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的傳說(民間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烏鴉在人們的心目可是一種吉祥之鳥。

烏鴉本是一種很有靈性的鳥兒。它們的獨立性很強,尋覓食物也是獨來獨往的,但是,當一旦發現了有好吃的,它們並不獨自享受,而是邀來同伴們共同分享。

這烏鴉有一種習性與人類很相似,就是築巢建窩時特別用心給情。所建巢穴都是雌雄一對共同營造,“夫妻”同心協力,用嘴叼來粗粗的枝條,精心搭建成盆狀形的窩,枝條間又用泥土加固,內壁襯以細枝、草莖、棉麻纖維、獸毛、羽毛,甚至還墊上一層厚厚的牛糞馬糞,在裡面舒適地養育著自己的寶寶。

烏鴉的求愛方式也很多:有時是“男烏鴉”向“女烏鴉”炫耀著羽毛,唱著油腔滑調的歌;有時是在雌雄烏鴉同飛行時翩翩起舞,並伴有雜技式的俯仰翻飛;有時那公烏鴉在母烏鴉面前死皮賴臉纏著,母烏鴉飛到哪裡,公烏鴉就跟到哪裡,緊追不捨。

這些方式都很有效,母烏鴉見公烏鴉“幽默、瀟灑”或“帥氣、強勁”或“堅定、執著”,就被感動了,便接受了公烏鴉的示好,於是公母一對便走到了一起。

烏鴉還有一種習性也與人類相似,就是喜歡愛群體活動。它們時常三五成群在一起打鬧嘻戲,一起唱歌。

烏鴉當然比不上巧舌如簧的人類,它們唱的歌只是一個調子,雖然不同的烏鴉,發音稍有區別,但基本調子卻是變化不大,驟聽起來就是“好哇——好哇”這樣的聲音。

人們聽到了烏鴉這聲音就容易產生一種滿足,一種聯想:連鳥兒都在唱“好哇、好哇”,這不是有喜事麼?這不是一個大吉大利的時機麼?所以,人們一當聽到烏鴉這叫聲,就預感著有喜事來臨了。

僅僅是聽了烏鴉這“好哇好哇”的聲音就以為吉祥而盲目信奉烏鴉,未免也太淺薄了,烏鴉被人們奉為吉祥之鳥,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呢!

不知是哪個朝代,也不知是什麼時令,聽說有一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不知得了什麼病,突然死去。

這千金小姐可是這家主人的獨生女兒。她這一去,全家人十分悲傷的慘狀就甭提了,爺爺與奶奶、父親與母親,還有那僕人、傭人、家丁、丫環,都失聲痛哭,就連那家犬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不測,痴痴地望著主人發呆,沒有了吠聲。

左右鄰居知道了這事,也十分悲傷,對小姐的死感到惋惜,前來勸慰主人家節哀。整個屋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一片悲傷之中。

人們一見面,相互遺憾地嘆息:怎麼好人命不長呢,真是紅顏薄命啊!

因為這千金小姐美麗、聰明、賢惠,無論對家中下人還是對鄰里鄉親都非常好,她善良的品性贏得了所有人的讚譽,漂亮的容貌令所有人驚歎。

大戶人家有的是錢,便為小姐拜懺唸經做道場,請了和尚道士在家鬧了三天三晚才送上山掩埋。

千金小姐下葬之後,負責掩埋的人離開不久,墳頭上就聚集了幾百只烏鴉在高聲大叫,細聽其叫聲,似乎不是“好哇、好哇”的聲音,倒象忽然變成了“嚎一哇、嚎一呀”的音調。這“好(音hǎo)”的音調也變成了“嚎(háo)”的聲音,聲音一拉長,中間就加了個“一”的拖長音在裡面,聽起來就象是一種驚訝驚奇的聲音。

這群烏鴉不僅悲切地叫著,而且在墳頭上用爪子刨著,將墳頭上的泥土刨出了一個大坑。

附近的人聽到了這聲音,覺得好生奇怪,就跑到墳頭上來看,一見到這情形,便將此事告知這家主人,主人也覺得這事挺蹊蹺,但是一想起女兒在家已經停放了三天三天晚才入土安葬,不以為然,沒作理會。

