻是一個終身沒有封侯的人。

史記中司馬遷的任性,改寫了李氏家族的真相,霍去病和衛青太委屈

司馬遷對李廣的仰慕,仰慕到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進去。李廣有個孫子叫做李陵,在對匈奴的戰役中被俘虜了並投降了匈奴成為他方大將,漢武帝怒不可遏,但是司馬遷卻為他求情,慘遭宮刑。為了李廣,司馬遷就是奉獻了這麼多。並且在史記的記載中,面對當朝眾多的名將,偏偏對李氏一族的描繪從性格相貌品德和日常舉止等方方面面都評價了個便。飛將軍李廣的形象愈加豐滿,於是後人難免就和司馬遷一起仰慕他了。

史記中司馬遷的任性,改寫了李氏家族的真相,霍去病和衛青太委屈


史記中司馬遷的任性,改寫了李氏家族的真相,霍去病和衛青太委屈

事實上,李廣並不算得上是一個特別出眾的將領,至少在人才濟濟的漢代不算是。李廣作戰全靠一腔孤勇,做得好則好,做的不好就是被綁架的命。李廣在打仗的過程中喜歡“追窮寇”,俗話說窮寇勿追,怕有埋伏。所以李廣的戰績勝率不高,而且有點迷路。並且稀裡糊塗的在漢景帝還在位的時候接受了梁王(漢景帝親弟弟)的敕封,所謂天子即在不二臣,李廣這樣做簡直就是在打漢景帝的臉。而李陵的叛逃也為李氏家族蒙上了陰影。李陵在降服匈奴之後還幹了一件事,就是把蘇武放到貝加爾湖邊牧羊。

史記中司馬遷的任性,改寫了李氏家族的真相,霍去病和衛青太委屈

司馬遷對於李氏家族的記載是偏頗的,在他看來將軍世家比起衛青霍去病等寒門出身的名將來說更正統。而《史記》在對衛青霍去病的記載中,也只是寥寥幾語,說的都是哪一年打了哪一場勝仗。故而後人雖然多以李廣作詩來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是還是有為霍衛兩家抱不平的。

史記中司馬遷的任性,改寫了李氏家族的真相,霍去病和衛青太委屈

明人黃淳耀的評語:“李廣非大將才也,行無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敵則覆矣。太史公敘廣得意處,在為上郡以百騎御匈奴數千騎,射殺其將,解鞍縱臥,此固裨將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陣,正正之旗,進如風雨,退如山嶽,廣豈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謀反,只憚衛青與汲黯,而不聞及廣。太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

史記中司馬遷的任性,改寫了李氏家族的真相,霍去病和衛青太委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