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分辨紫砂壺是否純手工製作?

夏梓琪


要回答這一問題,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紫砂壺你是專門來侍茶的,還是用來投資收藏的。如果是僅僅用來侍茶,那麼,手工、模具,甚至機城輥壓、手拉成型都不是問題,只要紫砂原料是純正天然的宜興黃龍山原礦即可。

下面,我們來詳細談一談作為投資收藏的紫砂壺所必須的成型方式,或者叫手工製作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辨認方式。

從明代第一位人名出現在紫砂壺上開始,宜興的紫砂先民就意識到一種責任,必須對購買者負責任,實用的紫砂壺不能滲水漏水,一旦使用中出現滲水漏水(古代由於燒成工藝原始,往往燒不結而出現滲漏),可看到壺底的名字而找商家退換。

至於那些高端的工藝紫砂壺,就更不用說了,由於古代生產率低下,有名氣的作者往往花費很大的精力,其市場價格亦可與金玉相比,如現代紫砂壺一樣,往往名人藝術家的力作,其價位比金玉更貴,由於古人比現代人講信譽,作假成分較少,與現代工藝相比落後,就成型手法上不可很欺騙購藏者,所以,古代的紫砂成型工藝一直流傳至今,在現代人反樸歸真的要求下,收藏者開始要求紫砂壺必須採用古代的成型工藝來製作,於是,市場上出現了許多高仿古代成型方法的紫砂壺,讓人難以辨認。

要知道,紫砂壺從誕生之日起就藉助於工模具來製作,古代紫砂工藝技術人員一直在探索進步,起初用木模、陶瓷模、石模,後來發展到今天的石膏模、樹脂模、鋼模,並採用現代數控線切割技術,使我們的紫砂壺做的越來越規整,越來越標準化。這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作為現代人,就實用器泡茶工具來說,絕不能過份排斥。

古代的紫砂壺成型工藝,已經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藝名錄,紫砂壺作為五千年中國陶瓷文化中的一個特殊品種,其成型方法可以歸納為:拍打泥片,圍成身筒,以慢輪驅動逐步拍打、然後鑲接成型的方式,使其逐漸完美成形。創作者為了拍出理想的形態,採用專業的工模具來糾整一些偏差,也是古代人的聰明才智,更體現了現代紫砂技術進步,與當今認知上的所謂"全手工,半手工"沒有任何關係。

什麼叫"全手工"?什麼叫"半手工",其實現代人認知上是有偏見的,我本人認為,徒手做一把紫砂壺相當困難,既使做出來,也會挑出很多毛病,一味排斥工模具是一種倒退,合理使用工模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藝中允許的,只要是採用拍打泥片,慢輪驅動,鑲接成型的就行。什麼叫"半手工",實際上這種說法十分無知,難道另一半是用"腳"來成型的嗎?這種說法都是商人的說辭而已,作為消費者,不要人云亦云,以訛傳訛。

那麼,怎麼樣來驅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藝生產或創作的紫砂壺與採用模具灌漿、機城輥壓和快輪驅動手拉坯的紫砂壺呢?其實很簡單,灌漿壺、機械輥壓壺千篇一律,一千個一千個一模一樣,沒有個性化的創作在壺身上,看上去呆滯而無精神。從材質上看,灌漿壺密度疏鬆,沒有骨力,輥壓壺雖然材質緻密,但沒有蓋片底片的鑲接工序,看上去沒有口線底足,剎是有別扭之感。之於快輪驅動的手拉壺,由於成型方式上與其它陶瓷產區的成型方法一樣,只能做圓器,有稜有角的無法手拉成型,手拉圓器,材料密度很差,比重輕,儘管有人把坯體厚度拉厚些,但有經驗的人手上一掂分量立馬就可以分辨,再加上手拉材質或多或少要增加一些粘性,合添加一些其它陶瓷原料,這樣就更能在壺身表面肌理反映出來呆滯。

一句話,要分辨並不難,多到博物館,美術館去看好的紫砂壺,鍛鍊提升自己的眼界,多比較,俗話說,有比較才能有鑑別,如果你看過十萬把好壺真壺,我相信,在三米開外一定能辨出真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