可這烏鴉卻是不停地在墳頭上亂啼,似乎很驚愕,很痛苦,叫得人心惶惶的,一直叫到了太陽下山,天斷黑。

主人家有一個年輕傭人,年齡與千金小姐一般大,從小就看著跟著小姐一起長大,而且心裡對小姐十分愛慕,小姐的去世,他哭得比別人更傷心。此時,天已斷黑,他聽到了這一消息後,便一個人不聲不響地帶著鋤頭鐵錘鐵鍁來到小姐的墳頭上,烏鴉見有人來了,才停止了叫聲,散開去。

那傭人便將墳門的磚石挖掉,將棺木撬開。那傭人剛一撬開棺木蓋,只聽見棺內一聲“哼嘆”,將用人嚇了一跳。好在那傭人膽子大,加之他因為愛慕小姐,所以不感覺害怕。他用電筒一照,只見小姐臉色通紅,睡著一般。

正當他想用手去摸小姐的鼻息時,忽然看見小姐慢慢地睜開了眼睛,悠悠然醒了過來。

傭人一陣驚喜,便將小姐輕輕扶了起來,從容地將小姐拉到自己的背上,揹著小姐回到了主人家。

此時,夜已深,小姐家的大門已關閉,傭人揹著小姐喊門敲門,主人家的家丁開門一看,見傭人揹著個女人回來,都吃了一驚。待到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之後,一家人又圍著小姐大哭了一場。

自此之後,這家人將烏鴉奉為神鳥,覺得烏鴉的靈性無與倫比。地方上的人聽說了此事,都覺得很神奇,都對烏鴉產生了一種親切感。就這樣,烏鴉便成了吉祥的象徵。

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經過了千百年之後,人們忽然對烏鴉產生了相反的看法,認為烏鴉是一種預示凶兆的鳥。這事又從何說起呢?

原來,人們又傳出了一個關於烏鴉預示凶兆的故事:

有一回,一大群烏鴉又聚集在一個山窩裡,不停地叫著“好哇——好哇”。

人們遠遠地聽到這聲音,以為烏鴉叫喚的地方又有什麼好事。當人們趕到那裡一看,大家都驚呆了,那裡竟然出現了一具死屍,而且已經腐爛,烏鴉正叫著跳著,一面叫一面啄腐肉吃。原來這些烏鴉正在為爭搶食物而歡呼雀躍呢!

看到了這一情形的人,於心不忍,便去驅趕烏鴉,可那些烏鴉卻怎麼也驅趕不走,趕開了這幾隻又聚攏來那幾只,待人稍離開遠一點時,所有烏鴉就一窩蜂似的都聚攏來了。見此場景,驅趕烏鴉的人對這烏鴉頓時產生了一種特別討厭的感覺。

而討厭烏鴉的原因還不僅僅只這一場景,而是因為這個已經變成腐屍的人。

這具腐屍被來看稀奇的人弄清楚了身份,他是這地方的一個好人,至於為什麼會暴死在這荒山野嶺,一時還沒人知道。

看到了屍首的人便向官府報了案,後來經過縣令派人現場勘探,調查走訪,終於偵破了此案,並將殺害好人的兇手繩之以法了。

這事要說本來也是因為烏鴉的叫聲才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以致於後來報官而偵破了這樁殺人案,緝拿了兇手,烏鴉還是為此案立了功的。可是因為看到了這場景的人見烏鴉爭相啄人肉吃,其場面慘不忍睹,大家就對這烏鴉沒有了吉祥的感覺,而這案子又是兇殺案,便以為烏鴉是一種凶兆,所以一下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烏鴉的傳統看法。人們後來形容某些人說話不吉利不得體以致於產生了不良後果時便諷刺說其人是“烏鴉嘴”。

其實,這烏鴉的習性是喜好吃腐肉的,無論是人還是飛禽走獸,烏鴉只要見著了腐肉,便以為找到了美餐而爭相去啄,並非那千金小姐“假死”之後埋到山上而有意報信,它們以為人們將什麼好吃的送到山裡掩埋了,只想將墳頭刨開來吃美餐,卻是因為刨不開,便在墳頭上因為著急而大叫;也並非知道有人殺了人而要引起人們的注意,它們是見了腐肉便不想輕易放過。這第二個故事的情形就完全證實了烏鴉喜吃腐肉的特性。

吉也罷兇也罷,究其實都是人們的心理作用罷了,烏鴉哪知道預兆什麼兇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